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水乡 | 隶属:百里杜鹃管理区 |
区划代码:520521220 | 代码前6位:520521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贵F |
长途区号:0857 | 邮政编码:551600 |
辖区面积:约93.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35万人 |
人口密度:14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鞍山村 | ~202 | 村庄 | 该地的以两处山外形远看像马鞍一般故而得名。…[详细] |
箐山村 | ~203 | 村庄 | 山上树林茂盛成箐,人们居住在山脚下。新中国成立前叫箐脚,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沙厂基层人民公社大水管理区中心大队,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属…[详细] |
营山村 | ~204 | 村庄 | 据说石达开在此山驻兵扎营过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取名营山,1985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沙厂基层人民公社坪寨管理区营山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为沙厂区坪寨…[详细] |
大石村 | ~206 | 村庄 | 因驻地有一块大石板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取名大石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沙基层人民公社坪寨管理区大石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为沙厂区坪寨乡大石村,…[详细] |
炉山村 | ~208 | 村庄 | 炼铁时有大炉子故而得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沙厂基层人民公社大水管理区炉山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为沙厂区大水彝族乡炉山村,1991年建镇并乡…[详细] |
大田村 | ~211 | 乡中心区 | 以前此地有一块大田坝故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取名大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沙厂基层人民公社大水管理区大田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为沙厂区大水彝族…[详细] |
高潮村 | ~212 | 村庄 | 因1957年学生激进高涨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叫坪寨,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沙厂基层人民公社坪寨管理区高潮大队,1981年7月,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中…[详细] |
后坝村 | ~213 | 村庄 | 以整个乡来说有两块大田坝,此地有一块离村驻地较远而得名后坝。…[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原政府驻地旁有一口大水井而得名。
基本介绍:
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大方县东部,东与本县黄泥乡相依,南与黔西县仁和、金坡两乡毗邻,西与本县普底乡连接,北与本县沙厂乡接壤,地处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处,乡政府所在地大田村距县城67公里,距省会贵阳170公里。
全乡地理位置为东经106°07′50″~106°16′10″,北纬27°10′04″~27°22′58″。总面积93.6平方公里,有耕地16239亩。辖大田、凉井、鞍山、箐山、炉山、营山、0、大石、后坝9个村,61个村民组。总户数3656户,总人口13458人,其中农业人口13341人,占总人口的99.13%,非农业人口117人,占总人口的0.87%,少数民族人口9873人
历史沿革:
1953年置大水、坪寨、天桥乡。
1958年改建公社,随即并入沙厂公社。
1961年后析建3公社。
1984年改置大水、坪寨2彝族乡和天桥彝族苗族乡。
1991年合并置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
1995年驻地由鞍山村迁大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