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索上”,并在“索”字加上“土”旁或“糸”旁。《康熙字典》记载,加“糸”旁之“索”,与“索”同音同义。“索上”得名由来不详,其名载于道光《晋江县志·铺递志》,并屡见于清代地方谱牒。《桃源黄氏敦彝堂廷速公派家谱》记载,黄钟祝(1659—1707年),字岳鼎,“妣张氏,名恬娘,号勤素,索上女”。
“索上”又名“雪上”。据称古时村落临海,海潮涨落之时,白浪翻滚,犹如“卷起千堆雪”。村民在海滩附近之平地建屋居住,故称“雪上”。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海滩盐碱土屡经热日照射,土壤板结,白光闪烁,恰似片片白雪,故称“雪上”。
由于古时此地三面临海,形成一个岛屿,形似卧龙,故名“龙屿”,成为“雪上”的雅称。元代,鉴湖张氏迁居于此,称为“龙屿衍派”。此后,蔡氏、丁氏、倪氏等陆续迁入。
清代,蚶江鹿港对渡,雪上张氏迁居台湾。渡台先民为纪念家族渊源来自“龙屿”,称为“龙屿张氏”,在台湾编撰的谱牒命名为《龙屿张氏族谱》。《鹿港镇志·氏族志》记载,雪上张氏第十五世张华榻,字君同,号秉正,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偕母亲一同渡台,择居于鹿港洋雅厝。子孙在鹿港街开办染坊、布庄。后来,在洋雅厝兴建“成龙堂”。分支子孙在鹿港建“寿椿堂”、“继述堂”(位于杉行街),总称“龙屿张氏”。(李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