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七里镇 | 隶属:敦煌市 |
区划代码:620982100 | 代码前6位:62098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F |
长途区号:0937 | 邮政编码:735000 |
辖区面积:约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2万人 |
人口密度:约23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祁连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祁连一词出自于匈奴语,在秦汉之际活跃于我国北方草原的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即天山之意。…[详细] |
白马塔村 | ~200 | 城乡结合区 | 因境内有白马塔而得名。清雍正年间,白马塔村二、四组从甘肃省金县(即现榆中县)迁入移民,称金县坊;一、三组从甘肃省礼县迁入移民,称礼县坊。土改时属三区三…[详细] |
杜家墩村 | ~201 | 村庄 | 清雍正年间,杜家墩村从甘肃省岷州(即现岷县)迁入移民,称岷州坊。村中建有琉璃瓦盖顶的岷州庙。庙中曾藏有婆罗谜经幢、托塔天王刻像、石狮子等珍贵文物。清朝…[详细] |
三号桥村 | ~203 | 村庄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现三支渠上有三道桥,分别通往邵家桥、铁家堡、大镇番三地。该村位三道桥之间,故名。…[详细] |
铁家堡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清雍正年间,铁家堡及三号桥、邵家桥从甘肃省镇番县(即现在民勤县)迁入移民,称镇番坊。清朝后期,当地人民为预防兵匪灾祸,保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各自修建“…[详细] |
南台堡村 | ~206 | 镇中心区 | 清嘉庆年间,为预防匪患,当地驻军与村民联合修建了一座堡子。因位置处在该乡境内以南高土台子的位置,故当地人称其为南台堡。后村以堡名。…[详细] |
大庙村 | ~207 | 村庄 | 清代后期,敦煌道教盛行,当地都建有道教的庙宇,其中有一座规模比较大的庙宇处在该村,大庙地名由此产生。…[详细] |
秦家湾村 | ~209 | 村庄 | 十九世纪,有几户秦姓人家为了生存,依托在鸣沙山脚下,利用党河上游水源充足的条件,在这块人迹罕见的地湾,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就此,“秦家湾”地名由此而来…[详细] |
地名由来:
七里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市区3.5千米(7华里)而得名。
基本介绍:
七里镇位于敦煌市西郊,东临敦煌新城区,西靠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基地,南与杨家桥乡隔党河相望,北靠肃州镇,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313国道、215线贯穿全境东西,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734亩,辖区内共有10个行政村, 45个村民小组,人口12922人,其中:农业人口12035人,农村劳动力总数7217人;有14个党支部,党员537人; 财政供养人员58人,其中公务员21人,事业和其它人员37人;全镇现有学校总数为9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8所,幼儿园8所,在校学生2797人,教师147人;全镇贫困户56 户,148人,低保户8人,残疾人员574人;辖区内现有卫生院1个,医
荣誉排行:
2021年2月,七里镇被命名为2020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4年7月,七里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境域属新安乡的四、五、六保。
1949年10月后,属新安区(后改三区)的新富、新和、新强3乡。
1955年,撤区并乡后,为第五乡。
1956年,更名敦煌县党河乡。
1958年9月,为敦煌公社党河大队。
1961年,成立党河公社。
1966年,更名红旗公社。
1969年,复为党河公社。
1983年,复为党河乡。
1986年,撤乡设七里镇。
区划: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七里镇 |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