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沙沃镇 | 隶属:景泰县 |
区划代码:620423102 | 代码前6位:62042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D |
长途区号:0943 | 邮政编码:730900 |
辖区面积:约38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7200人 |
人口密度:1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大桥村 | ~200 | 村庄 | 建村时,包兰铁路有一座大桥临对村前,故名。…[详细] |
梁家槽村 | ~201 | 村庄 | 地形如槽,昔为梁姓所有,故名。清乾隆二十二年县丞驻地迁红水堡,始立红水分县,解放后红水划归白墩子乡管理,2004年划归上沙沃镇管辖后,正式设立梁家槽村…[详细] |
三个山村 | ~202 | 村庄 | 因村旁有三座小山得名三个山村。村民委员会因坐落于三个山村,故名。…[详细] |
白墩子村 | ~203 | 村庄 | 该地多盐碱,一片白色,村中有一烽火墩,故称白墩子。村民委员会因坐落于白墩子村,故名。…[详细] |
上沙窝村 | ~204 | 镇中心区 | 有水泉且居民最初以牧骆驼猎野兽为生,故名。…[详细] |
骆驼水村 | ~205 | 村庄 | 有水泉且居民最初以牧骆驼猎野兽为生,故名。…[详细] |
段家井村 | ~206 | 村庄 | 因原旱地旁段家挖一口井,故名。段家井原名三眼井,明万历二十七年,兵备副使荆州修建成三眼井堡,城中龙王庙前掘一井有三眼出水,故名三眼井。宋朝时称汜水关。…[详细] |
王庄村 | ~207 | 村庄 | 昔杨满堂征西,兵住汜水关(三眼井)。王氏祖先为兵户放牧军马时发现此处有水源,报告长官后,遂在此处开垦耕地十八亩,作为军营的菜园子,也称营盘菜园子。久而…[详细] |
榆树村 | ~208 | 村庄 | 建村时是古三眼井村榆树窝窝旱地,故命名为榆树村。村民委员会因坐落于榆树村,故名。…[详细] |
边外村 | ~209 | 村庄 | 因地处古长城外,名为边外滩,故命名为边外村。…[详细] |
地名由来:
上沙沃镇因镇人民政府驻上沙窝村,后改“窝”为沃”,意为变沙窝为沃土。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上沙沃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上沙沃镇位于甘肃省景泰县中北部,甘、宁、蒙三省交界地带。东至宁夏、山西,西通河西、新疆,北临银武铁路,与内蒙接壤,南望黄河,距县城24公里,省道308线、201线及包兰铁路在境内交会。
上沙沃镇
上沙沃镇辖8个村委会,1个经济开发区,1620户,7230人。上沙沃镇总面积为383平方千米,耕地15995亩。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1245.3万元,比1990年增长0.77倍;其中:工业总产值424万元,比1990年增长3.46倍;农业总产值821.30万元,比1990年增长35.03%;粮食总产量787.65万千克,比1990年增长1.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元,比199
文化旅游:
白墩子烽火台位于上沙沃镇,时代为待考。2009年7月6日,白墩子烽火台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
红岘子蒙汉分界碑位于上沙沃镇,时代为清代。2009年7月6日,红岘子蒙汉分界碑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界碑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带:界碑四周100米。
界碑梁蒙汉分界碑位于上沙沃镇,时代为清代。2009年7月6日,界碑梁蒙汉分界碑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界碑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带:界碑四周100米。
阳屲台蒙汉分界碑位于上沙沃镇,时代为清代。2009年7月6日,阳屲台蒙汉分界碑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界碑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带:界碑四周100米。
盘路碑蒙汉分界碑位于上沙沃镇,时代为清代。2009年7月6日,盘路碑蒙汉分界碑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界碑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带:界碑四周100米。
天涝坝梁聚落址位于上沙沃镇,时代为西夏。2009年7月6日,天涝坝梁聚落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四周30米。建设控制地带:遗址四周100米。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属红水分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红水县、景泰县三区。
1952年,析置为红水乡、白墩子乡。
1955年,合并为红水乡。
1956年,将白墩子分出成立白墩子乡。
1958年,合并为红水公社。
1962年,增设白墩子公社。
1964年,合并为红水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1年1月,将红水乡划分为白墩子(驻地三个山村)、四个山、红水、漫水滩4乡。
2000年6月,撤乡建上沙沃镇。
2005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