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七星关区 | 隶属:毕节市 |
区划代码:520502 | 代码前6位:520502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县级市 | 车牌代码:贵F |
长途区号:0857 | 邮政编码:551700 |
辖区面积:约341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0.5万人 |
人口密度:约382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解放路 | |
下辖地区:14个街道、28个镇、11个乡 |
![]() | 人口 | 面积 | 简介 |
市西街道 | 6.94万人 | 7.8km2 | 毕节市市西办事处位于毕节市中部,地处东经105°17′,北纬27°17′之间,是1994年毕节撤县设市撤镇(毕节镇)后新建的六个办事处之一。东与市东…[详细] |
市东街道 | 4.82万人 | 7.38km2 | 市东办事处成立于1994年,位于毕节市倒天河以东,总面积7.38平方公里。辖水西田、双井、清毕、文峰、双城、麻园、杨家塘、望城、双树9个社区居委会…[详细] |
三板桥街道 | 2.47万人 | 30.25km2 | 三板桥街道办事处,是毕节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94年3月24日毕节撤县建市时成立。三板桥办事处位于毕节市西郊2公里、326国道旁、地处东经105度…[详细] |
大新桥街道 | 1.18万人 | 大新桥办事处地处七星关区西北方向,离市区1公里远,全办辖5个行政村,31个村民组,有总户数4100户,总人口14985人。
基本情况
辖区内有1个…[详细] | |
观音桥街道 | 2.69万人 | 观音桥街道办事处地处毕节市东北面,距市中心约3公里, 703县道贯穿全境,水、电、路、视、讯五通,四面环山。
有数千亩良田沃土,总面积7.25平…[详细] | |
洪山街道 | 5.63万人 | 以境内主干道洪山路取名。1950年称毕阳镇。1952年称城关镇。1958年称城关人民公社。1962年恢复为城关镇。1980年城关镇改毕节镇为毕节镇。1…[详细] | |
麻园街道 | 7.27万人 | 汪末至民国时期,秦姓人家在此居住,以种植麻为生,故称这一带为秦家麻园,后简称麻园,今有主干道麻园路,故名。…[详细] | |
碧阳街道 | 8.61万人 | 因辖区地处碧阳湖周边而得名。2013年07月,七星关区对部分社区、街道办事处进行适当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流仓桥街道办事处,设立碧阳街道办事处和德溪…[详细] | |
德溪街道 | 2.27万人 | 原名得沟,后居住此地的路姓家族出了举人、翰林,认为是自己的祖上有德,便将得沟变更这德沟。2013年成立德溪街道,取德沟的德,溪水的溪,取各德溪。…[详细] | |
碧海街道 | 2.77万人 | 以碧海蓝天之意取名。2013年07月,七星关区对部分社区、街道办事处进行适当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增设碧海街道办事处,将现海子街镇的平桥、砂锅、前所、龙…[详细] | |
青龙街道 | 1.84万人 | 以驻地在境内青龙山麓取名。1954年置刘华、王家坝、小坝、汉屯、豪沟、中屯乡。1958年改建公社,后并入海子街公社。1961年以原6乡地析建6公社。1…[详细] | |
柏杨林街道 | 1.99万人 | 因碧海光城安置小区坐落在原老地名柏杨林社区,故以柏杨林作为设立的街道办事处名称。…[详细] | |
甘河街道 | 其一:因甘河街道办事处驻地在甘河社区,以驻地名称命名。其二:原甘河在此前曾以甘河乡命名过,属历史地名。其中“甘河”,本为“甘甜的河水”的意思,喻意着搬…[详细] | ||
鸭池镇 | 6.33万人 | 91km2 | 在毕节市东部。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4.6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4.1%。辖1居委会、26村委会。1949年为鸭池乡。1954年析设鸭池、以河、南箐、…[详细] |
梨树镇 | 4.13万人 | 62km2 | 在毕节市东部。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2.01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0.4%。辖13村委会。1949年属鸭池乡。1954年析设梨树、松林、甘河沟、保河…[详细] |
岔河镇 | 2.94万人 | 119km2 | 在毕节市南部。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3.3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1.5%。辖17村委会。1949年分属朱昌乡和鸭池乡。1954年析设岔河、双寨、木…[详细] |
朱昌镇 | 3.51万人 | 149km2 | 在毕节市南部。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3.5万,其中彝、苗、布依、侗等民族占5%。辖1居委会、14村委会。1949年为朱昌乡。1954年析设朱昌、花厂…[详细] |
田坝镇 | 1.48万人 | 66km2 | 在毕节市南部。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1.76万,其中彝、苗、仡佬等民族占11%。辖8村委会。1949年为田坝乡。1954年析设猫场乡。1958年改建公…[详细] |
长春堡镇 | 3.78万人 | 134km2 | 毕节市长春堡镇位于毕节市西部,距离市中心13公里,326国道线贯穿腹地,是毕节的大镇之一,地处东经105°16′,北纬27°9′-27°18′之间。海…[详细] |
撒拉溪镇 | 4.02万人 | 149km2 |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4.3万,有汉、彝、苗、布依、侗等民族。辖26村委会。1949年为高溪乡。1954年析设撒喇溪、戈座、沙坝、高营…[详细] |
杨家湾镇 | 3.57万人 | 96km2 |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3.3万,有汉、彝、苗等民族。辖16村委会。1949年为七星乡。1954年析设七星关、杨家湾、箐脚、嘎木营4乡。1…[详细] |
放珠镇 | 2.02万人 | 83km2 |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5%。辖14村委会。1949年为红岩乡,亦名洞井乡。1950年更名永安乡。1954年析…[详细] |
青场镇 | 2.52万人 | 105km2 |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其中彝、苗、壮、水、仡佬等民族占9.9%。辖13村委会。明、清为彝目领地,名清汹夷部院子。1949年为…[详细] |
水箐镇 | 2.14万人 | 83km2 |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6%。辖12村委会。1954年置水箐、鲍家屯、后箐3乡。1958年分别改公社,后并入何…[详细] |
何官屯镇 | 2.92万人 | 116km2 | 在毕节市中部。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3.2万,有汉、彝、苗等民族。辖20村委会。1949年为官屯乡。1954年析设官屯、大坝、后箐乡。1958年撤乡…[详细] |
对坡镇 | 1.94万人 | 96km2 | 在毕节市中部偏西北。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2.46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8.9%。辖13村委会。1949年为对坡乡。1954年析设对坡、杉寨乡。195…[详细] |
大银镇 | 1.85万人 | 103km2 | 在毕节市西北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1.85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18.3%。辖15村委会。1949年分属对坡乡和林口乡。1954年析设初都、大坡…[详细] |
林口镇 | 2.24万人 | 87km2 | 无在毕节市北部。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2.71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16.6%。辖16村委会。1949年为林口乡。1954年析设置林口、渭河、海嘎、德…[详细] |
生机镇 | 2.34万人 | 120km2 | 在毕节市北部,赤水河南岸。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2.88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7.6%。辖18村委会。明、清为赤水卫八夷屯地。1949年分属清水、林…[详细] |
清水铺镇 | 2.22万人 | 126km2 | 在毕节市北部。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3.02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56.2%。辖1居委会、21村委会。1949年为清水乡。1954年析设清水铺、高山…[详细] |
亮岩镇 | 1.62万人 | 78km2 | 在毕节市北部。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2.02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10.34%。辖12村委会。明、清为水西夷目领地。1949年为燕岩乡。1954年析置…[详细] |
燕子口镇 | 2.99万人 | 121km2 | 在毕节市北部。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3.6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6.9%。辖24村委会。1949年为燕岩乡。1954年析置燕子口、龙洞、铁厂、小哨、…[详细] |
八寨镇 | 2.03万人 | 93km2 | 在毕节市中部。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2.5万,其中苗、彝、布依等民族占10.3%。辖18村委会。1949年为八寨乡。1954年析设八寨、果乐、金银山、…[详细] |
田坝桥镇 | 1.33万人 | 田坝桥镇位于毕节市东北面,群山环抱,跑市中心约10公里,沿“观音缘”叉道左随河而上,平均海拔15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950mm,日照…[详细] | |
海子街镇 | 2.27万人 | 127km2 | 在毕节市中部。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5.5万,有汉、苗、彝等民族。辖38村委会。1949年属八寨乡和张新乡。1954年析设海子街、福集、观音、烧缸箐…[详细] |
小坝镇 | 1.77万人 | 62km2 | 在毕节市东部。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3.3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6%。辖21村委会。1954年置刘华、王家坝、小坝、汉屯、豪沟、中屯乡。1958年改建…[详细] |
层台镇 | 1.98万人 | 77km2 | 在毕节市东部。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5.2%。辖13村委会。1949年属吉场乡和燕岩乡。1954年析设小哨、斯栗、层台乡。…[详细] |
小吉场镇 | 3.44万人 | 121km2 | 在毕节市东部。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4.4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9.3%。辖26村委会。1949年为吉场乡。1954年析设小吉场、大吉场、总基等乡。…[详细] |
普宜镇 | 1.85万人 | 88km2 | 在毕节市东北部。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5.1%。辖19村委会。1949年为普宜乡。1954年析设普宜、小河、火马、沙田乡…[详细] |
龙场营镇 | 1.33万人 | 57km2 | 在毕节市东北部,马洛河下游西岸。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2.1万,其中彝、苗、仡佬等民族占13%。辖1居委会、12村委会。1949年为龙场乡。1953年…[详细] |
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 | 1.29万人 | 58km2 | 在毕节市南部。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1.51万,其中彝、苗、白等民族占28.4%。辖9村委会。1949年分属朱昌、鸭池、田坝乡。1954年析设南箐、千…[详细] |
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 | 2.47万人 | 117km2 | 在毕节市西南部。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2.72万,其中彝、苗、白等民族占26.1%。辖12村委会。1949年属田坝乡。1954年析设阴底、野鸡、治中…[详细] |
野角乡 | 1.56万人 | 126km2 |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汉、彝、苗等民族。辖11村委会。1949年分属青汹乡和高溪乡。1954年改设野角、快乐等乡。1958…[详细] |
大河乡 | 1.33万人 | 77km2 | 在毕节市西部。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1.43万,其中彝、苗、水等民族占8.3%。辖8村委会。1949年属洞井乡。1954年置官河乡。1958年建大河公…[详细] |
团结彝族苗族乡 | 1.48万人 | 84km2 | 在毕节市北部。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5.4%。辖13村委会。1949年属林口乡。1954年析设余家寨、海嘎、得胜、柱钟…[详细] |
阿市苗族彝族乡 | 1.45万人 | 84km2 | 在毕节市北部。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5.4%。辖13村委会。1949年属林口乡。1954年析设余家寨、海嘎、得胜、柱钟…[详细] |
大屯彝族乡 | 1.13万人 | 56km2 | 在毕节市东北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66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7.7%。辖11村委会。1949年属龙场乡。1954年析设大屯、左泥、雅木、落鸿…[详细] |
田坎彝族乡 | 1.32万人 | 58km2 | 在毕节市东北部,赤水河南岸。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1.32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9.5%。辖11村委会。1949年属龙场乡。1954年析置岩脚寨、田…[详细] |
归化街道 | 7486人 |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元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加云南行省左丞霭翠偕夫人奢香脱离元朝,归顺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奢香夫人在此修…[详细] | |
双山镇 | 3.1万人 | 91km2 | 在大方县西部。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3.07万,其中苗、彝、仡佬等民族占9.1%。辖2居委会、19村委会。1949年为双山乡。1952年析设双山、归化…[详细] |
竹园乡 | 1.75万人 | 52km2 | 在大方县西部。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75万,其中彝、苗等民族占40%。辖11村委会。1952年置老街乡。1958年析建竹园、海马公社,后撤乡并入城…[详细] |
响水乡 | 2.8万人 | 115km2 | 在大方县西部,响水河下游。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2.8万,其中白、彝、仡佬等民族占30%。辖1居委会、20村委会。1952年置响水、大道、凉水、青龙…[详细] |
文阁乡 | 2.19万人 | 79km2 | 在大方县西部。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2.19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8.2%。辖1居委会、10村委会。1952年置文阁、毛栗、素合乡。1958年改建公社…[详细] |
地名由来:
源于境内杨家湾镇与赫章县交界处,与娄山关、胜景关并称贵州三大名关的历史名关——七星关。
基本介绍:
七星关区
地处东经104°51'—105°55',北纬27°03'—27°46'。东北与金沙县接壤,东与大方县相邻,南与纳雍县连接,西南与赫章县、西与云南省镇雄县毗邻,北与四川省叙永、古蔺县隔赤水河相望。最高海拔2217米,最低海拔470.1米,平均海拔1511米。年均降雨量954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全区辖35个乡镇(其中6个民族乡),6个街道办事处,524个行政村,22个居民委员会。2010年总人口148.37万人。属中山地貌类型,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山脉,山地与沟谷交错,地势陡峭;中部属中山山地和河谷平地;西南部属中山和高中山及谷地。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油菜、烤烟
荣誉排行:
2024年8月,入选“数智黔乡”工程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2年12月,七星关区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7月,七星关区入选2021中国品质休闲百佳县市榜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七星关区人口数量为130.5万人,位列毕节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贵州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00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七星关区位列第21名。
2021年2月,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七星关区榜上有名。
2020年6月,七星关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历史沿革:
秦设汉阳县,置平夷邮亭,属蜀郡东南部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平夷县,属牂牁郡。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置平夷庲降都督府。
晋建兴元年(313年)置平夷郡,平夷县为郡治。
东晋简文帝时改为平蛮郡、平蛮县。
唐为比楼部地。
总章三年(670年)置禄州,五代废。
宋为罗氏鬼国地。
元初置平迟安德长官司,隶亦溪不薛宣慰司。
大德七年(1303年)隶顺元路军民宣慰司。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毕节卫。
洪武二
区划: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