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广东省 > 云浮市 > 罗定市 > 太平镇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文化旅游景点

[移动版]

南门垌墓

南门垌墓位于罗定市太平镇太平河东岸的山丘。年代在战国早期。1977年清理墓葬两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其中一号墓长4米,宽2米,深1.7米,墓向230°。随葬器物136件,有青铜器鼎、缶、鉴、钟、钲、盉、人首柱形器、剑、矛、戈、钺、斧、镞和陶缶。其中鼎、盉、鉴饰蟠螭纹、綯纹,铸造精致;甬钟6件,但所铸饰勾连雷纹各有不同,似属凑合起来的编钟;43件铜钺均有打磨、使用痕迹,说明墓主人拥有大量生产工具;陶器纹饰为勾连雷纹与方格纹组合。推断该墓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二号墓长2.5米,宽1.5米,深1.6米,方向为南偏西。随葬器物11件,包括有铜器剑、矛、刮刀;陶器瓮、碗、盒以及滑石环。其中瓮饰米字纹,盒饰弦纹、水波纹、篦点纹。年代为

泷州城址

泷州城址位于罗定市太平镇潭白村。年代为唐代。城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残存有夯土城墙,北墙残长200米,基宽6.5米,残高2米;西墙残长200米,残高1米,墙外有护城河。此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其时改永熙郡为泷州,始筑州城。同年窦州设治于泷州,故民间又称古窦州。泷州城于宋元年间废。

双角村石人像

双角村石人像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双角村石仁塘自然村石人岭。唐以前立。石人为变质岩自然生成,略加修饰而成,露出地面高2.5米,胸围l.7米,颈围1.35米,有髻,象一位唐代贵妇,石人立于地面一个石箍上,有祭祀遗迹。据传山上原有石人两个,今村中存有另一石人的脚箍。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时昌老屋

时昌老屋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埒口村委会埒口村。清中期建筑,坐南向北稍偏西。左侧已新建屋,现存两路,面阔34米,8.1米明堂,-墙阔49米。一门楼,深三进,40米,现存面积为1360平方米。悬山顶,瓦面经修葺已成平脊,正立面可见两镬耳山墙,两门楼和瓦面疏窗挡隔矮墙。据重修碑记载,彭氏十二世祖建宅,先建四厅两廊三大天池,后续建首座官客二厅,全屋12个镬耳,曾任广州府“执金吾”一职。建筑为青砖见光包墙,卵石灰砂墙基,围墙外有半日塘,第四进设祖堂。该建筑较为大型,其建筑艺术有一定的价值,对研究当地的居住文化特别是彭氏的宗族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太西乡第一高级合作社旧址

太西乡第一高级合作社旧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埒口村。坐南向北偏东,面阔33.8米,进深14.9米,面积504平方米。为两间三层泥砖墙建筑,尖顶硬山台阶面。四面外绕骑楼式砖柱回廊,用麻石条铺架走廊楼板,后有围墙,正面13条砖柱,侧面有7条砖柱,正方形,柱宽50公分,柱高9.4米。该建筑为留法学生彭启彬建造。彭启彬1923年毕业于法国海军部专门无线电学校,1928年曾任海南定安县县长,广东电台台长。1930年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行营上校参议。1954年2月25日,在此成立罗定县第一初级合作社,1956年3月转为高级合作社,为广东省最早建立的初级合作社之一。社长彭华全曾当选为广东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该旧址曾先后为粤中纵队四支队十

镇安村引太水闸

镇安村引太水闸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镇安村委。是引太水利工程的唯一入水闸口。坝长75米,高11.7米,为罗定首座混凝土动力坝,溢流面分6孔,每孔8米,首座自动翻板闸设计。引太水利工程是为解决干旱而兴建的“引蓄结合,长藤结瓜”式水利网。1955年动工,1958年4月建成。有干渠三条,总长96公里,灌溉面积46万亩;共有建筑物179座,拦河坝一座,穿越公路涵洞5座,渡槽2座各长20米,分水闸5座,泄洪闸37座;牛路迳隧道长120米,洞宽1.4米,高2.2米。全线与287个山塘水库相连,可调节水量。1977年扩大引水渠道把罗镜、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纳入金银河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是罗定六大引水工程之首,见证了罗定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

罗定五七干校旧址

罗定五七干校旧址位于罗定市太平镇洞美村与罗平镇唐屋村交界处。坐北向南。原为1957年罗定师范兴建的校舍。1968年10月,改为罗定县五七干校。19 71年至1985年为罗定师范校舍。面阔204.34米,进深41米,建筑面积9132平方米。建筑物分三排,前排12间,为校本部会议室等,中开大门;从校道登上台阶后有两排课室,前排8间,后排22间。校门外为操场,左侧为饭堂,右侧为球场和放电影的小广场。占地30000平方米。该旧址见证了文革-时期干部下放劳动的历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逻营遗址

大逻营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太北村委会岗咀村。为唐以前古城堡,后为唐泷州城的-城堡,堡内曾开垦耕作,现已弃耕,杂草丛生。清道咸年间,清军围剿驻守罗镜的凌十八起义军,设东大营于此,故俗称为大逻营。大逻营为夯土建筑,位于岗咀山上,俯临太平河官渡头。营址平面呈椭圆形,长径120米,短径80米,西临太平河,东南靠石窦山,东北面与几个小山岗相连,有池塘,可蹭马、饮马,南面有一条紧靠营堡的壕沟,其宽度和深度均两米多,越过壕沟是一平岗,可作校场,前边是一个突出的山咀,扼河边要道之咽喉。中华民国时桂系军阀部队与当地民团曾在此发生过一次战斗。该遗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傍城岗碑刻

傍城岗碑刻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西良村委会傍城岗村。唐代泷州故城东南一小山岗。现四周已建房,未见坟堆,仅存墓表一块,高1.5米,宽0.6米,厚0.4米,墓碑表面平整,该碑历代立于此地,未经移动。碑石粗拙古朴,未加雕削,碑上部缺失,可见碑文为“□公讳蕃,字汉臣,卒于□子仲春初九日即□日丁卯,葬于泷水县,坐辛向乙,犹子季□志。”罗定州志记载为宋以前物,该地曾出土过战国青铜车軎等文物,该墓对研究唐代泷州故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潭白故城址

潭白故城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太平镇潭白村。唐代建城,夯土修筑城墙。面积约50000平方来,平面呈曲尺形,由两个既独立又相连的城区组成。现存北城墙200米,墙基底宽6.5米,城角加宽,设角楼,北面和西面只能看到墙基痕迹,西面城墙300米,在200米处向西面偏折,南面城墙仅100米。城北为衙署区,曾出土过唐代板瓦和青砖,现区内已建有两个小平房。该遗址是唐武德四年在太平镇潭白村设立泷州州治的见证,对研究泷州的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85年5月20日公布为罗定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