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北省 > 邢台市 > 南宫市 > 紫冢镇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紫冢镇

[移动版]
地名:紫冢镇隶属南宫市
区划代码:130581105代码前6位:130581
行政区域:河北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冀E
长途区号:0319 邮政编码:054000
辖区面积:约84.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09万人
人口密度:约48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前紫冢村~201镇中心区
“紫冢”来历见后紫冢。明永乐三年(1405)。夏营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在岗前定居,以姓氏取名夏紫冢。清末改为前紫冢。…[详细]
后紫冢村~202镇乡结合区
据传,明初村前一大土岗,岗上长满紫荆,习称紫冢。明永乐三年(1405)刘疑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岗后定居,以姓氏取名刘紫冢。清末改名后紫冢。…[详细]
东紫冢村~203镇乡结合区
“紫冢”来历见后紫冢。明永乐三年(1405),靳喜信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岗东定居,取名靳紫冢。清末改名东紫冢。…[详细]
西沙窝村~204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朱家河旁一个沙窝西侧建村,取名西沙窝。…[详细]
东沙窝村~205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朱家河旁一沙窝东侧定居建村,故名东沙窝。…[详细]
小马家屯村~206村庄
此村原名狄庄,明永乐三年(1405),马贤及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马姓渐旺,遂改村名马家屯。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避重名,改为小马家屯。…[详细]
房家庄村~207村庄
据房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房有厚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房家庄。…[详细]
吕家坡村~208村庄
据吕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吕仲明从山东莱州府(今掖县)海振村迁来,因村西有两条自然沟,村建于高坡上,故名吕家坡。…[详细]
后高庄村~209村庄
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向朝廷申请到北京、广平、清河、正定、冀州、南宫等府州县为民,开荒种地,依律交税,得到政府…[详细]
北七里口村~210村庄
明初,村西有一条河,流向西北,经大辛庄入溹泸河口,因距河口七里,附近3个村庄故以七里口加方位命村名,此村居北,名北七里口。…[详细]
闫家庄村~211村庄
清咸丰年间(1851~1861),阎巩自南宫县阎苏村(今苏村)迁来定居,以姓氏取名阎家庄。…[详细]
南六方村~212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张、田、马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此地有一地主,把土地划分为六个方块,因此附近的村庄均名“六方”,此村居南,故名南六方。…[详细]
北六方村~213村庄
“六方”来历见南六方。明永乐三年(1405),陈天恩、刘光太、王兴甲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北六方。…[详细]
东六方村~214村庄
“六方”来历见南六方。明永乐三年(1405),徐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居东,取名东六方,俗称徐家六方。建国后定名东六方。…[详细]
北徐家庄村~215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徐近廷从山东历城县迁此定居,取名徐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避重名,改为北徐家庄。…[详细]
东黄家尧村~216村庄
据传,元代黄姓世居在于此,以烧制的砖瓦为生,故名黄家窑。明洪武四年(1371),赵成从山东高城县迁来,韩春从山东历城县迁来,村名仍用旧称。1962年分…[详细]
西黄家尧村~217村庄
据传,元代黄姓世居在于此,以烧制的砖瓦为生,故名黄家窑。明洪武四年(1371),赵成从山东高城县迁来,韩春从山东历城县迁来,村名仍用旧称。1962年分…[详细]
张侯町村~218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张刚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不久侯立臣从侯家都水迁来落居,取村名张家侯疃(疃即村庄之意),后简称张侯疃。…[详细]
吴侯町村~219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吴顺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因原有侯姓,故名吴家侯疃,后简称吴侯疃。…[详细]
李侯町村~220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李、侯两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以姓氏取名李家侯疃,后简称李侯疃。…[详细]
雅化庄村~221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张德正一家在此落户,后其女与流民王哑叭成婚,村名俗称王哑叭庄。民国时期鄙其俗,改名雅化庄。…[详细]
杨家洼村~222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杨敬从山东莱阳县迁来定居,因地势低洼,取村名杨家洼。…[详细]
东付家庄村~223村庄
该村原名傅家庄,以傅姓世居而得名。1981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别重名村,加方位改称东付家庄。…[详细]
花十八庙村~224村庄
据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有18名“花子”流浪到此定居。后合修一座庙,名“花子十八庙”,村遂以庙得名。明永乐二年(1404)以后,从山西…[详细]
枣营村~225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李景文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于清凉江北开荒种地,种植枣树,经营大枣,以此出名,故名枣营。…[详细]
东宋村~226村庄
据宋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宋友才兄弟2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落居,以姓氏取名宋家村。民国末期,因繁衍户众,分为两个村,此村居东,故名东宋村。…[详细]
西宋村~227村庄
明永乐三年(1405),宋友才兄弟2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以姓氏取名宋家村。民国时期兄弟2人分居,各自立村,此村居西,名为西宋村。…[详细]
前张稳村~228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张德录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落居,后取稳居之意,命名为张稳村。1961年4、5月份间分为前、后张稳村两个村。…[详细]
后张稳村~229村庄
明永乐二年(1404),张德录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落居,后取稳居之意,命名为张稳村。1961年4、5月份间分为前、后张稳村两个村。…[详细]
北赞古村~230村庄
据传,该村原名“北葬姑”,亦名“南望姑”,因葬埋唐朝一位皇姑而得名。原址在今村西南2里处,明洪武三年(1370),遭洪水冲淹,村民被迫迁于今址。明建文…[详细]
东白塔村~231村庄
东白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白塔村~232村庄
西白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南白塔村~233村庄
元代以前,此村多居贾姓,因村东南有一座砖塔(今遗迹尚存),故名贾塔村。据白氏家谱记载:白进忠(先祖先迁到磁州,又迁到隆庆)行仕元,官千户。元至正末,弃…[详细]
东底阁村~234村庄
该村西部原有一条河,明永乐二年(1404),谢祥、谢城兄弟二人从北京密云县迁此定居,建村于河堤下,取名谢家堤阁。后“堤”改写作“底”,清末加方位改为东…[详细]
王义寨村~235村庄
据该村近年出土的白坪墓碑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白姓从山西榆次县牛蹄洼村迁入王义寨”。村名来历不详。…[详细]
杨家卷村~236村庄
据传,村东北约150米处原有一村,名马家庄,后被洪水淹没。明永乐三年(1405)杨、陈、刘姓从北京密云县迁来定居,杨氏人丁兴旺,改村名杨家卷。卷,原为…[详细]
西底阁村~237镇乡结合区
据传,该村原名北臣义。明永乐二年(1404),陈氏自山西迁居至此。因定居于朱家河西岸堤下,故有“堤阁”之称。后演变为“底阁”,又为区别东邻底阁,改名西…[详细]
后底阁村~238村庄
据陈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陈德时从北京郿邹县(密云县)石匣村迁此定居。因前边有陈家堤阁,故取名小陈家堤阁。民国年间,改为后底阁。…[详细]
贾家屯村~239村庄
据传,此村原名韩家屯。明初燕王扫北时,村民被杀及惧而逃之者甚多,唯韩、贾二姓幸存,后贾姓人丁兴旺,改村名为贾家屯。…[详细]
前高庄村~240村庄
据传,元朝时期属真定路冀州南宫县,土著居民为王张高彭四姓,原始村名称谓无从考证。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向朝廷申…[详细]
西高庄村~241村庄
据传,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向朝廷申请到北京、广平、清河、正定、冀州、南宫等府州县为民,开荒种地,依律交税,得…[详细]
中七里口村~242村庄
据传,明初村西有一条河,流向西北,在大辛庄处入漂泸河口。河口名“龙须口”,又称“黑风口”,附近3个村庄均距河口七里许,故得名七里口。此村居3村之中,故…[详细]
南七里口村~243村庄
据传,明初村西有一条河,流向西北,在大辛庄处入漂泸河口,附近3村因距河口七里许,故以“七里口”加方位命村名。此村居南,名南七里口。…[详细]
赵都水村~244村庄
相传,刘、任、张三姓原居此地。明永乐三年(1405),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赵北皋、赵北达、赵北虎3人落居于此,因居朱家河旁,四周都是水,故名赵家都水。…[详细]
秦都水村~245村庄
据秦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秦克敏从山西迁此定居,因该地靠近朱家河,四周都是水,故名秦家都水。…[详细]
西候都水村~246村庄
据侯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侯仁敬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靠近河,周围都是水,故名侯家都水。1961年划分为东侯家都水和西侯家都水两个行政…[详细]
东候都水村~247村庄
据侯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侯仁敬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靠近河,周围都是水,故名侯家都水。1961年划分为东侯家都水和西侯家都水两个行政…[详细]
西王门庄村~248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此处明代前已有村庄,明初燕王扫王时,村民遇害甚多,王强逃避幸免,后返家立庄。到永乐三年(1405),王法奇从清河县迁来落户,因两家皆姓…[详细]
东王门庄村~249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此处明代前已有村庄,明初燕王扫王时,村民遇害甚多,王强逃避幸免,后返家立庄。到永乐三年(1405),王法奇从清河县迁来落户,因两家皆姓…[详细]

地名由来:

前,指位置靠南,紫冢,指长满紫荆的土岗,故得村名前紫冢。镇政府驻地位于前紫冢,以驻地村的主地名得名紫冢镇。

基本介绍:

紫冢镇位于南宫市东南部。总面积8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722亩,总人口40941人,2001年实现社会总产值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工业总产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农业总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0.87%;财政收入623万元,比上年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2906元,比上年增长3%;年末农民存款余额5925万元,比上年增长2.49%。

紫冢镇是全国裘皮之乡,皮毛加工历史悠久。近几年,从皮毛行业中衍生出来的新兴产业羊剪绒加工在这里发展迅猛。紫冢镇政府因势利导,围绕这一特色产业,营造环境,规划园区,给予政策支持。区内水、电、路、讯等设施完善,目前进入小

+查看详细紫冢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紫冢镇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紫冢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紫冢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后底阁遗址

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南宫市文物保管所联合对位于河北竹南宫市东南29公里处的后底阁遗址进行了勘查和发掘。发现各类遗迹20处,出土佛教石、陶造像及残块283件,其中汉

南宫白氏家族墓地

南宫白氏家族墓地为明代古墓葬,位于邢台市南宫市紫冢镇西白塔村。 南宫白氏家族墓地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9年建前紫冢管理区;1961年4月改为前紫冢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前紫冢乡;1996年王门庄乡、张侯疃乡并入前紫冢乡;2003年撤销前紫冢乡,设立紫冢镇至今。


以下地名与紫冢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