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甘肃省 > 武威市 > 凉州区 > 古城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

[移动版]
地名:古城镇隶属凉州区
区划代码:620602112代码前6位:620602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甘H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3000
辖区面积:约81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72万人
人口密度:21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怡和祥社区~001镇中心区
怡和祥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古城村~200镇中心区
以境内有汉代时的“下古城堡”遗迹而得名。…[详细]
下古城村~201镇乡结合区
以地处明清时期古城“下古城”附近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详细]
六林村~202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渠二坝六畦和接近祁连山麓林带而取名。…[详细]
祁山村~203村庄
以地处祁连山麓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详细]
上古城村~204村庄
以境内有明清时兵防营堡“上古城”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详细]
八五村~205村庄
以自然村“八五庄”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详细]
光明路村~206村庄
据悉,在1980年1月,修建韩古公路时得名光明路,取永远走社会主义光明大道之意。…[详细]
三畦村~207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木渠二坝三畦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三坝村~208村庄
因地处杂木河总干渠三坝河附近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小河村~209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木河上游的支流“小河”而得名。…[详细]
中河村~210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木河的支流“中河”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详细]
上河村~211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木河上的支流“上河”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详细]
九五村~212村庄
1983年撤社设乡时,在九五大队的基础上设立。…[详细]
校尉村~213镇乡结合区
以境内古时设有“南校尉营”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陈庄村~214村庄
1983年撤社设乡时,在陈庄大队的基础上设立。…[详细]
长流村~215村庄
因旧时杂木河渠首有一条沟流经本村,水流常年不断,故此得名。…[详细]
头坝村~216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渠下头坝和境内自然村“头坝堡子”得名。…[详细]
东河村~217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木渠东向支流流经境内而得名。…[详细]
河北村~218村庄
以地处旧水系杂木头坝河以北而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五畦村~219村庄
以处旧水系杂木渠二坝五畦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详细]

地名由来:

古城镇因境内汉代所筑古城遗址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9年1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古城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基本介绍:

古城镇地处凉州区南部,乡域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79亩。辖古城、下古、六林、祁山、上古、八五、九五、三畦、三坝、光明路、小河、中河、上河13个村,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176人。乡政府驻古城村。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907万元,财政收入9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6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元。有中小学14所,在校学生16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元。有中小学14所,在校学生1903人;有卫生院2处。因汉唐时曾设有屯兵戍边之也而得名。古城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众多,其中磨嘴子汉墓群闻名遐迩,塔儿湾西夏文物更是名扬海外;另有历史记载国的杂木寺、千佛洞、水母三娘洞、

+查看详细古城镇概况>>

历史沿革:

西汉至十六国“五凉”时期,古城镇境域属武威郡鸾鸟其,鸾鸟县治所即今凉州区古城镇一带。

北魏至隋初,属武威郡林中县。

元代时期,属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武威县古城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属古城区。

1952年7月,属第九区(古城)。

1956年1月撤区并乡,为古城乡。

1958年10月,为古城公社。

1962年,分设为古城、韩佐、校尉公社。

198

+查看详细古城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古城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