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场苗族彝族乡 | 隶属:金沙县 |
区划代码:520523202 | 代码前6位:520523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贵F |
长途区号:0857 | 邮政编码:551800 |
辖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5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构皮村 | ~203 | 村庄 | 构皮村共1220户4776人,其中青壮年1421人,50岁以上925人,全村妇女1241人,在外务工青年680人。
产业结构:以种植玉米、水稻、…[详细] |
柏杨村 | ~204 | 村庄 | 柏杨村共850户3230人,其中青壮年1026人,50岁以上514人,全村妇女883人,在外务工青年472人。
产业结构:以种植玉米、水稻、烤烟…[详细] |
大木村 | ~205 | 村庄 | 大木村共997户3715人,其中青壮年1198人,50岁以上689人,妇女共1104人,在外务工青年共650人。
产业结构: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详细] |
马鞍山村 | ~206 | 村庄 | 马鞍山村共563户1974人,其中青壮年589人,50岁以上老人483人,妇女共577人,在外务工青年共214人。
产业结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玉…[详细] |
茶树沟村 | ~207 | 村庄 | 茶树沟村共329户1299人,其中青壮年389人,50岁以上386人,全村妇女共338人,在外务工青年共374人。
产业结构情况:主要种植玉米和…[详细] |
中心村 | ~208 | 村庄 | 中心村共有523户1989人,其中青壮年633人,50岁以上412人,全村妇女547人,在外务工青年429人。
产业结构以种植玉米、水稻和烤烟为…[详细] |
青木村 | ~209 | 村庄 | 青木村共633户2230人,其中青壮年715人,50岁以483人,在外务工青年471人,全村妇女642人。
产业结构:主要种植高梁、玉米、水稻等…[详细] |
鹿崽楼村 | ~210 | 村庄 | 鹿崽楼村共502户2016人,其中青壮年522人,50岁以上老人413人,妇女共512人,在外务工青年共366人。
产业结构: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详细] |
激扬村 | ~211 | 乡中心区 | 激扬社区由朝阳街和红旗街两个街道组成,人口1800多人。社区区位优势明显,属石场乡政府所在地和集镇所在地。区内商铺林业,商业气氛活跃,个体工商业发达。…[详细] |
文兴村 | ~212 | 乡中心区 | 文兴村紧靠石场乡集镇,境内山地、丘陵相间,辖13个村民组,有住户538户,224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5 %。全村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有耕地7…[详细] |
新街村 | ~213 | 乡中心区 | 新街村共1002户3651人,其中青壮年1147人,50岁以上649人,全村妇女1107人,在外务工青年516人。
产业结构:以种植玉米、水稻、…[详细] |
地名由来:
明代有仡佬族石姓在此开设旅店铺,取谐音为“石革闹”,简称“石场”。
基本介绍:
金沙县西部。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2.5万,其中苗、彝等民族占26.8%。辖1居委会、23村委会。1932年置激杨镇。1941年改置石场乡。1953年石场、大木、青木、柏杨、构皮、岩上乡。1959年撤乡建石场公社。1962年析建石场、青木、构皮、岩上公社。1984年改置石场镇、岩上乡和青木、构皮2民族乡。1991年合并置石场苗族彝族乡。有煤矿。产茶叶、生漆、油桐籽。有中小学28所。古迹有敖家坟古墓葬群。乡人民政府驻地石场,在城关镇西北25公里,白虎山麓。人口 2 200,有汉、苗等民族。海拔 1 060 米。原名石革闹,又称石头场。镇周多石山得名。清为黔西北部牛马集市,四川井盐入黔之通道。街
荣誉排行:
2017年12月,第八批贵州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石场苗族彝族乡上榜。
文化旅游:
敖家坟石刻位于贵州省金沙县石场乡鹿楼村,由南北两组墓群组成。南墓群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北墓群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两墓群间隔30余米,依山而建,逐级升高,墓围占地120
历史沿革:
1951年,成立石场区,属金沙县。
1991年底,撤区并乡建镇,原石场区石场镇和青木、构皮、岩上3乡合并为石场苗族彝族乡。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