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八里湾乡 | 隶属:会宁县 |
区划代码:620422213 | 代码前6位:6204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甘D |
长途区号:0943 | 邮政编码:730900 |
辖区面积:约195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苟家川村 | ~200 | 村庄 | 此地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只有一小川最适合居住,且此处苟家为大户,故名。…[详细] |
芦子坪村 | ~201 | 村庄 | 此地山高坡陡,沟壑状如葫芦,因人口均居住在半山一块较平缓地带故名芦坪村。因村委会坐落于芦坪村,故称为芦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八里湾村 | ~202 | 乡中心区 | 2004年由原八里湾乡八里湾村与年坪村合并为现八里湾村。…[详细] |
大水岔村 | ~203 | 村庄 | 1963年八里湾人民公社成立后改名为大水岔生产大队,1983年八里湾乡人民政府成立后,改名为大水岔村,2004年由原八里湾乡大水岔村与大湾村合并为现大…[详细] |
复兴村 | ~204 | 村庄 | 1963年八里湾人民公社时期,被称为复兴大队。1983年八里湾乡政府成立后改为复兴村,即后来人们简称复兴村、复兴。…[详细] |
团结村 | ~205 | 村庄 | 寓意团结向上,故而得名团结村。1963年八里湾人民公社成立后,命名为团结生产大队,1983年八里湾人民乡政府成立后命名为团结村。简称团结。…[详细] |
旮旯村 | ~206 | 村庄 | 山大沟深,地势险峻,地理位置复杂而著称,旮旯村也由此而来。…[详细] |
富家岔村 | ~207 | 村庄 | 1963年八里湾人民公社时期,富家岔村被称为富家岔大队。1983年八里湾乡政府成立后改为富家岔村,即后来人们简称富岔村,富岔。…[详细] |
百户村 | ~208 | 村庄 | 解放前百户一直被人们所熟知,1963你按八里湾乡人民公社成立后命名为百户生产大队,1983年以后八里湾乡人民政府成立后命名为百户村,简称为百户村。…[详细] |
陈家去村 | ~209 | 村庄 | 1949年以前隶属于国民政府。1958年为八里湾乡人民公社陈家去大队,隶属于会宁县。1983年5月更名为陈家去村民委员会。…[详细] |
李家湾村 | ~210 | 村庄 | 该地是李员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里的百姓为了纪念他,故取名李家湾。…[详细] |
地名由来:
八里湾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八里湾村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八里湾乡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八里乡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靠平头川乡和老君坡乡,西连柴家门乡,北与韩家集乡、大沟乡毗邻,南与翟家所乡接壤,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境内山大沟深,梁峁起伏,海拔1741--2151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6.4℃,最冷月份为一月份,最低气温为-16℃—-26℃,最热月份为七月份,最高气温为26.8℃—33.5℃,年无霜期在121—173天;年日照时数为1849.7—2777.2小时,年降雨量300—4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年总降雨量的58%左右。
八里湾乡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其中耕地面积8.95万亩,占总面积的30.6%;在耕
文化旅游:
油坊弆遗址位于会宁县八里湾乡团结村后湾社油坊弆梁顶。油坊弆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后湾农路,西至后湾退耕还林地西边界,南至后湾梁顶,北至后湾梁顶耕地。建设控制地带为
历史沿革:
1961年,建八里湾公社。
1983年,改为八里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