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苏区村 | 隶属:凤山镇 |
区划代码:350123100201 | 代码前6位:350123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闽A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城乡分类:镇中心区 | 分类代码:121 |
地名由来:
村在高山上,山上开阔,故称山头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叶飞、陶铸、杨而菖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组织游击队,建立红色政权,虽屡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群众毫不屈服,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为永誌革命业迹,解放后改名为“苏区”村。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苏区村为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苏区村上榜。
2015年3月,司法部、民政部表彰苏区村为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基本介绍:
罗源县凤山镇苏区村原址地处连(江)罗(源)交界,海拔800多米的崇山峻岭中,信息不灵、交通闭塞、文化遗乏、经济落后。叶飞、陶铸等革命前辈曾战斗、生活于苏区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原址还有耕地245亩,山地1.1万亩,林地0.94万亩。1996年我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兴建苏区水库解决城区生产用水的重大举措,于1997年实行异地移民搬迁,现址位于城郊南部城乡结合处104国道边,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莲花山公园畔。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104户415 人,外来人口100 多人,有党员24 人,团员36 人,2010年村财收入16万元,人均纯收入7005元,辖区内有酒类批发商场、调味品酿造厂、车辆修理厂等。新村
历史沿革:
自明至清末属拜井里。
民国时期属一区和凤山镇。
1950年属一区南门外乡,1952年分出成立山头面乡,属六区。
1955年又并入南门外乡。
1958年撤区改社,分出成立苏区大队,属城关公社。
1961年复区析社,属城关区南门公社。
1965年撤区并社,属城镇公社。
“文革”期间称大队革委会,1983年复称大队管委会。
1984年改称村委会,属凤山镇。
1997年,因县建苏区水库,全村搬迁至莲花山脚下。
周边相关:
苏区村附近有罗源湾海洋世界、畲山水、陈太尉宫、罗源圣水寺、罗源西洋宫、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等旅游景点,有福州茉莉花茶、七境茶、罗源下廪羊、罗源秀珍菇、罗源袖珍菇、罗源七境堂绿茶等特产,有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畲族服饰、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畲族山歌、福州罗源角梳制作工艺、八井拳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