地名:张坂镇 | 隶属:台商区 |
区划代码:350521106 | 代码前6位:35052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闽C |
长途区号:0595 | 邮政编码:362000 |
辖区面积:约7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8万人 |
人口密度:约860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张坂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因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小丘陵地带,多以“坂”为地名,如“长坂”、“驿坂”、“上坂”等地名,朝代前俗名“玉坂”,清代后改为张坂,故名。…[详细] |
下宫村 | ~202 | 镇中心区 | 据惠安县地名办公室称:古代,村民在妈祖宫的下端建村,以宫得名下宫。…[详细] |
上塘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据主村上塘古代有一个自然的泉水大池塘,那时沿海直至山麓都有茂密森林,有象群出没,经常有象到池塘洗澡喝水,故先民称此塘为象塘,后来黄氏先民先后迁此,建居…[详细] |
后边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后边村自唐代以来一直是黄氏村民聚居地,初名黄田,五代时期,闽帝王延钧于龙启二年驾幸黄田,拜谒母后之家庙祖茔,诏赐黄田为“锦田”。至明代倭患,居民往别处…[详细] |
苍霞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苍霞村背靠99座山峰,山上绿树苍苍,两边小溪水流大海,面临碧波大海,村前农田大片,农田中央“金丝湖”,湖水在阳光照耀下霞光万道,故按青山绿水含义取名为…[详细] |
群力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群力村取名源自解放前,由玉田村(洋宅)东园镇崎仔,坑内外及塘边,塘南,东园的上崙后山村等多个自然村组成,当时取名“群力”,寓意是“群众的力量大”,故名…[详细] |
玉田村 | ~207 | 村庄 | 玉田村和玉园村原是玉塘大队的组成部分,因全县区域调整,按照″玉塘″的第一个字,除埔塘村西部半个自然村保留原名玉塘外,把东部长房二个半村和杨宅自然村命名…[详细] |
玉塘村 | ~208 | 村庄 | 宋代埔塘孙氏五世祖孙嘉靖安携子孙隐居此地,见岩山之阳,大岗山、塔仔山之阴有一片平地,草埔开阔,中间有一大池塘,因此命名埔塘,后雅称玉塘。《泉郡志》也载…[详细] |
玉园村 | ~209 | 村庄 | 玉园村系由原玉塘大队于1986年10月拆出3个自然村刺园兜、南山、埔塘街,故取名玉园村。…[详细] |
霞美村 | ~210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为林兜,后查考证先祖墓碑上刻有“霞美”二字,后改为霞美。…[详细] |
塘园村 | ~211 | 村庄 | 明代村民迁来定居,因峡谷有一片长方形池地,其周围为田园,故以此地形取名塘园。别名长园、塘黄。…[详细] |
崧山村 | ~212 | 村庄 | 崧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门头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门头村名,系旧时先民居住在溪涧流入海洋的斗门高处,故名。…[详细] |
上仑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上仑村于明末清初由苏坑村寿芳派下三房分居,因当时地形由圆形仑地坡地开发居住,正是苏坑面前,因此取名上仑村。…[详细] |
后蔡村 | ~215 | 村庄 | 后蔡原名后漈,村中除南山张姓外苏姓占大部分,苏姓与泉州城东水漈村苏姓是宗亲。漈是水涯之意。水漈村地处东湖水涯,后漈村也傍溪临海。水漈村先有,后漈村后设…[详细] |
后见村 | ~216 | 村庄 | 后见村,古时称“后径村”,与前见村(古称前径村)对称,以后更名为后见村委会至今。…[详细] |
苏坑村 | ~217 | 镇乡结合区 | 苏坑村原为张、邓、黄、辛、余、丁、苏七姓聚居地,元至正年间(1341-1367)和明永乐二年(1404)霞甸苏氏和舒卿苏氏先后从同安和南安移居。后因其…[详细] |
莲新村 | ~218 | 村庄 | 莲新村包括莲石、东溪、新塘内三个自然村,从莲石和新塘内各取一个字,取名莲新村。…[详细] |
山内村 | ~219 | 村庄 | 山内村名,先祖团峰二兄弟于1404年随母由南安下苏迁居苏坑,后团峰迁居山内,此地属苏坑偏北方,四面环山,唯独一条羊肠小道,故以山内为地名。…[详细] |
后曾村 | ~220 | 村庄 | 据古时刘、辛二氏村民到定居不久衰败,后来曾氏村民迁此建居,故取名后曾。苏、曾、蔡村民相继到此定居,仍沿用此村名。…[详细] |
群贤村 | ~221 | 镇乡结合区 | 群贤村原名名贤村,民国建立保甲制,因人口、地域达不到要求,故与东园群青村合拼一个保,两村各取一字,故取名群贤村。…[详细] |
崇山村 | ~222 | 镇乡结合区 | 因崇山村位于张坂镇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故取名崇山。由山兜、山头、龟山三个自然村组成。…[详细] |
仑前村 | ~223 | 镇乡结合区 | 明中叶,黄氏村民定居于此,村前有一地点叫仑下,建村于仑下之前,故取名仑前。…[详细] |
玉埕村 | ~224 | 镇乡结合区 | 玉埕村名,传闻在元代正九年,骆氏村民从东园云头迁此,在东园云头的祖厝有“玉里传芳”的门匾,故名。…[详细] |
黄岭村 | ~225 | 镇乡结合区 | 古代,有肖、姚、李三姓村民建村于凤岭山坡,所以用山名定名为凤岭,后谐音为黄岭。…[详细] |
玉前村 | ~226 | 村庄 | 1984年由玉霞大队拆为玉下、山戈付、山前三个村,均以“玉”加其中一个字命名为玉下、玉山、玉前,故玉前由此命名。…[详细] |
玉霞村 | ~227 | 村庄 | 因“玉”象征吉利,“霞”象征美好,故名。…[详细] |
玉山村 | ~228 | 村庄 | 玉山村名,系以1982年以前的玉霞大队拆分出来,取玉霞大队的“玉”与玉山旧村名“山高富”的“山”字合为现在的村名玉山。…[详细] |
前见村 | ~229 | 村庄 | 前见村由来,族谱记载:一、张氏从晋江祥芝迁到前见村居住,从事经商台湾等地,经济繁荣之福地。二、前见村分有:西头、中层、后申厝、后厝斗、南畔、后屈仔,现…[详细] |
前头村 | ~230 | 村庄 | 地处沿海突出部尖角,所以称为前头。明代中期开居后属惠安县,民国时期属惠安县青山埔,建国后至1957年属惠安县崇武区(4区),同后见村、前见村、淑坑村成…[详细] |
浮山村 | ~231 | 村庄 | 浮山有三个地名来历说法(浮山、獭窟、獭江)。一、浮山:据载:唐朝僖宗光启三年(887)浙江省杭州灵隐寺慧远禅师云游南下衣钵渡海来到这海岛东山南麓建一座…[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正统元年(1436年),骆氏六世祖骆沂源从东园镇下埭村移居张坂村。因地处海溪坡地,命名张坂,化名沿用至今。
基本介绍:
惠安县辖镇。1958年置上游公社张坂管区,1961年改张坂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42公里。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68万。辖张坂、板山、霞美、塘园、后曾、玉塘、玉田、玉园、后边、苍霞、苏坑、山内、群力、上塘、门头、下官、后蔡、上仑、莲新、后见、前见、崇山、群贤、门头、玉埕、黄岭、玉霞、玉山、玉前、浮山31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石材、金木雕、建筑、制鞋等业。农业主产红薯、花生、大豆,盛产对虾。
荣誉排行:
2023年5月,被确定为2024年度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张坂镇上榜。
2022年12月,福建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张坂镇为2022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张坂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张坂镇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张坂地区,唐代属晋江县;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称晋江东乡16里置惠安县时属惠安县;元、明、清等朝代,该镇北部地区属二十五都黄田铺和镇安铺,东部地区属二十六都苏坑铺和东林铺,南部地区属二十二都松石铺和二十三都埕漳铺。
民国时期分属于青山乡、后港乡和东园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本县第四区、第五区,1952年为第六区,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张坂管理区,1961年改管理区为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