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岸门口镇 | 隶属:康县 |
区划代码:621224103 | 代码前6位:621224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下辖地区:2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刘家坪村 | ~200 | 村庄 | 刘家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下先生沟村 | ~201 | 村庄 | 因该村分水先生较多,又处于沟的下面,所以叫下先生沟村。…[详细] |
青岗坝村 | ~202 | 村庄 | 原来这儿生长了一颗特别大的青冈树,庄子围绕在这颗青冈树周围,这里地处河坝边,且对面有一小山岗,故名。…[详细] |
何家山村 | ~203 | 村庄 | 因居住何姓人较多而得名。1958年为何家山大队,1984年更名何家山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街道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街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贾家湾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贾家湾以贾姓氏为主,故而得名贾家湾。1985年更名为贾家湾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
严家坝村 | ~206 | 村庄 | 严家坝相传原为“年家坝”,是为了纪念避难到这里,守护这里平安,曾受到群众爱戴的年忠、年达、岳钟举三人而得名,后因历史演变和方言影响,叫做“严家坝”。…[详细] |
张家河村 | ~207 | 村庄 | 很久以前四川的张家、罗家两户因历史变迁落户到此地,故而起名叫张家河。…[详细] |
庄科村 | ~208 | 村庄 | 据很久以前,因此地有个罗姓的人买了庄窠人的一块地,修房成家,慢慢发展就形成了庄科。…[详细] |
唐家院村 | ~209 | 村庄 | 唐家院的人最早来源于四川大榭树下,后居住于此,慢慢演变为唐家院,此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
中节村 | ~210 | 村庄 | 中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林口村 | ~211 | 村庄 | 因该地早先树木稀少,无人居住,后植树造林,故称林口村。…[详细] |
吊桥沟村 | ~212 | 村庄 | 吊桥沟原名为吊儿沟,50年代政府在此修建了一座铁索桥,故而改名为吊桥沟村。…[详细] |
上先生沟村 | ~213 | 村庄 | 在很久以前,因为此地拥有很多阴阳先生,故称为上先生沟。…[详细] |
许家河村 | ~214 | 村庄 | 村中有许某在朝为官,富甲一方,告老还乡回归故里,故命名为许家河村。…[详细] |
杨家河村 | ~215 | 村庄 | 驻地杨姓居多,而得名。解放前叫野狐沟,1996年至2006年为贾安乡杨家河村,2006年撤贾安乡并岸门口镇后改设张家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牟家坝村 | ~216 | 村庄 | 因该村以牟姓人居住较多而得名。1958年以后改为牟家坝大队,1984年改为牟家坝村村民委员会至今,2005年撤贾安乡并岸门口镇后属岸门口镇辖区并一直沿…[详细] |
苏家河村 | ~217 | 村庄 | 姓苏的人居住较多而得名。1984年改设苏家河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贾家坝村 | ~218 | 村庄 | 宋朝后期,贾姓人氏迁此地,取名贾家林,后改名贾家坝。…[详细] |
万家河村 | ~219 | 村庄 | 从古进来,此地村民大多数姓氏万,从此简称万家河大队。土地承包到户后,改为万家河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岸门口镇因地处燕子河与中节河交汇处,且街道民居门面向街,后檐临河,屋基多建于河岸,故名岸门口。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岸门口镇位于县城以南9公里处,总土地面积17.72万亩,耕地面积1.42万亩。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降雨量724.5毫米,年平均气温11.4°C,全年无霜期220天。
行政区划:辖1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1910户,乡镇总人口7168人,乡镇从业人员3639人。
六通情况:15个村通电、通邮,14个村通电话、通公路,12个村通自来水,1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8所,教师60人,在校学生1210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13人,病床16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888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11
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后,设纪常区,为县政府驻地。
1952年,更名城关区。
1958年,康武合县后,为康宁公社岸门口管理区。
1961年12月,恢复康县,县治迁咀台岸门口设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岸门口乡。
1985年9月,岸门口乡改为岸门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