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邹圩镇 | 隶属:宾阳县 |
区划代码:450126106 | 代码前6位:450126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桂A |
长途区号:0771 | 邮政编码:530000 |
辖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09万人 |
人口密度:20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邹圩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邹圩”指邹圩街,由邹姓人先居并成圩得名。…[详细] |
六新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因该村委会原管辖六个自然村,新窑为后迁来,故名。“六新”指六个村加上新窑村。…[详细] |
新华村 | ~202 | 村庄 | 新华取“新建并繁华”之意得名。1951年成立新华乡。1958年改新华农业社。1959年改为大队。1962年改新华公社。1968年改新华大队。1984年…[详细] |
永和村 | ~203 | 村庄 | “永和”。取“永远和睦”之意。1951年永和村与长运、白石2个村合设永和乡。1958年分为永和、长运、中南3个农业社。1959年改为水柳、沙凌、白石3…[详细] |
长安村 | ~204 | 村庄 | “长安”指长安圩,寓意“长治久安”。1951年成立长安乡。1958年改长安农业社。1959年改为大队。1962年改为长安公社。1968年改长安大队。1…[详细] |
长新村 | ~205 | 村庄 | 取“长久维新”之意得名。1935年设长新村,1951年并入长安乡。1956年改设长新高级社,1958年改为长新农业社。1959年改长新大队。1962年…[详细] |
高龙村 | ~206 | 村庄 | “高”指高村,即现高西村、高南村,“龙”指龙凤村。…[详细] |
中南村 | ~207 | 村庄 | 取中村、南门两村名各一字得名“中”指中村,“南”指南门村。…[详细] |
同仁村 | ~208 | 村庄 | 取“同心、仁义”之意得名。1951年成立同仁乡。1953年并入新庆乡。1958年分为同仁、新庆、老何3农业社。1959年改新庆、东笋2大队。1962年…[详细] |
同礼村 | ~209 | 村庄 | “同礼”,取“同心、礼义”之意得名。1951年设同礼乡。1958年分为大江、细江、沙江、地久4农业社。1959年合并成立为地久大队。1962年改同礼公…[详细] |
同德村 | ~210 | 村庄 | “同德”取“同心、同德”之意得名。1951年成立同德乡。1958年分出成立河渚、苏村、那茶三个农业社。1959年改设河渚、潭蓬、下苏、那茶四个大队。1…[详细] |
七星村 | ~211 | 村庄 | 因原由来龙、中村、洪岭、塘表、龙骨、寨岭、菰塘组成,七村密集似星星,故名。“七星”意为七个自然村密集似星星。…[详细] |
古莲村 | ~212 | 村庄 | 1943年古昔、莲塘2村合设古莲村,各取一字得名…[详细] |
白山村 | ~213 | 村庄 | 取所辖的白达、山中各一字得名。“白”指白达村,“山”指山中村。…[详细] |
龙塘村 | ~214 | 村庄 | 因村委会原位于塘银、塘鸦两村之间的平地,故名。“龙”是壮语“Rungh”的音译用字,指弄场、山间平地,“塘”指塘银、塘鸦两村。…[详细]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邹圩,故名。“邹”指邹姓,“圩”指圩市。
荣誉排行: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邹圩镇人口数量为3.09万人,位列宾阳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位。
基本介绍:
位于宾阳县北部,镇政府驻邹圩,距县城19千米。面积154平方千米。辖邹圩社区居委会;六新、新华、永和、长安、长新、高龙、中南、同仁、同礼、同德、七星、古连、白山、古塘14个村委会。辖14个村委会,共118个自然村、31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9100户,总人口47403人。其中,农业人口45781人。
历史沿革:
1933年建邹圩乡。
1951年属第九区。
1958年1月复设邹圩乡,同年9月与马潭、白山2乡合并为英雄公社。
1959年6月改邹圩公社。
1961年分为邹圩、马潭2公社。
1962年9月合并成立邹圩区。
1968年9月改公社。
1984年8月改邹圩乡。
1993年7月改邹圩镇,沿用至今。
宾阳县邹圩镇位于宾阳北部喀斯特地形区,发源于大明山的清水河蜿蜒穿流,那里山水秀美,奇山、幽洞、绿水引人入胜。在清水河附近的饭店、酒楼,皆以鱼餐而著名,俗称鱼餐馆。来往于宾阳的游人、客商,莫不以品尝邹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