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舞阳镇 | 隶属:镇远县 |
区划代码:522625100 | 代码前6位:522625 |
行政区域:贵州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贵H |
长途区号:0855 | 邮政编码:557700 |
辖区面积:约29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万人 |
人口密度:16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顺城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因顺城街是镇远最早的商市-沙湾市,所以称头牌。社区驻在顺城街故而得名叫顺城社区,自得名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兴隆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因该地人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将二牌街改名为兴隆社区,故而得名。…[详细] |
新中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1953年将㵲阳镇四保改名为新中街,2003年划入府城社区,新中社区于2008年建立,因新中街改称新中社区,故而得名。…[详细] |
民主社区 | ~004 | 镇中心区 | 因该地由建州时社区驻民主街,故而得名叫民主社区,自得名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
共和社区 | ~005 | 镇中心区 | 因该地根据共和街而得名,盘龙街、平冒街大菜园合并整合而成。…[详细] |
文德社区 | ~006 | 镇中心区 | 由2003年小田溪村、土地塘村、韭菜坪村三村合并组成。因社区驻文德而得名,又叫文德社区。…[详细] |
盘龙社区 | ~007 | 镇中心区 | 此地名处原有一山梁,由解放坡延伸到㵲阳河,从远处看此地像一条巨龙在吃水。唐宋元明清把此地叫盘龙坳。…[详细] |
西秀社区 | ~008 | 镇中心区 | 西秀有着悠久历史,古老的名字从南宋以来就有此名称,因社区驻西秀街故而得名叫西秀社区,自得名以来,一直沿用此名称。…[详细] |
西门社区 | ~009 | 镇中心区 | 地位于西门街社区驻在西门街,故而得名叫西门社区,自得名以来,一直沿用此名称。…[详细] |
和平社区 | ~010 | 镇中心区 | 该地名来源于其明清至民国称十字街,抗战期间因“和平村”设于此处,解放后将四保改称和平街,由和平大队、和平街、卫城社区(和平、西门、西秀三社区为)200…[详细] |
联合社区 | ~011 | 镇中心区 | 联合社区原称联合街,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4月改保建村(街道)委员会时,将太极阵二保与三保合并,称联合街,2003年9月并入东关社区,2007年分出…[详细] |
东关社区 | ~012 | 镇中心区 | 由东关村与周大街、东峡街合并整合而成,故而得名叫东关社区,自得名以来一直沿用此名称,因位于镇远东关城门处,俗称东关上,解放后建东关村民委员会。…[详细] |
东城社区 | ~013 | 镇乡结合区 | 因该社区作为㵲阳镇两路口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修建于县城东部而设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
柏杨坪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内生长了许多柏杨树而得名,并且村委员所在地为柏杨坪寨。…[详细] |
箱子岩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因该地路旁一巨石形状似箱子。民国时期箱子岩11户人家划归太极镇第六保,1953年归两路乡,1984年改箱子岩大队为箱子岩村民委员会,1992年并入?阳…[详细] |
沿河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该地名来源于其居民房屋依㵲阳河而建命名,新中国后,1953年建立两路乡沿河村。…[详细] |
两路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为屯军驻地,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中道乡,乡公社驻两路口。1936年改称十一保,1941年改为太极镇第六保,1944年3月,太极镇从县城迁到两…[详细] |
黄桑田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在黄桑田雷家寨置镇安县,后废。民国二十年(1931年)置镇安乡,1940年并入太极镇,1953年4月,黄桑从太极镇分出,建…[详细] |
魏家屯村 | ~205 | 村庄 | 因该村于2003年魏家屯、郭家屯、贾家寨三个村合并,建。…[详细] |
思南塘村 | ~206 | 村庄 | 在该地驻兵屯守,百姓俗称塘口,因此得名,思南塘,并村委会所在地为思南塘寨。…[详细] |
白家坟村 | ~207 | 村庄 | 因此地名处早在唐,宋,元,明,清,故有传说,元朝时期朱元璋统治中国为天下龙脉在白家村左侧100米处挖了一条沟,把龙脉切断,真有其事,故有旧址风水宝地,…[详细] |
界牌村 | ~208 | 村庄 | 因该地旧时有一座木牌坊与屯军桥头岗交界,因。…[详细] |
苦李村 | ~209 | 村庄 | 解放前称苦李坪,归太极镇第七保。1953年建立苦李乡人民政府,辖苦李、界牌、盘山、桃花山、柿花冲、铁锁溪、大榜寨、白果园等自然寨。1953年4月苦李由…[详细] |
岔河村 | ~210 | 村庄 | 因旧时两条小溪在此交叉而得名岔河。民国时期归?阳镇十二保黄桑田辖,1953年划归黄桑乡,建立岔河村,1992年岔河村划入?阳镇辖,2003年建中心村,…[详细] |
甘溪村 | ~211 | 村庄 | 因此地名处原有一条小河流,在该村脚下,从本村黑金山流往龙潭,沟长12.5千米,沟宽9米,夏天水满河床。冬天中段水小之地,山美水甜。…[详细] |
地名由来:
舞阳镇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㵲阳河呈S形穿城而过,且全镇大多数分布于㵲阳河两岸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4年8月,舞阳镇被确定为第四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镇。
2022年3月,舞阳镇被确定为黔东南州第五批生态乡镇。
2014年7月,舞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镇远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部,阳河中游。面积299平方公里。人口4.69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30.3%。辖9居委会、28村委会。1932年置萃星、履丰2镇及五老、正经、盘龙、月珠、正安、中道、嘉穗等乡。1942年置阳镇、太极镇和文德乡。1956~1958年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临时驻地。1958年撤镇、乡建阳公社。1961年后析置城关镇和文德、黄桑、两路3公社。1980年改城关镇为阳镇。1984年文德、黄桑、两路3公社改乡。1992年镇乡合并置阳镇。有中专2所,中小学16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阳河畔,北依石屏山,南屏龙头山。人口约2万,有汉、苗、侗等民族。海拔85
文化旅游:
镇远“和平村”旧址,即“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俘收容所(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镇远和平村工作队)”旧址,原为国民政府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占地面积6422平方米,东西宽77米,南北长83.4
历史沿革: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为安夷县治。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治。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为镇远府治。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为镇远县治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第八行政督察区治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第七行政督察区治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地。
1949年后,建舞阳镇。
1950年至1956年,为镇远专署和镇远县驻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