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都城镇 | 隶属:郁南县 |
区划代码:445322100 | 代码前6位:445322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粤W |
长途区号:0766 | 邮政编码:527300 |
辖区面积:约9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8.61万人 |
人口密度:9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城东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社区居委会驻地及下辖区域在县城区域的东面,故名。…[详细] |
城北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因驻地及下辖区域在县城区域的北面,故名。…[详细] |
城南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因社区居委会驻地及下辖区域在县城区域的南面,故名。…[详细] |
城西社区 | ~010 | 镇中心区 | 因社区居委会驻地及下辖区域在县城区域的西面,故名。…[详细] |
中山社区 | ~011 | 镇中心区 | 因社区居委会驻地及下辖区域在县城街道的中山路区域。故名。…[详细] |
银盘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因驻地的背面有一口盆形大鱼塘,形似盆状,故取名“银盆”。建行政村时取“银盆”为名。故名。…[详细] |
榄塘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委会驻地有多张水塘,塘边和周边种有榄树,故名。…[详细] |
承平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因建行政村时由盛村、平南各取一字,因“盛”与“承”近音而成今名“承平”。故名。…[详细] |
五龙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建行政村时,根据驻地地理位置有五座山,其山形似五条龙汇聚该地,故取其意而起名“五龙”。故名。…[详细] |
白木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因地处西江边,西江岸边地多沙呈白色,且洪水期退水后常有大量木材滞留在沙滩上,建行政村时根据地理环境特征而命名名白木沙,后改称白木,故名。…[详细] |
富窝村 | ~206 | 村庄 | 因村委会驻地村建在山坡前的平地,形状似窝,村民认为这地为富裕之巢穴,而取富窝为名,故名。…[详细] |
水塘村 | ~207 | 村庄 | 因驻地因其地势低洼,西江水涨,其地便成为水塘,故取其名为“水塘”,建行政村取其村名为名。故名。…[详细] |
古丰村 | ~208 | 村庄 | 因建行政村驻地为古备,因古时最早的村民从封川迁入建村,故取其意而命名为“古丰”,“丰”取“封”的谐音。故名。…[详细] |
夏袭村 | ~209 | 村庄 | 李姓始祖约于嘉靖年间(1522至1566年)从封川县谷圩先迁入落户定居。主要刘、谢、骆、岑、林姓。最大李姓占30%。1950年4月至1955年1月属郁…[详细] |
新城村 | ~210 | 镇乡结合区 | 因1980年至1986年间向阳水库浸区村民迁安建宅定居在相邻的多处山地,该片村是新建的村庄,毗邻城镇,故取名片村名为新城,建行政村时取片村名为名。故名…[详细] |
新建村 | ~211 | 村庄 | 因建国初期建行政村时参照过去的建新甲片村名而命名为“新建”。…[详细] |
地名由来:
都城镇地处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东北部,都城是古县名,由旧县都罗、武城各取一字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镇名因晋都城县而来。
荣誉排行:
2023年4月,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创建单位名单出炉,都城镇在列。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都城镇人口数量为8.61万人,位列郁南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基本介绍:
都城镇位于西江中游南岸,是郁南县县城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92.6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人;辖11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2001年社会总产值2.9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4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农业总产值0.7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592元。都城镇地理环境优越,陆路交通四通八达,321国道隔江相望,省道云苍线、水长线贯穿全境,县道双六线与邻县、镇相连,都城镇是粤桂两省水路交通要冲,古有“小广州”之美誉,有5个颇具规模的市场,商贸城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是西江中游最具规模的县级综合市场。都城镇工业有电线、电缆、竹制品、建材、机械、化工、食品等30多个
历史沿革:
都城镇建于晋初年间。
太康元年(280年)为都罗县治。
南北朝宋代元嘉年间(约424年)撤都罗、开城县设都城县,县治设都城镇。
宋开宝五年(972年)并入端溪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成立都城乡。
明成化六年(1470年)设都城巡检司署。
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属新建的西宁县。
清雍正年间撤都城巡检司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郁南县第十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恢复为镇,与区同级。
是年全县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