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柴河镇 | 隶属:海林市 |
区划代码:231083104 | 代码前6位:231083 |
行政区域:黑龙江省 | 地理分区:东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黑C |
长途区号:0453 | 邮政编码:157000 |
辖区面积:约80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3万人 |
人口密度:7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友谊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友谊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光明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光明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江滨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江滨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长石村 | ~201 | 村庄 | 长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柴河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柴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佛塔密村 | ~203 | 村庄 | 佛塔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风村 | ~204 | 村庄 | 东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临江村 | ~205 | 村庄 | 临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头道河子村 | ~206 | 村庄 | 头道河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北站村 | ~207 | 村庄 | 北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群力村 | ~208 | 村庄 | 群力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黑牛背村 | ~209 | 村庄 | 黑牛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阳光村 | ~210 | 村庄 | 阳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柴河国营林场 | ~500 | 村庄 | 柴河国营林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原称“岔牙赫”,满语,意为“桦皮船”,音转为“柴河”。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柴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海林市辖镇。1947年设柴河区,归五林县,1948年改为海林县三区,1956年归 ~ 林口县,置柴河乡,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归海林县,1980年建柴河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32公里。面积801平方公里,人口6.3万。牡佳铁路过境。辖长石、柴河、镇北、佛塔密、东风、裕发、前进、临江、头道、北站、江东、群力、长龙、朝阳、阳光15个村委会。为林业城镇。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纸板、森林机械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小麦、大豆。省属柴河林业局在境内。
历史沿革:
原属宁安县管辖。
伪满时期,形成村落,称柴河屯,归佛塔密村管辖。
由于修筑牡佳铁路设立火车站,加之北部林区的开发,逐渐形成集镇。
1946年1月,属牡丹江市。
1946年5月,划归五林县。
1947年1月设置第三区。
1948年8月,改隶海林县管辖,设置柴河区。
1949年10月,改为第三区。
1955年复称柴河区。
1956年3月,划归林口县管辖,设置柴河镇。
1958年与柴河林业局合并为“政企合一”的柴河人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