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淅川县 > 马蹬镇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

[移动版]
地名:马蹬镇隶属淅川县
区划代码:411326111代码前6位:41132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R
长途区号:0377 邮政编码:473000
辖区面积:约24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5万人
人口密度:约18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3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马蹬社区~002镇乡结合区
原苏庄村内靠近丹江口水库的172水位线下居民,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时随水位上升需搬迁安置,2012年迁入马蹬镇区所在地,被马蹬镇政府命名为马蹬社区居…[详细]
黄庄村~201镇中心区
黄姓始住建村,故名。明属马蹬堡。清期属马蹬里。民国年间属马蹬东一区尚楼保。1950年属马蹬区尚楼乡。1955年改属马蹬区紫气铺乡。1956年属杨营中心…[详细]
杜岗村~202村庄
杜姓村民最早迁此在沿角子山南簏黄土岗上建村,故名。清末属内乡青山保。民国年间属内乡八区金竹河保。1949年属淅川李官桥区。1952年属埠口区阮营乡。1…[详细]
苏庄村~203村庄
清道光年间,苏家三寡妇携子,自埠口东五里龚家营迁此居住,故名。民国年间属李官桥区茅草岭保。1950年属李官桥区小槽峪乡。1951年属埠口区。1956年…[详细]
石桥村~204村庄
清代,因当地有建石桥一座,故名。1950年属李官桥区石界乡。1951年属埠口区。1955年撤销石界乡。1956年又置石界乡,属埠口中心乡。1957年属…[详细]
小草峪村~205村庄
原名张家营,村北原为山峪水泽,青草丛生,故名小草峪,久已淤成土丘,因位下营之上,故名。民国年间属埠口区阮营保。1950年置小草峪乡属李官桥区。1951…[详细]
青龙咀村~206村庄
青龙咀村民国年间属马蹬区石家沟。1950年属马蹬区青龙嘴乡。1956年属埠口中心乡小草峪小乡。1957年属埠口区。1958年8月属埠口公社。1960年…[详细]
葛家沟村~207村庄
因区域内葛家沟村名气大,故名。祖曹姓于清道光年间自厚坡葛冲迁居此沟。民国年间属马蹬区石家沟。1950年属马蹬区青龙嘴乡。1956年属埠口中心乡小草峪小…[详细]
黑龙村~208村庄
因村北旧有黑龙庙一座,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关防滩保。1950年属马蹬区羊和岈乡。1958年属埠口公社下南沟大队。1961年析置黑龙大队,属埠口区关防…[详细]
关防滩村~209村庄
此地古为关防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关防滩保。1950年属马蹬区关防滩乡。1956年属马蹬中心乡。1957年属马蹬区。1958年属马…[详细]
余沟村~210村庄
余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云岭村~211村庄
云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白渡村~212村庄
白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吴营村~213村庄
吴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崔湾村~215村庄
因区域内崔湾村名气大,故名。崔姓祖居于此,因丹江口水库淹没,村民全部自崔湾原址后靠岭上建新村,仍名崔湾。民国年间属马蹬区贾湾保。1950年属马蹬区贾湾…[详细]
高庄村~217村庄
高姓始住建村,故名。1975年因被丹江口水库淹没迁此,仍袭原名。1950年属马蹬区卡房乡。1956年3月15日属马蹬中心乡双河镇乡。1957年属马蹬区…[详细]
邢沟村~218村庄
邢姓于清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此沟,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卡房保。1950年属马蹬区卡房乡。1958年建邢沟大队,属马蹬区。1962年属城关区杨营公社。1…[详细]
北山村~219村庄
因域内北山名气大,故名。民国年间观音寺沟、王家岭、李家凹、刘家属内乡县岞𪨰区店坊保,薛山、杨庄、胡家凹属淅川县马蹬区卡房保。1949年…[详细]
张竹园村~220村庄
清末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旁有竹园数亩,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卡房保。1950年属马蹬区卡房乡。1958年建杨营大队,属杨营公社。1961年改为西…[详细]
东杨营村~221村庄
村委会位于杨营,1982年因重名,以其为上集公社西杨营大队东,故名。杨姓于甘肃省济宁府应同县至此给万姓做工,后成家居此,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寇楼保。…[详细]
陈店村~222村庄
清道光年间,陈姓自白亭迁此开店铺,故名。1950年属马蹬区周营乡。1956年属杨营中心乡。1957年属马蹬区杨营乡。1958年属马蹬乡周营小乡。195…[详细]
周营村~223村庄
清乾隆年间,周姓由山西洪桐县大槐树迁此建村,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周营保。1950年属马蹬区周营乡。1955年属马蹬区杨营乡。1956年属杨营中心乡周…[详细]
早行村~224村庄
刘姓于清康熙年间自今杨营村迁此,因旧时露水集,故名。民国年间属内乡县庙岗乡。1955年属马蹬区杨营乡。1956年属杨营中心乡周营乡。1957年属马蹬区…[详细]
任沟村~225村庄
原名刘营村,因与上集镇刘营大队重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辖村任沟命名。清光绪十三年立石碑载,始祖任魁兴自山西洪洞迁此,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刘营保…[详细]
桐柏村~226镇乡结合区
桐柏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寇楼村~227镇乡结合区
碑载,清光绪三十二年寇姓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淅川双河镇,四世祖寇从喜分迁于此,建楼房一座。1950年属马蹬区寇楼乡。1955年9月13日属马蹬区桐柏庙…[详细]
熊家岗村~228镇乡结合区
熊姓于清乾隆年间自湖北迁此,依岗坡建村,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寇楼保。1950年属马蹬区寇楼乡。1955年属马蹬区桐柏庙乡。1956年属杨营中心乡。1…[详细]
双泉观村~229村庄
因大斧寨山南侧,位于村左侧有双泉观。民国属马蹬区尚楼保。1950年,属马蹬区尚楼乡。1955年9月30日,属马蹬区紫气铺乡。1956年3月15日,属杨…[详细]
金竹河村~230村庄
因区域内有金竹河,故名。1949年属李官桥区。1950年置金竹河乡,属李官桥区。1951年属埠口区。1955年属埠口区阮营乡。1956年置金竹河乡,属…[详细]
张岭村~231村庄
据张姓于清顺治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依岭头建村,故名。明属武丁保。清属武丁里。民国属东一区马蹬紫气铺保。1949年属紫气铺乡。1968年属马蹬公社紫气…[详细]
马家村~232镇乡结合区
马姓于清道光年间自马湾分居此,村旁有沟,名马家沟。因与余沟村委会马家沟重名,更名为马家。民国年间属马蹬区尚楼保。1950年属马蹬区尚楼乡。1955年属…[详细]
孙庄村~233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年间,孙姓自邓县十林乡河地自然村迁此地,故名。明属武丁保。清属武丁里。民国年间属马蹬区紫气铺保。1949年属紫气铺乡。1958年建紫气铺大队,属…[详细]
财神庙村~234镇乡结合区
因区域内旧时有财神庙一座,故名。民国年间属马蹬区紫气铺保。1949年属紫气铺乡。1958年属马蹬公社紫气铺大队。1961年析置财神庙大队,属杨营公社。…[详细]
云余村~235村庄
朱显自山西洪桐县迁此居住,故名。1950年属马蹬区周营乡。1955年属马蹬区杨营乡。1956年属杨营中心乡周营乡。1957年属马蹬区周营乡。1958年…[详细]

地名由来:

东汉时期,光武大帝刘秀被王莽撵至此地,无处可逃,刘秀巧施一记,故意将“马蹄子”丢下,尔后岔道而去,摆脱了追兵。刘秀得天下后就封此地为马蹬。

荣誉排行:

2020年9月,2020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名单出炉,马蹬镇上榜。

基本介绍:

马蹬镇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地处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北岸,河岸线长52公里,现有水面8万亩,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水面可增至12万亩。距县城28公里,距南水北调源头--陶岔10公里。全镇面积240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4.5万人。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丹江水库环抱西南,形成不规则的小型河谷盆地,荒山荒坡20万亩。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强、日照长,年平均总日照2046.7小时,年平均气温15.8度,年平均降水量804.3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牧草,林果,药材及家禽,鱼类的生长。如小麦,水稻,玉米,红薯,豆类,烟叶,辣椒等农作物和柑桔,龙须草,油桐

+查看详细马蹬镇概况>>

文化旅游:

丹江湖八仙洞景区

八仙洞位于丹江小三峡附近的东岸,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内大而神秘,洞中有洞,洞洞相连,一洞一景,石笋如林,钟乳倒挂,姿态万千,栩栩如生,使人如临仙境。相传八仙曾在此修行,洞内有聚仙厅、蓬莱阁

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群

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群位于淅川县马蹬镇石桥村。年代为清。 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群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北部属武丁保。

清为武丁里。

明,南部分属马蹬,顺阳二保。

清为马蹬、顺阳二里。

1914年分属东一区马蹬和东二区李官桥。

1948年5月属四区马蹬。

1950年分属四区马蹬,七区李官桥。

1951年分属马蹬、埠口2区。

1956年分属马蹬、埠口、杨营、十二里河5个中心乡。

1957年复区分属马蹬、埠口2区。

1958年又撤区划乡,分属马蹬、埠口2乡。

1958年分属城关区、埠口区,设马蹬杨营、紫气铺、关防滩公社。

+查看详细马蹬镇历史沿革>>

马蹬花椒

淅川县马蹬镇自2001年以来,利用境内荒山丘陵面积甚广(达20多万亩)的资源优势,致力于花椒产业化发展,通过逐年发展,目前全镇总面积已达9万亩,并建成了金竹河、山南、邢沟、周营、黄庄五个万亩花椒基地,


以下地名与马蹬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