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堡子坝镇 | 隶属:文县 |
区划代码:621222108 | 代码前6位:6212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K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辖区面积:约283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德胜前村 | ~200 | 村庄 | 与今福场村相较而名,马莲河下游称德胜前村,上游称德胜后村,本村位于马莲河下游,故名。…[详细] |
陶家坝村 | ~201 | 村庄 | 因明朝年间,陶姓人最早占居此地,无其他姓氏,因此命名为陶家坝。…[详细] |
寺陡坪村 | ~202 | 村庄 | 因此地原有寺庙一座和自然实体而得名。1984年4月寺陡坪大队改为寺陡坪村,村下建合作社。1986年设立寺陡坪村村民委员会,所属合作社改称村民小组。20…[详细] |
中岭山村 | ~203 | 村庄 | 因地形命名,整个村子地处寺陡坪村与朱家台村勿席社的中央,是一道山梁,而得名中岭山。…[详细] |
堡子坝村 | ~204 | 镇中心区 | 此地山头修有碉堡,类似城墙的瞭望塔。因地势较为平坦,故而取名堡子坝,命名堡子坝村。…[详细] |
月园村 | ~205 | 村庄 | 因地形像月亮圆的时候而取名月圆,后“圆”字简写成“元”字,现用名月元。…[详细] |
白崖山村 | ~206 | 村庄 | 白崖山地处山上,面对白崖,故而命名为白崖山。…[详细] |
朱家台村 | ~207 | 村庄 | 因明朝年间,朱家人最早占居此地,得名朱家台,后发迹迁走,其他姓氏居住,地名未变。…[详细] |
八字河村 | ~208 | 村庄 | 因此地两条河远看像“八”字,因此命名八字河。…[详细] |
柏树坪村 | ~209 | 村庄 | 因地形平坦,栽种柏树多,故取名柏树坪。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石坊区堡子坝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石…[详细] |
新胜村 | ~210 | 村庄 | 以前为上下张家村,在文化大革命时代,由于上张家大队在各方面干得好,在季家堡公社树立典型,改为新胜大队。沿用至今。…[详细] |
马儿河坝村 | ~211 | 村庄 | 因马河坝社地处下方,交通方便,是全村五个社必经之路,因此在马河坝社村委会,村委会以马河坝命名。…[详细] |
排坊村 | ~212 | 村庄 | 因清朝年间建有排坊而得名。1984年4月牌坊大队改为排坊村,村下建合作社。1986年设立牌坊村村民委员会,所属合作社改称村民小组。2016年堡子坝乡改…[详细] |
堡子坪村 | ~213 | 村庄 | 因地形像坪,人口集中,称堡子坪村。1949年文县解放,1951年全县调整为6区46乡,属石坊区八字河乡辖。1953年6月全县调整为9区70乡,属石坊区…[详细] |
季家堡村 | ~214 | 村庄 | 因季家堡在整个村子的中心位置,人口多群众办事方便因而以社名命名为村名,是村委会所在地。…[详细] |
福场村 | ~215 | 村庄 | 因为此地地势缓,平坦。村中有条路,两边有牌坊,当地人希望有福而取名福场。福场在全村位居中间,办事方便,设有村址,便取名福场村。…[详细] |
地名由来:
堡子坝镇因乡政府驻堡子坝村而得名。清代,开“城堡子”,后改名堡子坝。
基本介绍:
堡子坝乡,是全县第三人口大乡,仅次于桥头、中寨乡。位于文县北部,马连河流域。东接桥头、屯寨乡,南邻石坊乡,西依石鸡坝、马营乡,北靠甘南州舟曲县。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17公里,地域面积28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乡政府驻地堡子坝村, 距县城20公里,海拔1220米。
全乡辖16个行政村(堡子坝、陶家坝、寺陡坪、中岭山、月元、白崖山、朱家台、柏树坪、八家河、新胜、季家堡、堡子坪、牌坊、马儿河坝、德胜前、福场),76个合作社,87个自然村,3358户,15460人(内有藏族275人)。耕地面积24414亩,其中水田370亩,水浇地5417亩,旱地18627亩,梯田17718亩,花椒等经济
历史沿革:
1953年5月,撤八字河乡,增设何家坝乡、何家堡乡、堡子坪乡。
1955年6月,并区并乡,堡子坝境内撤何家坝乡并入堡子坝乡,撤堡子坪乡并入何家堡乡(乡设在季家堡)。
1958年4月底,建立农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设堡子坝公社,驻堡子坝街。
1960年8月,公社划小,设季家堡公社。
1970年10月,撤销季家堡公社,划属堡子坝公社。
1983年11月,堡子坝公社改堡子坝乡。
2016年,堡子坝乡撤乡建镇,改为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