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山泉镇 | 隶属:龙江县 |
区划代码:230221103 | 代码前6位:230221 |
行政区域:黑龙江省 | 地理分区:东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黑B |
长途区号:0452 | 邮政编码:161000 |
辖区面积:约68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万人 |
人口密度:约4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平安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平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大泉子村 | ~201 | 村庄 | 大泉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前太平村 | ~202 | 村庄 | 前太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龙山村 | ~203 | 村庄 | 龙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昌胜村 | ~204 | 村庄 | 东昌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泉子村 | ~205 | 村庄 | 小泉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兴隆泉村 | ~206 | 村庄 | 兴隆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官窑村 | ~207 | 村庄 | 官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胜村 | ~208 | 村庄 | 红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核心村 | ~209 | 村庄 | 核心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卫村 | ~210 | 村庄 | 红卫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后大巨宝村 | ~211 | 村庄 | 后大巨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对宝村 | ~212 | 村庄 | 对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柳树村 | ~213 | 村庄 | 柳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燕窝村 | ~214 | 村庄 | 燕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双龙村 | ~215 | 村庄 | 西双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五二村 | ~216 | 村庄 | 五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羊草村 | ~217 | 村庄 | 羊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长胜村 | ~218 | 村庄 | 长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境内山地多、泉眼多。故名。
基本介绍:
山泉镇位于龙江县西部,西靠内蒙古边界,东接龙江镇,南靠景星镇,北接济沁河乡,属合并乡镇,由原对宝乡、柳树乡、山泉镇合并而成,属丘陵漫岗地带,全镇幅员面积685平方公里,耕地42.7万亩,有行政村19个,110个自然屯,总户数15257户,55683人。镇政府驻地平安村。
历史沿革:
曾名“刘家窝棚”“平安屯”。
清宣统二年(1910)形成聚落。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5年3月,划归新设立的景星设治局管辖。
1929年隶属景星县管辖。
东北沦陷后,初隶第三区,后改设马家村。
1945年抗战胜利后,属景星县第三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5年改为泉子沟区。
1956年划归龙江县,设置泉子沟乡。
1958年6月,龙山、西北沟、兴隆泉3乡并入。
同年9月,与金山堡、柳树泉眼乡合并成立山泉人民公社
龙江小米久负盛名,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1927—1929年间,谷子的种植面积年均已达到50万亩。随着新技术的推广,龙江县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杂粮产销集散地、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并创建了全国绿
区划: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山泉镇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