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子位镇 | 隶属:定州市 |
区划代码:130682112 | 代码前6位:130682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冀F |
长途区号:0312 | 邮政编码:071000 |
辖区面积:约60.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4万人 |
人口密度:约59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东丁村社区 | ~200 | 镇中心区 | 明代,始有丁氏最早定居,建村后故名丁村。后来逐渐发展为东、西两村。称为东西丁村。…[详细] |
子位一村 | ~201 | 村庄 | 子位一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子位二村 | ~202 | 村庄 | 子位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子位三村 | ~203 | 村庄 | 子位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寨里村 | ~204 | 村庄 | 汉代,村民为抵御外敌,修寨筑墙,建村于里,故名寨里。…[详细] |
西丁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始有丁氏最早定居,建村后故名丁村。后来逐渐发展为东、西两村。称为东西丁村。…[详细] |
西丁庄村 | ~206 | 村庄 | 明代,始有丁氏最早定居,建村后故名丁村。后来逐渐发展为东、西两村。称为东西丁村。…[详细] |
寺底村 | ~207 | 村庄 |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始建白马寺,村以寺取名寺里。后外地迁民于此建村,称寺底。…[详细] |
东内堡村 | ~208 | 村庄 | 古时,此处地势低洼,水患为害。村民筑堤为堡,故称内堡,因七级居民定居较早,便以七级为中心命名,因在其东,故名东内堡。…[详细] |
北内堡社区 | ~209 | 村庄 | 古时,此处地势低洼,水患为害。村民筑堤为堡,故称内堡,因七级居民定居较早,便以七级为中心命名,因在其北,故名北内堡。…[详细] |
七级村 | ~210 | 村庄 | 据传,该村为农民起义领袖张角故里。黄巾起义失败后,张角兄弟被害,其尸体北农民偷回故里安葬,并用传统的葬丧习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村名七祭。为避官方查…[详细] |
木佃村 | ~211 | 村庄 | 始有木姓佃农,租地主之地为生,建村后,取名木佃,。…[详细] |
地名由来: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河北组织地主武装时路过此地,见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不禁感慨:真乃天子王位也。后遂改名子位。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 刘秀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镇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地处定州市东南角,界于定州、无极、深泽三县交界处,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荣誉排行:
2021年8月,子位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音乐(子位吹歌))。
历史沿革:
1953年,属子位镇、西丁村乡。
1958年,属西丁村公社。
1961年,析出,建子位公社。
1982年,改置子位乡。
1994年4月,合并北内堡乡、子位乡,改置子位镇。
区划: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子位镇 |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