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尖坑村 | 隶属:溪西镇 |
区划代码:445224111211 | 代码前6位:445224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粤V |
长途区号:0663 | 邮政编码:522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地名由来:
清道光年间(1821~1831)为抵御贼寇,诸村合作,于原詹姓置居的低坳地建村围寨,取名勤节寨,时因不详,后称“詹厝坑”,由于潮音“詹”同“尖”,后改为“尖坑”。
基本介绍:
尖坑村位于镇区西部,距离镇区1.5公里。东与溪一村、溪二村相连,南与永安村、盟山村相接,西与西尉村相接,北与东埔场接壤。村现有人口2115人。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3亩,其中水田304亩,旱园509亩,山地15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花生、蓍薯等作物,水果种植面积达200多亩。村现拥有学校1所,教职5人;村在校学生人数385人。溪西镇敬老院设在。村安装普及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完成电网改造,村道路畅通,可通汽车至镇区,溪鳌路、东埔路经村通过。近年来,在当地党政的引导下,村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推广良种良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乌腊蔗等经济效益可观的特色产业,现已种植
历史沿革:
明嘉靖年间(1522~1567)有杨、潘、沈、洪等姓分居厝桶仔、山头顶、顶厝三个乡村。
清道光年间(1821~1831)为抵御贼寇,诸村合作,于原詹姓置居的低坳地建村围寨,取名勤节寨,时因不详,后便称“詹厝坑”。
咸丰九年(1860)以村民詹姓,取“詹”之潮音同音字“尖”定名“尖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并入西尉乡;1958~1979年并盟山大队;1979~1983年独立改称尖坑大队;1983~19
周边相关:
尖坑村附近有世铿院、惠来海滨度假村、大南山八国风情园、金海湾植物园、神泉胜迹、客鸟尾石笋等旅游景点,有惠来荔枝、靖海鲍鱼、靖海豆楫、隆江菜脯、油索、隆江绿豆饼等特产,有惠来九鳄舞、高跷虎狮、民间信俗(打火醮)、葵潭鹤舞、靖海景屏等民俗文化。
区划: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溪西镇·尖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