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马镇 | 隶属:兴宁市 |
区划代码:441481124 | 代码前6位:44148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粤M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辖区面积:约10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74万人 |
人口密度:1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6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石马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自明代始称为石马乡。因在马下村八丘坪有一黑色大石,高二十余尺,宽八九尺,长六十尺,形似一匹昂首北望的骏马,人称石马,相传此石是匹神马的化身,故名。…[详细] |
石岌村 | ~200 | 村庄 | 因辖区内土地大多是盘石嶙峋,岐岌,其中“石子岌头”较著,后名“石子岌头”以后的人简称“石岌”,故名。…[详细] |
上庄村 | ~201 | 村庄 | 因地形处在石马河上游,形成较大的盆地村庄,故名。…[详细] |
下庄村 | ~202 | 村庄 | 因地处与上庄村对称,位于南部下方的盆地,故名。…[详细] |
三社村 | ~203 | 村庄 | 因本村有三溪茅和三斯围取名三社村,故名。…[详细] |
虎石村 | ~204 | 村庄 | 因盘石氏居屋座落一虎形山下,门口有一水塘,塘中有两个鹅卵石以“虎合”意称虎石。…[详细] |
马上村 | ~205 | 村庄 | 因地处石马镇的东部方,故名。1949年称马上村农会,1950-1957年称马上大队,1963年-1986年称马上乡,1986年后称马上管理区,1999…[详细] |
马下村 | ~206 | 村庄 | 因石马座落于八坵坪,八坵坪属本村范围,古时都称本村为马下,故名。…[详细] |
马石村 | ~207 | 村庄 | 据说是很久以前,有位仙人骑着一匹马路过此地,恰逢天气炎热,仙人下马去一口井边解渴,解渴时,不料马去农家的禾田吃稻秧,这时正遇一位好心的孕妇,把马赶出田…[详细] |
新石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相邻马石村,因以新建农村,取名新石。1949年称新石村农会,1950-1957年称新石大队,1963年-1986年称新石乡,1986年后称新石管理区,…[详细] |
郑塘村 | ~209 | 村庄 | 因曾有一户姓郑的人家在此定居,耕地多终年积水的湖洋田,意称为“塘”,故名。…[详细] |
新田村 | ~210 | 村庄 | 原名为田心,因与叶南田心同名,后改为田新。…[详细] |
刁田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该村因曾有刁、田两姓在此落居,取名刁田村,故名。…[详细] |
新群村 | ~212 | 镇乡结合区 | 因是由几个村新组成的村,故名。新中国成立前有“肖坊”“仕前排”等村称,1952年合并为小乡时,称新群乡,后体制变革为新群管理区,1999年改称新群村委…[详细] |
陶背村 | ~213 | 村庄 | 因地处石马陶厂背后,故名。1981年原为陶洞大队,1984年建乡为陶背乡,现为1999年改称陶背村委会,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小水村 | ~214 | 村庄 | 因村落只有小溪,溪小水流常年不足,风调雨顺年时,农作物丰收,天旱颗粒无收,故名。…[详细] |
秀水村 | ~215 | 村庄 | 建国后兴修水利,修筑水塘蓄水改变不受旱现状,故称秀水。…[详细] |
大觉村 | ~216 | 村庄 | 1949-1957年称大觉乡,1958年-1983年称大觉大队,1983-1986年称大觉乡政府,1986年称大觉管理区,1999年称大觉村委会,一直…[详细] |
三联村 | ~217 | 村庄 | 因该村委会有“长江村”、“长丰村”、“东兴村”三个村联在一起,故名。…[详细] |
礤下村 | ~218 | 村庄 | 礤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米渡村 | ~219 | 村庄 | 清代年间,米渡粮田年年丰收,居住人口隔河而住,耕作需撑船过渡,故名。…[详细] |
李塘村 | ~220 | 村庄 | 因该村由李姓一家人最先定居在此村委会,逐渐开拓繁衍,故名。…[详细] |
宫前村 | ~221 | 村庄 | 因有寺庙“保守宫”,历代附近人们意称,故名。…[详细] |
蕉联村 | ~222 | 村庄 | 因一百多年前与宁中镇邹陶村共一个堡。“蕉联”原是“邹坑”,因蕉与邹在当地客家口音相同,因此得名为“蕉坑”,故名。…[详细] |
公陂村 | ~223 | 村庄 | 本村有两座较长的陂头,灌溉面积广,受益群众多,大家认为是公共的陂头,故名。…[详细] |
向前村 | ~226 | 村庄 | 原属洋门堡,解放后更名为向前村意为向前的意思,故名。…[详细] |
洋门村 | ~227 | 村庄 | 因古时“洋门”称“良民”,含义是此处居住着善良的人民。因在当地方言中“良民”与“洋门”读音听起来相像,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一褐色巨石,其形状似马,故称“石马”。
荣誉排行:
2022年1月,广东省乡村振兴局确定石马镇为2021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创建单位。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石马镇人口数量为1.74万人,位列兴宁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0位。
2021年1月,石马镇被授予2020年度广东省卫生城镇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石马镇位于兴宁市东北部,毗邻梅县,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户数9020户,总36000多人。辖2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距离兴宁市区25公里。
兴宁市是梅州地区有名的“文化之乡”,而石马镇又素有“兴宁的文化之乡”的美誉。石马镇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自明、清起,石马镇就出了不少文人墨客,爱国华侨。
目前,该镇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市财政拔款。全镇没有一家工厂,手工业极不发达,除当地的农业外,主要以打工经济为主。去年,全镇有9100多人外出务工经商,每年汇款达5000多万元。
虽然相对经济落后,但是,石马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已全面完成校舍危房改造任务,并筹
文化旅游:
何天炯故居位于兴宁县石马镇新群村。是日本古式楼房,名无赫斋,又名天炯楼。建于1920年,坐北向南,占地250平方米。整体建筑三栋二屋,石砌木桷瓦顶结构,内有2厅8房。门口有何天炯当年亲手栽种
历史沿革:
自明代始称为石马乡。
1949年5月,石马解放后改为石马区。
1956年12月,撤销石马区,改为石马乡。
1958年9月,实行行政社合一,成立石马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将石马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石马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11月撤销石马公社和洋门公社,合并为石马区。
1987年,改石马区为石马镇。
何南凤(1588—1651年),字道见,又名熄三、知非、跛者道人等,后取号牧原。兴宁石马马下村八丘坪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是佛教“横山堂”流派创始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何南凤历游齐、
何天炯(1877~1925),字晓柳,兴宁石马镇新群村人。中国-元老、民主革命先驱。1903年,毅然剪掉发辫,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人。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立同盟会,
陈斐琴(1911—2003年),兴宁石马郑塘人,原海军政治部文化部长。陈斐琴于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参加梅县-并加入工农革命军。1929年入读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留学日本参与左联刊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