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玉都镇 | 隶属:泾川县 |
区划代码:620821101 | 代码前6位:6208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L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万人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西王村 | ~200 | 村庄 | 因位于玉都镇西北部,姓氏以王姓为主,因此命名为西王村。…[详细] |
刘李河村 | ~201 | 村庄 | 刘姓和李姓人居住在沟“河”旁而得名。解放后属玉都区第四乡,公社化后命名为刘家河大队,1967年改为红举大队,1969年恢复原名刘李河大队,1983年改…[详细] |
王寨村 | ~202 | 村庄 | 北宋初年,军队驻守此地,以抗击西夏军的侵略,而在此驻军将领是一位王爷,因而得名王寨,又名王寨子。…[详细] |
官村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清朝前期,此地有官村寺得名。解放后隶属玉都区第二乡,1958年并归玉都大队,1962年分为官村大队,1966年改为红星大队,1969年恢复为官村大队,…[详细] |
玉都村 | ~204 | 镇中心区 | 以有九天圣母娘娘庙,又称玉都庙得名。玉都村解放前称泾川县第八堡,包括现在的玉都村民委员会、郭马村民委员会,1949-1951年改为泾川县玉都区郭马乡,…[详细] |
端贤村 | ~205 | 村庄 | 端贤原名断岘,舍其意,取其音,端贤,端正、贤明之意。…[详细] |
下坳村 | ~206 | 村庄 | 地处玉都镇下片区域,加之地大坳平得以命名。…[详细] |
太阳墩村 | ~207 | 村庄 | 太阳墩,古时用黄土夯成的坚固高大的土台,上修建庙宇3间,无塑像,只在墙壁上画有几朵祥云,托着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受当地人民烧香祭祀,故因此得名。…[详细] |
郭马村 | ~208 | 村庄 | 以郭姓、马姓居民为主。解放后隶属玉都区第四乡,人民公社化后曾为小卢大队所辖,1962年由原来寺头冯、郭家、小卢三大队合并为郭马大队,1983年成立郭马…[详细] |
贾洼村 | ~209 | 村庄 | 因贾姓人居住在山屲地边得名。…[详细] |
李胡村 | ~210 | 村庄 | 主要有李氏和胡氏居民居住。解放后属玉都区第二乡,1958年公社化后为康乐公社管辖,1961年划分出胡家庄、李家庄、大涝池三个队合并为李胡大队,1966…[详细] |
星火村 | ~211 | 村庄 | 解放前苜蓿湾有12名地下党员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为纪念此地,取“星火燎原”之意,命名为星火。…[详细] |
摆旗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摆旗村原名摆旗寨、摆寨子、摆旗社、红旗大队。传说在清朝年间,玉都分四大寨子,即摆旗寨、丁旗寨、柳旗寨、王旗寨,均按旗命名。摆旗村在解放前又名摆寨子,也…[详细] |
郭家咀村 | ~213 | 村庄 | 解放后隶属玉都区第三乡,公社化后建立郭家咀大队,文革中改名为红王大队,1969年恢复原名,1983年社改乡时改为郭家咀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康家村 | ~214 | 村庄 | 康家村栽植大杆柿子树、开心桃树280株,花卉12500多株,刺槐1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57.3%。
以村内文化寺院为中心,打造孝亲民俗文化长廊…[详细] |
尹家洼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尹家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地名由来:
玉都镇因境内有玉都庙而得名。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玉都镇地处泾川县北塬,总土地面积14.85万亩,耕地面积7.33万亩。平均海拔1266米,年平均气温12℃,年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
行政区划:辖16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376户,乡镇总人口28130人,乡镇从业人员14100人。
六通情况:16个村通电、通邮,9个村通公路,13个村通电话,14个村通自来水,2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医院、卫生院1所,病床54张,医生47人。有各类学校22所,教师353人,在校学生7450人。
名优产品:烤烟、果品、畜牧、蔬菜、编织五大支柱产业。
古迹名胜:“归义侯窖藏”、
历史沿革:
“玉都庙”碑记载玉都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月,1958年被毁。
清朝时,玉都镇境域属窑头里。
1949年以前,先为桂林乡,后设玉都镇。
1949年后,成立玉都区。
1956年,丰台、党原并入玉都区。
1958年,撤区改为玉都乡,同年成立玉都公社。
1961年,析设丰台、张观察、党原、合道、红河公社。
后又成立玉都区工委,辖党原、合道、玉都公社。
1962年,设康乐公社。
1963年,康乐公社并人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