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泗乡 | 隶属:龙海区 |
区划代码:350604200 | 代码前6位:35060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闽E |
长途区号:0596 | 邮政编码:363000 |
辖区面积:约59.4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34万人 |
人口密度:39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虎渡村 | ~201 | 村庄 | 因村前有条虎溪,古设虎溪渡,以通行人,故名。…[详细] |
太江村 | ~202 | 村庄 | 太江村于明清时期归属海澄八都,民国时期归属罗坑乡、东马乡的南陂保。新中国初期先后分属海澄县第一区虎渡乡、内溪乡、珠浦乡管辖。1959年属龙海县东泗公社…[详细] |
卓港村 | ~203 | 村庄 | 卓港村位于东泗乡东北部(南溪上游河畔),东是南岐高坑尖;西是洪礁寨;南是南溪河流;北是寨峨山峰。全村总面积4210平方米,分为南陂头、南岭、厝仔、卓港…[详细] |
东泗村 | ~204 | 村庄 | 东泗村是龙海市东泗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九龙江南溪下游,面对玳瑁山,背靠海澄镇罗坑村西月社;东邻卓港村;西与乡政府所在地碧浦村接壤。全村总面积2.3平方…[详细] |
碧浦村 | ~205 | 乡中心区 | 碧浦村位福建省九龙江支流——南溪中段,是龙海市东泗乡一个行政村,乡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积四平方公里,现有常位人口2040多人。东邻东泗村,西邻水浒村,南…[详细] |
松浦村 | ~206 | 村庄 | 松浦村位于南溪下游,背靠玳瑁山,面向南溪,与卓港村隔河相对,东面有南溪27口桥闸与太江村相邻,西面与董浦村接壤,乡道松西公路横贯全村。青山绵延,绿水环…[详细] |
董浦村 | ~207 | 村庄 | 董浦村位于南溪下游,背靠玳瑁山,面向南溪,与卓港、东泗、碧浦等行政村隔河相对,东面有南溪27口桥闸与松浦村相邻,西面与松岭村接壤,乡道松西公路横贯全村…[详细] |
松岭村 | ~208 | 村庄 | 松岭村位于南溪下游,背靠玳瑁山,面向南溪,与碧浦村隔河相对,东面与董浦村相邻,西面与西岭村接壤,乡道松西公路横贯全村。青山绵延,绿水环绕,四季常春,气…[详细] |
西岭村 | ~209 | 村庄 | 西岭村位于东泗乡西南部,座落于秀丽的玳瑁山麓、南溪河畔。西南与漳浦县官浔镇下炉村接壤(县道511线对接),东与本乡松岭村毗邻,西北隔南溪与本乡水浒村相…[详细] |
水浒村 | ~210 | 村庄 | 水浒村位于东泗乡西部,东与碧浦村相连,南与南溪河流岸交界,西与下浦村连接,西北同清泉村相连。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由龙潭、龙井、水浒三个自…[详细] |
清泉村 | ~211 | 村庄 | 因地处东山尖山坡,山泉清澈,故名。1947年属海澄县康乐乡清泉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h第一区海澄县水浒乡,1959年属海澄县莲花公社水浒大队,1960年…[详细] |
渐山村 | ~212 | 村庄 | 一、行政辖域:
渐山村又名巳山,位于东泗乡的西南方,西南背北。面向南溪,背靠九龙岭支脉“渐峰山”与大帽山遥遥相对。高山碧水,四季常青。正面与漳浦…[详细] |
下浦村 | ~213 | 村庄 | 下浦村位于龙海市东泗乡西南部,南溪中游西北畔,地势丘陵,东南与漳浦县官浔镇锦江村、下炉村隔水相连,西与渐山村交界,北与水浒村交界,全村面积5平方公里,…[详细] |
溪坂村 | ~214 | 村庄 | 溪坂村位于东泗乡南部,东与本乡渐山村连接,南与漳浦官任毗邻,西通国道324线,北临国营九龙岭林场。
全村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全村现…[详细] |
地名由来:
宋代陈氏开基取名陈厝,明代黄氏迁来,陈氏陆续迁走,因“陈厝”与“东泗”闽南话谐音,故名。
荣誉排行: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东泗乡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东泗乡位于龙海市西南部丘陵山区,东与白水镇、东园镇接壤,西与九龙岭林场及程溪镇交界,北与海澄镇毗邻,南与漳浦县连接。距龙海市区13公里,距漳州港中银开发区30公里,距漳沼高速公路碑头出口处3公里。九龙江支流南溪横贯全境,龙浦公路、松西公路、晏溪公路环绕全乡,可称得上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东泗乡辖14个行政村,5616户、人口23435人,全境面积59.42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为主,现有耕地15992亩,山坡地55000亩。
东泗乡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以农为本、以农活农、以农富农、以农强乡”的战略,发展五大经济产业,积极发展海水淡
历史沿革:
解放前属海澄县康乐乡,解放后为海澄县第一区,1958年公社化仍属莲花公社,1960年并县后从莲花公社拆出建立公社,取中心点东泗为公社名,1984年改为龙海县东泗乡,1993年龙海撤县改市,改称龙海市东泗乡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