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坪镇 | 隶属:梅县区 |
区划代码:441421104 | 代码前6位:44142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粤M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辖区面积:约79.1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8600人 |
人口密度:10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圩镇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旧时,该地圩镇有一个石灰厂,厂前有棵大榕树,树下平坦宽阔,故名。…[详细] |
秀湖村 | ~200 | 村庄 | 旧时,此村出来的多是秀丽人才,当地所耕作的农田处在低洼地带,像湖一样,故名。…[详细] |
营里村 | ~201 | 村庄 | 该村是从原育豪大队分出,原为仁义村,取自于“仁慈里”、“十二排”(“二”与“义”同音)二个自然村而得名。仁义顾名有仁有义,因顺口后改称营里村。…[详细] |
育豪村 | ~202 | 村庄 | 旧称拉塔泥、雷打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四面环山,树木浓密,每当雷雨季节,时常有雷击树木事件发生,故取名雷打树。新中国成立后,取培育英豪之意,改…[详细] |
清连村 | ~203 | 村庄 | 由三青径和莲塘两个村合并而成。旧时,莲塘村有大片莲叶池塘,莲和连同音,故名。…[详细] |
雷甘村 | ~204 | 村庄 | 由雷风村和甘水村两个自然村组成,故名。清末为大坪堡,民国后期1948年为大坪乡,建国初属梅西区,1956年为大坪乡,1958年属梅西人民公社,1960…[详细] |
大坪村 | ~205 | 镇中心区 | 因四面环山的小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故名。…[详细] |
平中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因地处全镇即(大坪)的中心,故名。清末为大坪堡,民国后期1948年为大坪乡,建国初属梅西区,1956年为大坪乡,1958年属梅西人民公社,1960年从…[详细] |
上和村 | ~207 | 村庄 | 旧称嶂下村;因在村的上游有一座屏峰嶂(为上嶂、中嶂、下嶂)而得名。建国后,因村中姓氏复杂,希望各姓和睦共处,改称上和村。…[详细] |
坪畲村 | ~208 | 村庄 | 旧称上畲;因当地村民居住和耕种的地势较平坦,青山绿水环绕村庄,且其外山山高山路斜,客家话中斜与畲同音,故取名坪畲村。…[详细] |
守台村 | ~209 | 村庄 | 相传古代在今三台小学附近有一户黎姓人家,取名黎坑;相传旧时长年天气干旱,水资源缺乏,田地不适合种植水稻,村民把田地改种番薯,顾名思义称为薯田村。新中国…[详细] |
三台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三台村的“三”意指“三奇山、舞凤山、尖石笔山”三座山;“台”来源于旧时村里的“台茶”。清朝时期,在瑶上镇的一个村民要到京城打官司,带了本村种的茶准备在…[详细] |
汤湖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据历代老人口传,约宋朝时期,由于该村中心地带石缝里源源不断冒出热水,严寒冬天住在冒出热水附近的村民用锄头开出两个小湖,用于晚间洗澡。这样既能节省燃料,…[详细] |
地名由来:
历史上,大坪灰厂前面有棵大榕树,树下平坦宽阔,由此而定名。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坪镇人口数量为8600人,位列梅县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9位。
2020年2月,大坪镇被授予2019年度广东省卫生镇(县城)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大坪镇位于梅县西北部,距梅城25公里,总面积79.1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1个圩镇社区居委会,1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750人。大坪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优质石灰石(储量2亿吨、可开采1亿吨)、煤炭、温泉(水温高达42℃、含多种微量元素)、民用石材等。206国道途径镇内,县道X020线贯穿全境,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电力供应充足;通信覆盖率和传输质量高;市场街道宽畅整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镇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工农业产值比例达到59:41。工业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的方针,合理利用和开发本地资源,以
历史沿革:
清代,为大平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堡为区、乡,为第五区的一部分。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第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梅西区。
1956年,为大坪乡。
1958年,建立梅西人民公社。
1960年,从梅西分出大坪人民公社。
1983年,撒社建区。
1987年,改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