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颜村铺乡 | 隶属:范县 |
区划代码:410926205 | 代码前6位:4109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豫J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辖区面积:约4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61万人 |
人口密度:54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2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林堂村 | ~203 | 乡中心区 |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林姓在此建了一座教堂,而取名林堂。…[详细] |
马庄村 | ~206 | 乡中心区 | 张姓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往此地,当时叫张庄,后来因马姓兴旺,张姓人少,张庄更名为马庄。…[详细] |
胡王庄村 | ~207 | 乡中心区 | 王庄于明代以前建村,后来为了与南王庄区别,更名为胡王庄。…[详细] |
前五常村 | ~208 | 城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常姓迁来最早,而命名为常庄。后因人多分为5处居住,改名为五常庄(前常庄、马常庄、旧常庄、梁常庄、张常庄)。后又以方位分…[详细] |
后五常村 | ~209 | 城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姓氏命名常庄。后因人多分为5处居住,改名为五常庄(前常庄、马常庄、旧常庄、梁常庄、张常庄)。后又以方位分为前五常、后五…[详细] |
卓楼村 | ~210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来,因卓姓最早定居,而取名卓家楼,后惯称卓楼。…[详细] |
葛庄村 | ~211 | 村庄 | 葛氏家谱记载,葛姓明末由本县葛口迁来,以姓氏命名为葛庄。…[详细] |
教场村 | ~212 | 村庄 | 传明洪武年间,张姓从现今张庄镇的旧城迁来,因村西南角有操兵练武的教场,以此取村名为教场。…[详细] |
卓高王村 | ~21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卓、高、王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即卓、高、王三姓,按姓氏取名为卓高王。…[详细] |
侯庄村 | ~214 | 村庄 | 明初侯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侯姓人在此定居,而取名侯庄。…[详细] |
谢庄村 | ~215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谢姓人最早来此定居,以姓氏命名谢庄。…[详细] |
胡楼村 | ~216 | 村庄 | 胡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赵耿王村 | ~217 | 村庄 | 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赵、耿、王三姓,故以姓氏取村名为赵耿王。…[详细] |
杨耿王村 | ~218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三户,即杨姓、耿姓、王姓,按姓氏取名为杨耿王。…[详细] |
前冯崮村 | ~219 | 乡中心区 | 这里原有个大堌堆,冯姓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冯姓以姓氏取村名冯堌。后分为前、中、后冯堌,此村居前故名前冯堌。…[详细] |
中冯崮村 | ~220 | 村庄 | 这里原有个大堌堆,冯姓以姓氏取村名为冯堌。后分为前、中、后冯堌,此村居中,故名中冯堌。…[详细] |
后冯崮村 | ~221 | 村庄 | 这里原有个大堌堆,冯姓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姓氏取村名为冯堌,后分为前、中、后冯堌,此村居后故名后冯堌。…[详细] |
吕庄村 | ~222 | 村庄 | 清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吕姓最先居住此处,故名吕庄。…[详细] |
八里庄村 | ~223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由石楼迁来,取名新石楼。后因距范县县城八里,改名八里庄。…[详细] |
东于庄村 | ~224 | 村庄 | 清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于姓居多故名,后按方位称东于庄村。…[详细] |
赵楼村 | ~225 | 乡中心区 | 赵姓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取村名为赵村,后赵姓发家,兴建了楼房,把赵村改为赵家楼,清末又改为赵楼。…[详细] |
姜麻口村 | ~226 | 村庄 | 姜家祖碑记载,明洪武年间姜姓从山东莘县古城西仓迁来,当时是在李麻口住亲戚,后来因人口的增多,单独建村,以姓氏取名姜麻口。…[详细] |
钟麻口村 | ~227 | 村庄 | 钟姓明末从山东莘县钟楼迁来,因位于麻口附近,而以姓氏取名钟麻口。…[详细] |
李麻口村 | ~228 | 村庄 | 传李姓族人于明洪武年间从山东莘县李家庄迁来,因居住于麻口附近,而取名李麻口。…[详细] |
祁麻口村 | ~229 | 村庄 | 传祁姓于明末从山东省郓城县迁来,因居于麻口附近,取名为祁麻口,至今。…[详细] |
郭麻口村 | ~230 | 村庄 | 郭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此处河岸有码头,故取名为郭码头,后河床淤积码头废弃,又被叫做郭麻口。…[详细] |
王麻口村 | ~231 | 村庄 |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当时此处河岸有码头,取名王码头,后来河床淤积,码头废弃,又被叫做码口,因此村大多是王姓,故称王码口,后演变为王麻口。…[详细] |
前玉皇庙村 | ~232 | 村庄 | 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三槐堂迁来建村,因村位于玉皇庙前,而取名为前玉皇庙。…[详细] |
后玉皇庙村 | ~23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三槐堂迁来建村,因本村位于玉皇阁附近,而取名为玉皇阁。清光绪年间,人们经常到此阁烧香,玉皇阁又改为玉皇庙,村名也由此而改为后玉…[详细] |
孙庄村 | ~234 | 村庄 | 孙姓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姓氏取村名,故名孙庄。…[详细] |
徐庄村 | ~235 | 村庄 | 徐姓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姓氏取村名,故称徐庄。…[详细] |
于林头村 | ~236 | 城乡结合区 | 于姓于宋徽宗年间,在榆树林边建村,取村名为榆林头。…[详细] |
高常庄村 | ~237 | 乡中心区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因本村有高常两姓,而取名为高常庄。…[详细] |
刘郎庄村 | ~238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有一刘姓青年,人称刘郎,以人名取村名为刘郎庄。…[详细] |
姬楼村 | ~239 | 村庄 | 姬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蒋庄村 | ~240 | 城乡结合区 | 蒋姓于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取村名为蒋庄。…[详细] |
何庄村 | ~241 | 城乡结合区 | 明永乐年间,何姓从陕西潼关县迁来建村,取名何庄。…[详细] |
范庄村 | ~242 | 城乡结合区 | 范姓明代从山西洪洞县南门里迁到刘楼居住,后范姓兴旺,土地较多,为耕作方便,于清代迁到现址,以姓氏取名为范庄。…[详细] |
程店村 | ~243 | 城乡结合区 | 传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本村姓程的开店出名,而取名程店。…[详细] |
东张村 | ~244 | 城乡结合区 | 1958年从上堤张青营迁来定居,村名仍为张青营,因位于西张青营东,而改名为东张青营。…[详细] |
西于庄村 | ~245 | 村庄 | 于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于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姓氏命名老于庄,后从老于庄分支出来,居村西,故名西于庄。…[详细] |
颜村铺村 | ~246 | 乡中心区 |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颜姓在这开了商铺,而取名颜村铺。…[详细] |
地名由来:
明洪武年间颜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此开店铺,日久成村。以姓氏及店铺称颜村铺。
基本介绍:
地处范县新区东北部,北临金堤河,东北与山东莘县古城镇接壤,濮台公路横穿该乡南部。全乡现有45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素有范县的“粮食囤”之称。
特色:我乡在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结合本乡实际,坚持走“科教兴乡”之路,着重发展了一系列特色产业。首先是面粉加工业,截止99年上半年全乡有面粉厂18个,乡面粉集团公司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建立了集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二是大搞吨粮田开发,在麻口、冯固一带建立了1.3万亩高产示范园区,推行小麦、玉米统一供种,
园区内10000亩玉米,平均单产568公斤;三是大力抓好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发展
历史沿革:
1949年前设范县四区(颜村铺)。
1949年属平原省范县四区。
1952年改属山东省。
1956年改称颜村铺区,属山东省范县。
1958年设立颜村铺公社。
1964年复称颜村铺区,改属河南省范县。
1968复称颜村铺公社。
1983年改称颜村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