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陇南市 > 徽县 > 栗川镇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栗川镇

[移动版]
地名:栗川镇隶属徽县
区划代码:621227109代码前6位:621227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K
长途区号:0939 邮政编码:746000
辖区面积:约61.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45万人
人口密度:23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田庄社区~001镇中心区
田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郇庄村~201村庄
唐朝晚期郇氏兄弟三人逃难至此安家落户,后繁衍建村,定名为郇家庄老庄,清代更名为白塔寺郇家庄。…[详细]
阎庄村~202村庄
阎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范寺村~203村庄
因解放初期,这个村只有三百口人,人口居住最稠密的地方,全都是范氏家族,被命名为范家庄,庄子内有一座大寺院,1958年因除旧迎新,将寺院和庙宇拆除,改名…[详细]
田庄村~204镇中心区
因该地以田姓村民聚居较多,故此得名田庄村。…[详细]
杜公村~205村庄
据记载:1300年前杜甫在本村居住过一段时间,后有居民为了纪念杜甫,并修建草堂,故而得名杜公村。…[详细]
高坝村~208村庄
因此地以高姓村民聚居为主,且地是较为平坦,故此得名高坝村。…[详细]
吴湾村~209村庄
因该地以吴姓村民聚居较多,故此得名吴湾村。…[详细]
栗亭村~210村庄
古栗亭是通往巴蜀的必经之地,南通巴蜀、北接秦陇。天河和洛河在此交汇。木皮古道穿境而过,栗亭也是入巴蜀的官道驿站,因其境内的木皮岭生长众多的栗树而得名栗…[详细]
邢庄村~211村庄
因该地以邢姓村民聚居较多,故此得名邢庄村。…[详细]
耿寺村~212村庄
因有寺庙(广禄寺)坐落在下耿寺社,下耿寺社又是本村的中心,且以耿姓居多,所以叫耿寺村。…[详细]
石沟村~213村庄
因该地处于两山之间,且两山山根都为石头,故名。…[详细]
李山村~214村庄
李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范山村~216村庄
因原以尚坪村、范山村合并,范姓居多故名范山村。…[详细]
龙洞村~217村庄
在1949年11月陇南地下党在烂柴湾窑洞,被敌人发现,地下党员被害,故而得名龙王洞简称为龙洞村。…[详细]

地名由来:

由古栗亭发展而来,地处河谷川坝地区,故名。

基本介绍:

栗川镇位于徽县西南部,东邻银杏乡和水阳乡,西与成县红川镇毗邻,南接大河乡,北接伏家镇。全乡辖18个村,8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60户,总人口14490人,有回族146人,乡镇府驻地田庄村,距县城24公里。

全乡地处徽成盆地,洛河由西入境,与纵贯全乡的伏镇河交汇于双河口。伏镇河两岸地势平阔,海拔在900米左右,气候宜人,土沃田肥,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为全县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全县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优质蔬菜基地。以洛河为界,西南地势起伏,海拔在1000-1900米之间,森林覆盖面积大,林深草茂,为全乡畜牧重点产区。东西部为浅山丘陵区,海拔1000米左右,东部6村是全乡发展烤烟的主产区

+查看详细栗川镇概况>>

文化旅游:

栗川砖塔

栗川砖塔位于徽县栗川镇郇家庄东侧台地上。始建于宋,第一层镶清道光十二年(1879年)所立《修补塔序》。栗川砖塔为八角九级空心楼阁式砖塔,通高25米,塔基用石条砌筑。塔身自底部向上逐渐缩小。第

历史沿革:

两汉、三国、两晋时,隶属于下辨道。

北魏时,开始置县。

后唐时,置栗亭军。

元代,设栗亭管长司。

1949年,属伏家镇区。

1983年,第十四次行政区划变动时,从伏家镇区分出,设为栗川乡。

2016年,栗川乡撤乡设镇,改为栗川镇。


以下地名与栗川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