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酒泉市 > 敦煌市 > 月牙泉镇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月牙泉镇

[移动版]
地名:月牙泉镇隶属敦煌市
区划代码:620982106代码前6位:620982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F
长途区号:0937 邮政编码:735000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杨家桥村~200主城区
杨家桥村位置处在二支渠的上半段,由于二支渠在五十年代初期改造之前,渠道交叉,桥梁纵横,架桥周边居住的多以杨姓人家为主,故名。1958年为敦煌人民公社杨…[详细]
合水村~201村庄
清雍正4年(1726)由甘肃省合水县移民至此建合水坊,后村以坊名,得名合水村。当时的移民来自甘肃合水县、环县、宁县和正宁县。其中,合水村一组从正宁迁入…[详细]
月牙泉村~202村庄
月牙泉村生态环境 月牙泉村森林面积115公顷,其中,造林面积480亩。育苗面积40亩,森林覆盖率达51%。 生态文化 村辖区内有雷音寺、民俗…[详细]
鸣山村~203村庄
鸣山村因地处鸣沙山脚下而得名。1958年属敦煌人民公社杨家桥大队九、十生产队;1961年改名为鸣山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沿用至今。…[详细]
中渠村~205村庄
因位于总二支渠的中段,故名。土改时属三区一乡三行政。1955年建成兰州厅、中渠二个初级社,后合并为杨家桥高级社的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队。1958年改…[详细]
兰州村~206城乡结合区
清雍正4年(1726)由甘肃省兰州府(今兰州市)移民至此,后以移民原址所在地命名为兰州村。前身为兰州村和兰厅村。兰州村土改时属三区二乡三行政。1954…[详细]

地名由来:

月牙泉镇因境内有景区月牙泉而得名。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荣誉排行:

2021年8月,月牙泉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15年7月,月牙泉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月牙泉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基本介绍:

月牙泉镇地处敦煌市南郊,全镇有6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2379户,8933人,总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600多亩。

全镇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建成全市有名的蔬菜大镇、林果大镇、旅游大镇。基本形成了户均一亩棚,人均一亩园,户户有一个从事二三产业的人的产业布局,使农民增收有了支柱性保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70元,预计2011年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875元,较上年增加1005元。全镇60%的农户住上了太阳能采暖房,电话入户率达100%以上,100%的农民享有初级医疗卫生保障,全镇基本实现上下水与城市联网,高低压线路全面改造,道路硬化四通

+查看详细月牙泉镇概况>>

文化旅游: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整个山体由油润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觉脚下的沙子会鸣鸣

月牙泉

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

敦煌民俗博物馆

位于敦煌市城郊的鸣沙山麓,距举世闻名的莫高窟25公里。占地总面积792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馆内共有各类古建筑风格的房舍126间,充分展现了敦煌地方的民间习俗,是目前敦煌的涉外旅

佛爷庙

敦煌,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汇点,因而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敦煌古代文明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东六公里处的佛爷庙湾西晋画像砖墓是敦煌汉唐墓葬文化的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新安乡的一、二、三保。

1949年10月,建政后,属新安区(后改三区)的新民、新建、新富3乡。

1953年,在新建乡(后改二乡)建立了只有5户农民的全县第一个农业初级社——牛秉义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冬,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成立杨家桥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撤区并乡后,为第四乡。

1958年9月,为杨家桥生产大队。

1961年,改为杨家桥公社。

1966年,改为卫东公社。

1

+查看详细月牙泉镇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