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显龙镇 | 隶属:两当县 |
区划代码:621228104 | 代码前6位:621228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辖区面积:约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000人 |
人口密度: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聂沟村 | ~200 | 村庄 | 明末清初,一群躲避战乱的百姓迁徙到此,其中大部分百姓以聂姓为主,加上此地是河谷地形,故叫聂沟。…[详细] |
显龙村 | ~201 | 镇中心区 | 上古混沌之际,宇宙初分,万物承宇宙光泽而生。中华大地,广有九州。黄河、长江奔腾万里汇于海。于是东海聚天地水气,博而大,育有九龙。龙生九种,以行风雨雷电…[详细] |
梁垭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此处是回、汉杂居村,古为甘、川交通之要塞,以姓氏和自然地理实体而命名。…[详细] |
川头村 | ~203 | 村庄 | 相传村里三座山头共落一处,像三匹马低头在吃草而得名,原名“三头川”,后因村子东北面开阔,有一道平川,人们便把“三”字竖着来写成了“川”,从此“三头村”…[详细] |
老庄村 | ~204 | 村庄 | 据老人传说原来有一大户人家,在老科里修一庄园,因当时无地名,大户人家取名为老庄园,改革后改名老庄村。…[详细] |
王堡村 | ~205 | 村庄 | 明清时期,建村时村中以王家姓居多,村境内有大堡子山,故命村名王家堡,1983年12月更名为王堡村民委员会。…[详细] |
野林村 | ~206 | 村庄 | 因野林寺而得名。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改名为“卫东大队”1970年恢复原称野林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28日显龙乡撤乡改镇,改名为显龙镇。…[详细] |
板凳村 | ~207 | 村庄 | 据说,早前建村时此地有座山,山的形状特别像板凳,故而取名为板凳山。…[详细] |
白崖村 | ~208 | 村庄 | 因其山腰中有白石崖而得名,沿用至今。解放初属两当县第四区,1962年为显龙公社白崖生产大队,1983年5月撤社设乡,更名为白崖村村民委员会至今。201…[详细] |
余滩村 | ~209 | 村庄 | 因余滩村北面开阔,像一道平滩,村委会坐落于余滩村上庄,此处人口聚集,故因姓余的人口多,故而得名余滩村。…[详细] |
地名由来:
显龙镇因境内显龙山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显龙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显龙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两当县辖乡。1949年设显龙乡,1958年并入徽县永宁公社,1962年分设显龙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徽成盆地边缘,距县城20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0.4万。有公路通县城。辖显龙、老庄、川头、梁垭、王堡、野林、板凳、白崖、余滩、聂沟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豆类,兼产核桃、芦苇、苹果、柿子等。有初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清真寺1座。
历史沿革:
1949年后,为两当县第四区显龙乡。
1958年,3县合并,归徽成县永宁公社管辖。
1962年1月,3县分设后,成立显龙公社。
1968年,曾改名红星公社。
1970年10月,恢复原称。
1983年12月,改为显龙乡。
2016年,撤乡设镇,改为显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