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方城县 > 四里店镇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四里店镇

[移动版]
方城普严寺
地名:四里店镇隶属方城县
区划代码:411322111代码前6位:41132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R
长途区号:0377 邮政编码:473000
辖区面积:约29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1万人
人口密度:约17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8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军章村~201村庄
军章原名“军将”庄,后讹为军章,系明代福建一个郑姓将军领兵来此屯垦时的兵营驻地。清属南召县。民国仍之。1947年属鲁南县达壮乡。1949年鲁南县废,划…[详细]
卫陀村~202村庄
明初建村,因当时这里有一座韦陀寺(今有遗址),村在寺旁,得名大韦陀,小韦陀,系清朝中期大韦陀部分群众分迁于此得名。清属南阳府南召县。民国仍之。1947…[详细]
桃园沟村~203村庄
在明代建村时,因此沟内桃树成片,故名。2017年更名为桃园沟村民委员会。清属南召县。民国仍旧。1947年属鲁南县达壮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后划归方城…[详细]
太山庙村~204村庄
建村时因东南边山头上有座太山庙,处在山下,故称太山庙。清属南召县。民国仍之。1947年属鲁南县达壮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后划归方城县属拐河区。195…[详细]
黄土岭村~205村庄
清初建村因村庄坐落在一条黄土质的岭上,故名。清属南召县。民国仍旧。1947年属鲁南县达壮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划归方城县,属拐河区。1951年属四…[详细]
贾盘村~206村庄
因贾姓自山西迁来后,定居在一条河流的盘旋弯曲处,故名。清属南阳府南召县。民国仍之。1947年属鲁南县神林乡。1949年鲁南县废,划归方城,属拐河区。1…[详细]
五间房村~207村庄
清初建村,因开始只有五间房子,故名。清属南阳府南召县。民国仍之。1947年属豫西二专署鲁南县拐河区神林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划归方城县拐河区属神林…[详细]
神林村~208村庄
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宋代太监陈林曾保护太子隐藏于此(即所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故名陈林,后讹为神林(至今村西500米尚有一小拱桥曰太子桥,西北1000…[详细]
街村村~209村庄
明代神林街长4华里,此村系神林街西关。清代,神林被洪水冲击,此处幸存而得名街村。清属南召县。民国仍之。1947年属豫西区二专署鲁南县。1949年鲁南县…[详细]
柳湾村~210村庄
清初建村时,这里柳树遍地,且处于澎河河湾处,故名。清属南召县。民国仍旧。1947年属鲁南县拐河区。1949年鲁南县废转属方城县拐河区。1951年属四里…[详细]
善庄村~211村庄
清初,因单姓先来此结庐居住,而得名单庄,后“单”演为“善”。清属南召县。民国仍之。1947年属豫西二专署鲁南县。1949年鲁南县废,划归方城县,属拐河…[详细]
寺后村~212村庄
因此村建在水藏寺的后边约400米的山沟内,故名。清属南召县,民国仍旧。1947年属鲁南县拐河区。1949年鲁南县废转方城县拐河区。1951年属四里店区…[详细]
干沟村~213村庄
因区域内有一条水源缺乏,只有季节性流水的小河(俗称干沟),故名。清属南召县达壮乡。民国属南召县铁牛乡。1947年属豫西二专署鲁南县拐河区。1949年鲁…[详细]
王三沟村~214村庄
因区域内有山沟曰王三沟,故名。清属南召县达壮乡。民国属南召县铁牛乡。1947年属鲁南县拐河区。1949年鲁南县废,划方城县属拐河区。1951年拐河区分…[详细]
老景庄村~215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景、郑、李三家一同由山西迁来,在此定居建村,此村为景姓所建,故名。清属南召县达壮乡。民国属铁牛乡。1947年属鲁南县拐河区。1…[详细]
小景庄村~216村庄
因此村系由老景庄景姓分居于此,故名。清属南召县达状乡。民国属南召县铁牛乡。1947年属鲁南县拐河区。1949年鲁南县废,划归方城县仍属拐河区。1951…[详细]
达店村~217村庄
元朝中期,这里是赊店经裕州到鲁州、汝州的通商大道,来往行人很多,几个鞑靼人在此经商开店,人称鞑子店。元末虽然鞑人走了,仍叫鞑子店,后人们为书写方便改成…[详细]
七树沟村~218村庄
因沟内生长着很多漆树,村以沟名。2017年更名为柒树沟村民委员会。清属南召县。民国属铁牛乡。1947年属鲁南县。1949年鲁南县废划归方城县,属四里店…[详细]
张湾村~219村庄
里张湾,明朝中期,小景庄景姓有一张姓长工,因不堪主人折磨,逃到此处结芦垦田,因地处山湾里,故名。2017年更名为张湾村民委员会。清属南召县。民国仍之。…[详细]
庹庄村~220村庄
明初,庹姓自山西迁此居住,故名。清属南阳县八里庙乡。民国属南阳县第四区巴黎乡。1947年属鲁南县四里店区。1949年鲁南县撤销,划归方城县仍属四里店区…[详细]
油房庄村~221村庄
明末,拐河志士李好,聚众反明,占据拐河一带,活动于裕(方城)、叶、唐、泌等地,后依附李自成攻城陷镇。此村系李好聚众时供应食油的油坊所在地,故名。清属裕…[详细]
小康庄村~222村庄
因此村群众系由大康庄分居于此,较大康庄小,故名。清属方城县拐河镇。民国仍之。1947年归鲁南县,属四里店区。1949年鲁南县废,复归方城县。1955年…[详细]
四里店村~223镇中心区
明代,原名天明街。在现址东南2公里的鹿角山下,澧河转弯处,是方城通往鲁山,叶县通往南召大道的交叉要冲,集市相当繁茂。清初被水冲毁后,居民向北迁于现址,…[详细]
老模沟村~224村庄
清初建村时,因这条沟内有座老母庙,故名。而讹名为老魔沟,后群众感名不雅,1984年更名为老模沟。清属裕州招河上里。民国属方城县四里店镇。1947年属鲁…[详细]
小店村~225镇乡结合区
明代这里系天明街南门外的一个小饭店旧址,又是这一带通往方城翻山必经道口,清初天明街被洪水冲毁后,此村幸存,现名外小店。清属裕州(今方城县)招河上里。民…[详细]
余庄村~226村庄
明初,张家为避战祸自安徽逃到此处定居,因有两颗参天大榆树,取名榆庄,后把“榆”讹为“余”,较大的一个村取名大余庄。位于大余庄西边较小的一个村取小余庄。…[详细]
三关庙村~227村庄
清初建村,因村东侧有一座三官庙,随以庙名村。2017年更名为三关庙村民委员会。清属裕州招河上里。民国属方城县四里店镇。1947年属鲁南县四里店区。19…[详细]
碾盘庄村~228村庄
清初建庄时,因村中有一个大碾盘,故名。清属裕州招河上里。民国属方城县四里店镇。1947年属鲁南县四里店区。1949年鲁南县废,复入方城县仍属四里店区。…[详细]
周庙村~229村庄
因村北原有一座庙宇(不知建于何时、何名),明初周姓自山西迁来后即住庙内,故人称周庙。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拐河区维摩寺镇。1947年属鲁南县四…[详细]
花栗山村~230村庄
明代,村后的山上花果树很多,人称此山为花栗山,因清初建村于花栗山下,即以山名村。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拐河区维摩寺镇。1947年属鲁南县四里店…[详细]
吴庄村~231村庄
此村系明代蓟辽总督吴阿衡所建,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拐河区维摩寺镇。1947年属鲁南县四里店区周庙乡。1949年鲁南县撤复属方城县,仍属…[详细]
前坪村~232村庄
马家在清初自山西迁来后,见到这里系山间平地即结芦定居,因同时建有南北两村,此村在南而得名前马坪,简称前坪。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详细]
贺庄村~233村庄
清初,贺姓自山西迁居于此定居,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鲁南县四里店区周庙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复归方城县,仍属四…[详细]
白庙沟村~234村庄
唐末有位将军带领人马路过这里,因所骑白马死了,就在此沟内盖了一座白马庙,人们聚居此沟后,即以庙为名,故名白庙沟。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维摩寺镇…[详细]
秦家庄村~235村庄
因秦姓自山西迁来定居于此,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鲁南县四里店区为秦家庄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复归方城县仍属四里…[详细]
郭沟村~236村庄
因郭姓先来此沟建村定居,而得名郭沟,1982年因重名更名为大郭沟。小郭沟,因居民系由大郭沟分居于此,庄小,故名。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维摩寺镇…[详细]
青石坡村~237村庄
因村庄建在有大青石的岭坡上,而得名青石坡。清属裕州招新下里。民国属方城县维摩寺镇。1947年属鲁南县四里店区维摩寺乡。1949年鲁南县撤销复属方城县四…[详细]
维摩寺村~238村庄
其名称来历有二:一,据《维摩诘经》载:维摩诘为梵文音译。系昆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为佛教创始人之一,唐代建寺以纪念之,村在寺旁,以寺名村,…[详细]

地名由来:

四里店原名四女店,因为古时有四位异乡女子来此开店,故名。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四里店镇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3年9月,四里店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基本介绍: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河南省方城县四里店乡位于伏牛山东麓,南阳盆地北边缘。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北依鲁山,西临南召,东接叶县。全乡南北长56.5公里,东西宽24.5公里,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380个村民组,5.1万口人。

境内山峦重叠,河流纵横,恰处亚热带与北温带过渡的分界线上,夏季最高温度38℃,冬季最低温度零下8--10℃,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10天左右,雨水多集中在7--9月份,一般年均降雨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二、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里店乡党委、政府为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实施了“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开发资源,振兴经济

+查看详细四里店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47年至1949年,属鲁南县四里店区。

1949年鲁南县撤销,原属南召的神林、达店部分及原属方城县的四里店等地划归方城县属拐河区。

1951年属方城第十一区后改为四里店区。

1955年又并入拐河区。

1958年建四里店公社。

1961年分若干小公社,恢复四里店区名称。

1969年撤区并社,复改为四里店公社。

1984年体改为四里店乡,属方城县。

2017年改置镇为四里店镇,属方城县。


以下地名与四里店镇面积相当:

四里店镇相关名人

到四里店镇必去著名景点

四里店镇特产与美食
四里店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