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陂头镇 | 隶属:连平县 |
区划代码:441623104 | 代码前6位:44162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粤P |
长途区号:0762 | 邮政编码:517000 |
辖区面积:约315.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03万人 |
人口密度:6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陂头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墟市所在地于一座大型的水陂之首,故得名“陂头”。…[详细] |
连光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因地处连塘岗地片,故称连岗,建国初称为连尚乡,人民公社化时分为连岗村,连星村,之后“岗”字改为“光”字取光明之意,为连光村。…[详细] |
连星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因于乾隆年间,谢氏先祖云浩在连塘岗上定居,取名连星。…[详细] |
官岭村 | ~203 | 村庄 | 官岭村原为三坑大队,因1984年撤大队改为乡政府时,三坑地名连平县就有三个,即隆街三坑,陂头三坑,贵东三坑,因本三坑人口少于隆街三坑人口,为此,保留隆…[详细] |
李坑村 | ~204 | 村庄 | 早年饶姓先人前来定居,带来李果在山坑口种植,后种植李果出名,故名李坑。…[详细] |
资溪村 | ~205 | 村庄 | 因村西南角有形似狮仔的石山称为狮溪村,该村山林浓密,水源丰富,矿产资源有煤、铁、铝、锌等矿,建国前的民国时期便有人开采矿产,因而更名为“资溪”村。…[详细] |
陂头村 | ~206 | 村庄 | 因墟市所在地处于一座大型水陂之首,故名陂头。…[详细] |
夏田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因夏田村在陂头镇西边最低洼,客家方言为下,且是种植水稻的好田,是为下田,下田与夏田同音,所以取名为夏田。…[详细] |
金中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当时有个金汤阁,人口占六成,地理位置在陂头街中心,所以取名叫金中。…[详细] |
腊溪村 | ~209 | 村庄 | 村东部有一个溶洞,深度4千米,洞内千姿百态,有一张很生动的龙床,长年泉水充沛,故叫龙岩溶洞,村就叫龙溪村,清朝初期,因各种历史原因改为腊溪村至今。…[详细] |
三水村 | ~210 | 村庄 | 1953年(土改时)陂头设区公所,把“牛岭水”“水浸村”“分水村”合并设乡政府,乡政府选址在“水浸村”并改名为“三水乡人民政府”,后撤乡改村,故名。…[详细] |
分水村 | ~211 | 村庄 | 分水垇有一丘三亩多垇板田,南边田口水流广东,水走珠江,北边田口水流江面,水走长江,是水分界点,故名为分水村。…[详细] |
花山村 | ~212 | 村庄 | 罗姓、傅姓先民在花山落居时,正值春暖花开时节,山岭到处盛开五颜六色的鲜花,招人喜欢,所以便把此地取名为花山。…[详细] |
大华村 | ~213 | 村庄 | 早年罗姓氏从江西来到现兴围,元杵,老围一带定居,刘姓氏从兴宁市来到刘屋,楼下定居,王姓氏从连平来到围下,丹竹,中心,下各,船形一带定居,多方聚集,故取…[详细] |
蒲田村 | ~214 | 村庄 | 蒲田区域内有蒲洞、陈蓝李、嶂背、坪田四个自然村,形成一连带片,取蒲洞、坪田两个较大自然村,村中各一字合为蒲田。…[详细] |
塘田村 | ~215 | 村庄 | 塘田因四周略高,中间一个盆地,像一口大鱼塘,中间都是水田,故名塘田。…[详细] |
贵塘村 | ~216 | 村庄 | 早年先人来到贵塘,因四面环山,中间有一条河流经过,像一口塘,定名为贵塘。…[详细] |
地名由来:
陂头因镇区所在地人民为灌溉田地筑有一座水陂,故名。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陂头镇人口数量为2.03万人,位列连平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
基本介绍:
陂头镇位于连平县西北部,西与翁源县交界,南与新丰县接壤,北与江西省全南县毗邻,地理位置优越。省道官灯线贯穿东西,汕昆高速从境内通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总面积330.5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有人口3.48万人,耕地面积近2.9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旱地0.5万亩。陂头镇物产富饶,盛产竹木、优质米、陂头米粉、蔬菜、莲藕等农副产品,被称之为“连平粮仓”“菜篮子”。
陂头镇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燕岩、狮头岩、洋子垇环绕镇区,一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俊秀风光。境内奇峰突兀,碧水环流,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既有巍巍九连的雄奇,又有桂
文化旅游:
陂头广东六祖燕岩古寺历史悠久,它的建寺时间大约有1700多年。根据该寺现保留的“惠远结连社于庐山”碑文(不完整的碑文),陂头燕岩古寺在公元3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因为,惠远和尚是东晋时期的高
普安是连平县陂头镇金中村的一个偏僻小村寨(现称普安经济社),距陂头圩镇15华里。该自然村四面环山,环山包围着的一块不足半公里的小盆地中间建有一座颇具连平地方特色的砖瓦屋。整座屋呈四方形,四角
迫降谢岳臣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陂头镇金中村麻竹头下屋。连平县城解放后,连平县国民党政府县长黄伯强、“剿匪”大队长谢岳臣等率300余人逃到陂头,准备随国民党败军逃往台湾、香港。1949年9月中旬
黄梅斜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陂头镇官岭村。1949年6月20日夜,时为县城解放前夕,国民党连平县县长黄伯强、“剿匪”大队长谢岳臣率部300余人弃城西逃至陂头。为了推倒黄伯强--政府,实现连平全境
贵东反击战遗址位于连平县陂头镇大华村茶头庵附近,范围约500平方米。1948年8月1日,国民党驻翁源周济时部一个团700余人及连平联防队等,兵分三路对陂头镇大华、塘田、三坑村等地实行“扫荡”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塘村铜锣岭,陂头至贵东公路右侧,距贵东圩1公里处。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属方塔式建筑,火砖、石灰、沙等材料构成;碑高4米、宽1米,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
历史沿革:
唐虞三代以前,陂头是片荒凉地方。
汉朝甘露元年(前53年),属荆州区桂阳郡滇阳县。
南朝天监六年(507年),属衡阳区清远郡翁源阳县。
明崇祯六年(1633年),新建连平州,属连平县管辖,称银梅图。
解放后,称陂头区(即连平县第二区)。
1958年,为陂头公社。
1958年,曾属翁源县辖。
1967年,划归连平县辖。
1984年,废社设区。
1986年冬,撤区建镇。
谢国平(1885—1911),原名国南,字少知,连平陂头莲星村人。是策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连平州政权,建立民国连平县政权的第一任县知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谢长至10岁时,家里送他上私塾。在他1
谢静生( 1908~1953),字宗深,号志清,连平县陂头金中潋塘围人。民国15年(1926),谢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后留学日本,在日本釜山步兵士官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回国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连长
谢磅标( 1906~1966),连平县陂头普安村农民。谢农闲常狩猎,练就一手好枪法,能打空中飞鸟,是远近驰名的神枪手。建国后,谢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陂头区金中小乡党支部书记、乡长等职。民国34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