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阳江市 > 江城区 > 白沙街道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

[移动版]
地名:白沙街道隶属江城区
区划代码:441702011代码前6位:441702
行政区域:广东省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行政级别:街道车牌代码:粤Q
长途区号:0662 邮政编码:529500
辖区面积:约89.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3.89万人
人口密度:43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白沙社区~001主城区
白沙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白沙村~201城乡结合区
因靠近古白沙圩而得名。相传三国时期(220-280)已有人家在此定居,称白沙村。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制,建立区、乡,为白沙行政村,属八…[详细]
埠头村~202城乡结合区
因村东边有漠阳江,江边有埗(埠)头。故名。…[详细]
福岗村~203村庄
因由福边村(现在塘边村)和卸岗村组成,两自然村各取一字,故名。…[详细]
冈华村~204村庄
冈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华陈村~205村庄
因此地以种麻为主。称为“麻曾”,又因方音“麻曾”与“华陈”谐音,故名。…[详细]
马岗村~206村庄
因地处马山东面的山岗上,故名。明朝,张姓人家迁此建村,称马岗村。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制,建立区、乡,为马岗行政村,属八区白沙乡。195…[详细]
石河村~207村庄
因石河流经村前,故名。民国十年(1921)有几大姓氏从双捷豆地、马冈,阳春八甲、信宜等先后迁此建村居住,称石河村。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详细]
岗新村~208城乡结合区
因岗背村等自然村是新建的行政村,故名。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制,建立区、乡,为岗新行政村,属八区白沙乡。1953年结束土地改革,六月民主…[详细]
麻桥村~209村庄
明初,广东恩平水波浪冯氏太公在阳江做牛贩,在麻桥(以及罗琴)设立牛栏,并娶了路头妻子黄氏在麻桥定居塘尾。经过几百年繁衍,分居十一条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后…[详细]
地尾村~210村庄
地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六村村~211村庄
因是由六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村委会,故名。…[详细]
大岗村~212村庄
因辖区内山岗多,面积大,故名。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销保甲制,建立区、乡,为大岗行政村,属八区白沙乡。1953年结束土地改革,六月民主建政,属…[详细]

地名由来:

白沙街道因境内白沙坪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白沙街道人口数量为3.89万人,位列江城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

基本介绍:

2003年11月,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和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江城区行政区划的批复,将阳东县白沙镇划归江城区管辖,白撤镇设街道办事处:

白沙街道办事处管辖原白沙镇的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89.3平方千米,总人口41799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1272人,辖有1个社区和10个村委会,街道办事处驻原白沙镇人民政府驻地。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白沙街道分属归善乡虔儒都虔儒一图、太平乡端逢都端逢一图。

1957年2月,撤区分为白沙乡、三麻乡。

1958年5月,两乡合并称白沙乡;同年12月,改属双捷公社、平冈公社。

1961年5月,分出白沙公社(县直属)。

1963年2月,撤县直属称白沙公社。

1983年11月,撤公社称白沙区。

1987年2月,撤区称白沙镇,属阳江县。

1988年1月7日,阳江县升格设地级市,改属阳东区。

1991年6月22日

+查看详细白沙街道历史沿革>>

白沙鹅乸饭

鹅乸饭是阳江特色食品。鹅乸饭在阳江老百姓心目中可算得上是餐桌上的极品了。鹅乸饭是一种肉料饭。肉,当然是鹅乸(母鹅)的肉了。去掉鹅皮与骨,取其肉,细切成粒再经过一系列的调味与配料,用猛火爆炒后,再与饭烩


还有3个地名与白沙街道同名:

以下地名与白沙街道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