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殷都区 > 水冶镇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

[移动版] [水冶镇荣誉与排名]
地名:水冶镇隶属殷都区
区划代码:410505101代码前6位:410505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E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辖区面积:约33.3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1.8万人
人口密度:约354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8个社区、41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北关社区~001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水冶老城北门外,故名。古已有之,沿用至今。…[详细]
北街社区~002镇中心区
依所在水冶老城方位而得名,古已有之,沿用至今。…[详细]
老城区社区~003镇中心区
因位于水冶老城内,故名。1953年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管理服务组织。1958年,更名为水冶公社居民劳动服务站,属水冶公社。1963年更名为居民服务站,属水…[详细]
东北街社区~004镇中心区
因居委会位于东北街而得名。水冶建镇已有之,沿用至今。…[详细]
小东关社区~005镇乡结合区
小东关包括小东关街、粉浆街、粉浆胡同、待全街、老君庙街、碑楼街、东上字街、西上字街等。因其位于东北街小东门以东,故名。古已有之,沿用至今。…[详细]
东街社区~006镇乡结合区
东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南关社区~007镇中心区
因位于水冶老城南门外,故名。此名古已有之。…[详细]
南街社区~008镇乡结合区
南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井家庄社区~009镇乡结合区
传早年井姓人家来此定居,遂以姓氏为村名。…[详细]
向阳社区~010镇乡结合区
民国《续安阳县志卷十三·古迹志》:“水冶西北二里许,铁佛寺村,即古韩家庄,为韩魏公故里。”(韩魏公,即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封魏国公)。后因村北土岸坍塌,…[详细]
西街社区~011镇乡结合区
西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西蒋社区~012镇乡结合区
西蒋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阜城东街社区~013镇乡结合区
金末为辅岩县城。是时,太行山东侧诸州府多被蒙古族(元)攻破。金朝为提高战斗力,将“旧林虑镇,贞祐三年(1215)十月升为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121…[详细]
阜城南街社区~014镇乡结合区
金末为辅岩县城。是时,太行山东侧诸州府多被蒙古族(元)攻破。金朝为提高战斗力,将“旧林虑镇,贞祐三年(1215)十月升为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121…[详细]
阜城西街社区~015镇乡结合区
金末为辅岩县城。是时,太行山东侧诸州府多被蒙古族(元)攻破。金朝为提高战斗力,将“旧林虑镇,贞祐三年(1215)十月升为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121…[详细]
阜城北街社区~016镇中心区
金末为辅岩县城。是时,太行山东侧诸州府多被蒙古族(元)攻破。金朝为提高战斗力,将“旧林虑镇,贞祐三年(1215)十月升为州,置元帅府。兴定三年(121…[详细]
姬家屯社区~017镇乡结合区
传此村原名王家庄(也说三家店)。明成化七年(1471),周公68世孙姬增携妻带子,从山西迁此屯田,改称姬家屯。…[详细]
天池社区~018镇乡结合区
赵匡胤早年北上邺城投靠后周枢密使郭威,路过此地,在一水池中洗澡,后做了皇帝,人们便把水池旁的村庄命名为天池。北宋《相台志》记录安阳县村名有天池。又,清…[详细]
菓园村~204镇乡结合区
传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几户人家,依山傍水而居,以种植瓜果而闻名。村名原为果树园,后改称果园。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果园村名。…[详细]
东古庄村~212镇乡结合区
明朝初年此地为水冶大户(官僚步成思)的土地,小户人家在此耕种,盖有几间房子。后人口繁衍,成一小村,小户孤单,种地辛苦,故起名孤辛庄,后改称孤庄、古庄。…[详细]
西古庄村~213镇乡结合区
传明朝初年此地为水冶大户的土地,小户人家在此耕种盖有几间房子,后人口繁衍,成一小村,小户孤单,种地辛苦,故起名孤辛庄,后改称孤庄、古庄。清乾隆年《安阳…[详细]
南段村~214镇乡结合区
传早年此村名“端村”,后洹水将村冲为东西二段,故有东段村、西段村名,后演变为南、北段村。北宋《相台志》载有东段村、西段村。清康熙年《安阳县志》载有段村…[详细]
北段村~215镇乡结合区
早年此村名为“端村”,后洹水将村冲为东西二段,故有东段村、西段村名,后演变为南、北段村。北宋《相台志》载有东段村、西段村。清康熙年《安阳县志》载有段村…[详细]
阳郡村~216镇乡结合区
古有复姓羊角,此村名似为羊角演化而来。北宋《相台志》载有羊郡。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仍为羊郡。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为阳郡。…[详细]
茶棚村~217镇乡结合区
此地为水冶至安阳的大路边,相早年王、李二姓人家,在此种地,为积德行善方便行人便在路旁搭棚舍茶,后来茶棚便成了村名。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茶棚村名。…[详细]
下河村~218镇乡结合区
此村地势较低,向南下至珍珠泉河,故名下河。民国《续安阳县志》有下河村名,沿称至今。…[详细]
南麻水村~220村庄
北宋《相台志》载有“麻水”。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分为马水和西麻水。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分为东麻水、西麻水、南麻水,此村居南,故名。…[详细]
西麻水村~221村庄
北宋《相台志》载有“麻水”。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分为“马水和西麻水”。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分为东麻水、西麻水、南麻水,此村居西故名。…[详细]
东麻水村~222村庄
北宋《相台志》载有“麻水”。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分为“麻水和西麻水”。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分为东麻水、西麻水、南麻水,此村居东故名。…[详细]
石棺村~223村庄
此村村中有条深沟,相传早年沟内柳树茂密,遂命村名为“柳沟”。后来村民在村西打井挖出一具青石棺材,轰动乡里,遂改村名为“石棺”。唐代《唐故处士徐君墓志》…[详细]
许朴村~224村庄
传此村名由许婆演化而来。早年有位许姓老婆婆,家境富裕,子孙为仕宦者甚多。后由许婆演化为许朴。北宋《相台志》载有“许婆”。康熙年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详细]
北固现村~225镇乡结合区
洹河从其北部、西部流过,为防水患,要不断加固堤堰,故村名“堌堰”,后演化为固现。北宋《相台志》载有固县。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分为南固县、北固县。民国《…[详细]
南固现村~226镇乡结合区
洹河从其北部、西部流过,为防水患,要不断加固堤堰,故村名“堌堰”,后演化为固现。北宋《相台志》载有固县。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分为南固县、北固县。民国《…[详细]
东高平村~227镇乡结合区
此村位于洹河东岸,地势高而平,故名东高平。唐《邺下冢墓遗文、箫君墓志铭载有高平村。康熙年、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均为高平。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分东高平…[详细]
寨子村~228村庄
传早年不同姓氏的人家迁此定居。以栅栏为墙,称栅子,后演变为寨子。…[详细]
西蒋村~229镇乡结合区
据《相台志》载,此村唐代以前出了3个”内充侍卫,外从作战“的郎将,后以官名作为村名故名“朗将隅”。元朝《韩魏王新庙碑阴》载有将村。明《续彰德府志》载有…[详细]
东蒋村~230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年间《安阳县志》载有东蒋村。因迁来之民在蒋村东侧定居建村故以方位命名东蒋村至今。…[详细]
四合村~231村庄
由贾家庄、索家庄、朱家庄、官司四个自然村合并成立一个行政村,故名四合村民委员会。…[详细]
张屯村~232村庄
张屯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王庄村~233村庄
早年王姓在此定居成立村庄,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王家村。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王家庄。1958年下灰泉村并入(1956年安阳县地图)此村,仍称…[详细]
灵药村~234村庄
村东有白衣奶奶庙,早年村民在此拜神求药,据传药到病除,相当灵验,遂改村名为灵药,至今。《唐刘君墓志铭》载有零乐,北宋《相台志》载有零岳。康熙三十一年《…[详细]
辉泉村~235村庄
早年村北有泉喷涌,水呈灰色(传说是煤窑里喷的水)故名灰泉,后改称辉泉。北宋《相台志》载有灰泉。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上灰泉,后西岭村并入,仍称上灰泉…[详细]
何坟村~236村庄
传明朝某“赵王”的娘娘葬于此地,何姓人家在此守墓,繁衍成村,故名。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东何家坟,1958年改称何坟。…[详细]
小坟村~237村庄
明代赵惠王死后葬于村北,人们为了纪念赵惠王,看守保护坟墓,在此定居逐渐繁衍形成村落,故名小坟。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惠王坟,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详细]
东石村~238村庄
相此村早年石姓居多,故称石村。石村有二,此村居东,故名。又,村西有一石桥,桥西为西石村,桥东为东石村。北宋《相台志》载有石村。康熙年、清乾隆年《安阳县…[详细]
李庄村~239村庄
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载李家庄。据一百多年前,李姓先祖从东石村迁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李家庄,沿用至今。…[详细]
西石村~240村庄
传此村早年石姓居多,故称石村。石村有二,此村居西,故名。又,村西有一石桥,桥西为西石村,桥东为东石村。北宋《相台志》载有石村。康熙年、清乾隆年《安阳县…[详细]
水浴村~241村庄
村东有一水泉,过去常年流水,水源充裕,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水淤(淤,似为白字,应为裕)。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水浴。…[详细]
大堰村~242村庄
传早年此村北沟常年有水,为防止水大淹没庄稼,修了一道大堰,故起村名为大堰。又,相传早年冯姓人家在一块较大的堰地上定居建村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详细]
柿园村~243村庄
传早年此村四周柿树成林,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市元,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柿园。…[详细]
侯凹村~244村庄
传早年此村侯姓,在村南有块凹地,土地肥沃,收成较高,远近闻名,遂起村名为侯凹,后侯姓迁出,村名仍旧。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民国《续安阳县志》均称侯家凹…[详细]
张庄村~245村庄
乾隆二十年《张氏祖茔碑》:“我张家庄张氏祖茔自张贾店老茔分迁而来”,故起村名为张家庄。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张家庄,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张庄。因重…[详细]
双全村~246村庄
1945年10月30日夜,中共安阳县六区政委赵双全在张家庄开会研究工作,被一叛徒骗至辛安村,遭到国民党暴乱分子枪杀,时年32岁。为了记住这位优秀共产党…[详细]
石涧村~247村庄
此村处于丘陵地带,村中有条东西走向的石质深沟(涧),雨季洪水从涧沟导泻,故名。北宋《相台志》载有石涧村,历元、明、清,村名未变。…[详细]
刘贾店村~248村庄
此地近临汾洪江,地势较平缓,是商贾(gǔ)停船休息的地方。刘姓在此开设店铺,故名(贾有二音,村名取jiǎ音),北宋《相台志》载有贾店,直至康熙年间村名…[详细]
黄贾店村~249村庄
此地近临汾洪江,地势较平缓,是商贾停船休息的地方,黄姓在此开设店铺,故名。北宋《相台志》载有贾店,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分为二个村,其为黄家贾店。民国《…[详细]
李贾店村~250村庄
此村近临汾洪江,地势较平缓,是商贾停船休息的地方,李姓在此开设店铺,故以姓氏得名。北宋《相台志》载有南贾店,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改称李家贾店。民国《续…[详细]
张贾店村~251镇乡结合区
早年汾洪江水大可行船。此地近临汾洪江,地势较平缓,是商贾停船休息的地方,张姓在此开设店铺,故以姓氏得名。北宋《相台志》载有东贾店,直到清末村名未变。民…[详细]
高喻村~252村庄
早年此地种植榆树较多且树身高大,故名。北宋《相台志》载有高榆。清乾隆年《安阳县志》写作高于。民国《续安阳县志》改为高喻。…[详细]

地名由来:

公元552年,北魏高隆之在此监造冶铁炉,引水鼓风炼铁,此地故名水冶。

基本介绍:

水冶镇位于河南省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全镇总面积33.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0.3万人,下辖20个行政协委员村和6个居委会,现有耕地1.2万亩。

水冶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镇域内安李铁路、安林公路横贯东西,大岗公路贯穿南北。东距我省钢铁工业基地安阳市仅22公里,南距煤炭工业基地鹤壁市也仅35公里,西部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太行山区。便利的交通和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使水冶镇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工业重镇,并被省、市确定为安阳市新型的卫星城镇。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18.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618万元,国税地税合计1.06

+查看详细水冶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水冶镇位列第538名。

2024年7月,2024年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发布,水冶镇榜上有名,位列第45名。

2024年5月,2024镇域经济中部100强榜单发布,水冶镇位列第74名。

2023年12月,水冶镇被河南省爱卫办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健康乡镇

2023年10月,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水冶镇位列第528位。

2023年9月,2023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揭晓,水冶镇位列第45。

2023年9月,2023年全国五百强镇名单发布,水冶镇位列第460。

2022年9月,2021中国中部百强镇名单揭晓,水冶镇位列第41位。

2022年3月,水冶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查看更多水冶镇荣誉与相关排名>>

文化旅游:

雪花洞庙

雪花洞庙,位于水冶镇。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春,发现“雪花洞”,宣统三年(1911年)竣工。现存3座院落,坐北朝南,并排而建。主要建筑有奶奶庙、龙王庙、北玺庙、鹤仙庙、玉皇庙等。东院有

固现桥

固现桥位于殷都区水冶镇南固现村,年代为明,为安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冶老街古民居群

水冶老街古民居群(北街贺家老宅、和平巷陈吉平宅院、三官巷李时富宅院、三官巷33号宅院)位于殷都区水冶镇老城内,年代为清、民国,为安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冶老爷券

水冶老爷券位于殷都区水冶镇老城东街,年代为清,为安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碑

梅花碑位于殷都区水冶镇井家庄村,年代为宋,为安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更多水冶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安阳县志》载:“水冶,清季区名珠溪镇。

”清末,设为安阳县第六区,区公所在水冶。

1945年8月,安阳县驻水冶。

1947年5月,刘邓大军收复水冶,水冶归安阳县管辖。

1948年,水冶并入安阳县一区,后又并入六区,区署设在阜城。

1954年9月,安邺两县合并,水冶镇独立,属安阳县管辖。

1958年9月,建立水冶镇人民公社,简称水冶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75年3月11日,恢复原名水冶镇,一直沿用至今

+查看详细水冶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水冶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