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红寺镇 | 隶属:静宁县 |
区划代码:620826115 | 代码前6位:6208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L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辖区面积:约109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红寺村 | ~200 | 乡中心区 | 因明代此地有座寺院名为“红寺”,故名。1958年成立红寺大队。1968年改名为红河大队。1979年恢复红寺大队。1983年改称红寺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二河村 | ~201 | 村庄 | 因此地处于红寺河与华河交汇处,故名。1958年设二河大队。1968年并入红河大队。1979年恢复二河大队。1983年改称二河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丈子村 | ~202 | 村庄 | 始称掌子头,地形形似手掌,后改成丈子。1958年成立丈子大队,属红寺公社,又改成红星大队。1983年改称丈子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庙河村 | ~203 | 村庄 | 此地建山神庙且临河,故名。1958年成立庙河大队。1959年并入玉皇大队。1961年恢复庙河大队。1983年改称庙河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玉皇村 | ~204 | 村庄 | 始称玉皇岔,有庙供奉玉皇大帝,故称玉皇。…[详细] |
红堡村 | ~205 | 村庄 | 因当地土地颜色黄中带红,且建有堡子,故名。…[详细] |
胡沟村 | ~206 | 村庄 | 因胡姓人家居住在沟畔,故名。1961年设胡沟大队。1964年并入红堡大队。1973年恢复胡沟大队。1983年改称胡沟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化沟村 | ~207 | 村庄 | 因化姓人家居住于沟畔,故名。1958年成立化沟大队,1983年改称化沟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魏沟村 | ~208 | 村庄 | 因魏姓人家居住在沟畔,故名。1961年成立魏沟大队。1983年改称魏沟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甘湾村 | ~209 | 村庄 | 因甘姓人家居住在山湾,故名。1961年设甘湾大队,1983年改称甘湾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王湾村 | ~210 | 村庄 | 因王姓人家居住在山湾,故名。1978年设王湾大队。1983年改称王湾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张峡村 | ~211 | 村庄 | 张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白局村 | ~213 | 村庄 | 因此地白姓人家为多,且地势蜿蜒曲折,故名。…[详细] |
吊岔村 | ~214 | 村庄 | 因八个自然村落分布在一条沟的两侧,形似吊着的葫芦,故名。…[详细] |
文寺村 | ~215 | 村庄 | 因文姓人家在此建有寺庙而得名。1979年设文寺大队。1983年改称文寺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寺岔村 | ~216 | 村庄 | 因居住地有一寺庙建在山岔中,故名。1958年成立寺岔大队。1983年改称寺岔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红寺镇因乡政府驻红寺村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红寺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红寺乡位于静宁县西部,距县城 31 公里。全乡共辖 17 村123 社 3664 户 17295 人,总土地面积 10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9913 亩,其中川水地 1350 亩,占总面积的 12% ,现在梯田 61706.7 亩,占山旱地面积的 90% ,已实现梯田化。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突出特色、抓点示范、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把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抓住实施西部大开的历史机遇,立足乡情,找准优势,确立了“川区 2 村主抓果品瓜菜业,山区 15 村主抓养殖业,大面积推广坑(垄)洋芋,扩大地膜覆盖”的产业开发的思路,抓主抓重,整体推进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雷寺镇,后为红寺乡。
1950年6月,设第十区。
1956年12月,更名红寺区。
1958年10月,成立红寺公社。
1983年,改为红寺乡。
2017年,实现撤乡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