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沧畲族乡 | 隶属:连江县 |
区划代码:350122205 | 代码前6位:350122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闽A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辖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693人 |
人口密度:约2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小沧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小沧乡小沧村历史上就是一个行政村,辖两个自然村一是店头村均为林姓故称林家里;二是刘厝里村均为刘姓故称刘厝里,两个自然村的行政村名为小沧村。
…[详细] |
利洋村 | ~202 | 乡中心区 | 利洋历史上曾是一个小自然村,清代及以前均属太平乡安仁上中里。民国初属溪港自治区。民国18年(1929年)为第四区小沧乡的一个附乡。后来居民陆续迁走,仅…[详细] |
七里村 | ~203 | 村庄 | 七里村位于小沧乡的西北部,敖江上游西岸,南与晋安区日溪乡毗邻,北与罗源县霍口乡相连,为连、闽、罗三县交界。村址黄海高程120米左右,距连江县城60公里…[详细] |
东风村 | ~204 | 村庄 | 东风村位于连江县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50多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约10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落后。 辖上东山、下东山、金洋顶、湖里…[详细] |
樟后村 | ~205 | 村庄 | 樟后村位于连江县西北部,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交界,距县城47公里,海拔465米,最高山峰海拔870米,全年平均气温21度,早晚温差比较大,全村分5个自然…[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一溪流,溪面较宽,喻之为沧,相对村落又小,得名“小沧”。
基本介绍:
1、地理位置
连江县小沧畲族乡地处北纬26°22′14″、东经119°20′56″,位于连江县西北部山仔水库畔。东临本县蓼沿乡,南连本县潘渡镇,西邻晋安区日溪乡,北接罗源县霍口畲族乡,是连江、罗源、晋安三县区交界的边远山区。是全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乡,距福州市中心45公里,距连江县城52公里。
2、政区沿革
在清代及其以前,属连江县太平乡安仁里和名闻乡安定里。民国初,属溪港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保甲制度后,设小沧乡,划为第四区,后改潘渡区。1958年合并于潘渡乡,成立潘渡公社。1960年与潘渡分开,成立小沧人民公社。1984年6月,建立小沧畲族乡,全乡辖小沧、七里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小沧畲族乡被命名为2022年福建省森林城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小沧畲族乡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小沧畲族乡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尊王宫位于小沧自然村东,座北朝南,前临道路,背枕小溪,面宽17.30米,进深19.50米,由前后两座殿堂及左右游廊组成。前为戏台天井。戏台为亭楼式,三开间悬山顶;每个开间均设有八角形藻井一个
七里探花府位于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七里村。厝主雷土焕(西元1810~1881年),字大金,号炳镇,于同治八年(西元1861年)六月邀闽侯大湖桥细木陈大春建造。坐北向南,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二间,穿
历史沿革:
唐宋时期属太平乡安仁里。
明代后改安仁上中里(樟后等村属名闻乡安定里)。
民国初期属第四区。
1935年编查保甲设小沧联保,属第一区署。
1940年并入溪港乡。
1943年属潘溪乡。
1944年6月后从潘溪乡析出设小沧乡。
1949年属第四区(后改潘渡区)。
1958年7月撤区重设小沧乡,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
1960年1月并入潘渡公社。
1961年6月与潘渡分开,重设小沧公社。
1984年6月撤社建乡,为全县唯一少
区划: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小沧畲族乡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