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定西市 > 安定区 > 称钩驿镇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

[移动版]
地名:称钩驿镇隶属安定区
区划代码:621102104代码前6位:621102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J
长途区号:0932 邮政编码:743000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新民村~201村庄
长期以来,在此居住的人总能出现逢凶化吉,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庇佑,遂把此地称为新民,现在称为新民村。解放后为新民村,合作化时为新民高级社,公社化时为…[详细]
杨家河村~202村庄
公社化时为新民大队,1961年分设杨家河大队,1983年改为杨家河村至今。…[详细]
白杨村~203村庄
解放前,现在的白杨村村委会所在地那一道叫白杨铺,是古丝绸之路商人的客驿站和中转站,解放后,当地人把白杨铺后面的“铺”去掉,简称“白杨”。1949年前,…[详细]
梁家坪村~204村庄
1985年以前属称钩驿乡梁家坪大队,1985年以来更名为梁家坪村民委员会。…[详细]
称钩驿村~205村庄
以元代设立称钩驿站而得名。合作化时称为称钩驿社,公社化时称为称钩驿大队,1983年改为称钩驿村至今。…[详细]
周家河村~206镇中心区
解放后为周家河村,合作化时为周家河高级社,公社化时为周家河大队,1983年改为周家河村至今。…[详细]
新胜村~207村庄
解放后为新民大队,属巉口公社管辖,1961年划归秤钩公社,1983年改为新胜村沿用至今。…[详细]
好麦村~208村庄
以种植小麦出名而得名。1966年由周家河大队划分一部分设立好麦大队,1983年改为好麦村至今。…[详细]
阳坡村~209村庄
合作化时取名为阳坡合作社,公社化时为阳坡大队,1983年改为阳坡村至今。…[详细]
双乐村~210村庄
合作化时有青乐、双林两个农业合作社,公社化时取双林、青乐两社收尾两字命名为双乐大队。1956年三大改造后命名双乐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川坪村~211村庄
川坪村以花川坪和窑窝坪小地名命名,原是川坪大队,后又和九条大队合为川坪大队,后又命名为川坪村民委员会。清朝以来,川坪分两个大队,即:九条大队和川坪大队…[详细]
平安村~212村庄
因取平安幸福之意而得名。1993年命名为平安村民委员会。…[详细]
花园村~213村庄
1961年此地分设公社以愿望取名花园公社。解放后为花岩乡,1961年取名为花园公社,1964年并入称钩公社为花园大队,1983年改为花园村至今。…[详细]
金川村~214村庄
解放前,现在的金川村村委会所在地那一道川叫金县川,由榆中管辖,解放后,当地人把“金县川”取了两头二字,命名“金川”。合作化时为金川社,公社化时为金川大…[详细]

地名由来:

元明清设驿站于此。明弘治十八年(1505)彭泽由兰州去京城经此,有《称钩驿晓发》诗,有句:“旗翻古道邮亭晓,草起西风陇树秋”。清季张荫桓谪戍新疆经此,有《秤钩驿馆》,诗中写道:“蛇形荒驿秤钩尖,苦水煎茶不假盐”。古城东西长376米、南北宽122米,最高处13米,夯层7—30厘米,基宽10米、顶宽3.5米,有东西两门。明代此处有外省安置户十余家,皆前代簪缨之裔谪戍于此者。其中“黄谏,安置户,中鼎甲任翰林学士,原籍南京人”。林则徐在所著《林则徐日记》谓:“此驿所以得名,以路形湾曲也”。实地考察其路形与山形相符,当地人以北山为主山,其山自北端车道岭延伸到称钩驿山下,再折向东之梁家坪,走向弯曲似称钩。驿站地处“称钩”弯曲处,故原名称钩湾。现简称称钩。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称钩驿镇位于安定区西北部,总土地面积28.03万亩,耕地面积10.94万亩。平均海拔1942米,年均降雨量380毫米,年平均气温6.8℃,全年无霜期141天。

行政区划:辖14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256户,乡镇总人口18003人,乡镇从业人员9263人。

六通情况:14个村全部通电邮、通公路、通电话。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2人,病床13张。有各类学校15所,在校学生1962人,专职教师151人。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655万元,粮食播种面积6336公顷,粮食总产量1088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元;财

+查看详细称钩驿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1年12月改为乡;1961年10月设称钩驿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为乡;2000年10月撤乡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