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新乡市 > 凤泉区 > 耿黄镇

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耿黄镇

[移动版]
地名:耿黄镇隶属凤泉区
区划代码:410704101代码前6位:410704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G
长途区号:0373 邮政编码:453000
辖区面积:约2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6万人
人口密度:约124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个社区、1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绿茵河畔社区~001主城区
绿茵河畔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凤铭社区~002主城区
凤铭是取社区管理的“凤凰故里”“宏铭时代华庭”两个小区的一个字组成,故名。2015年5月,凤泉区政府设立凤铭社区居民委员会。属耿黄镇。…[详细]
耿庄村~200主城区
唐代贞观时期,初名西戒海。后因耿姓居多,明洪武年间名耿家庄。1912年正式易名耿庄。1949年解放后属新乡县第一区。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详细]
杨九屯村~201城乡结合区
杨九屯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何屯村~202城乡结合区
明弘治六年(1493)何姓迁入,后因何姓居多改名为何家屯,清宣统元年(1909)改为何屯村。1949年解放后属新乡县一区。1953年建立第一农业社。1…[详细]
尚介村~203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建村,居民分散居住,后逐渐形成三个聚落名介海、尚堡屯、南庄。1949年介海、尚堡屯(含南庄)合并,取原来两个自然村之首字…[详细]
小黄屯村~204城乡结合区
小黄屯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大黄屯村~205城乡结合区
据碑文载村域始建于唐。明洪武年间有尚堡社。清乾隆七年有尚堡村。道光十八年,尚堡、贾庄、大黄屯三自然村合并统称大黄屯。1949年属新乡县一区。1954年…[详细]
东张门村~206村庄
传商末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时,一带曾是搭帐门(帐篷)屯军处,共有东、南、西三个帐篷。因此古称此地为东帐门(帐篷),简称东张门。1949年属新乡县第一区。1…[详细]
西张门村~207村庄
商末武王伐纣时,此地是牧野之战古战场,曾在阵地前沿设立三个帐门(帐篷),帐门居西,称西帐门,属牧野之战古村落。三国时(220-265)有张门屯。明洪武…[详细]
南张门村~208村庄
传商末武王伐纣时,此地是牧野之战古战场,曾在阵地前沿设立三个帐门(帐篷),帐门居南,称南帐门,属牧野之战古村落遗址。明洪武四年(1371)由山西洪洞县…[详细]
南鲁堡村~209村庄
南北朝时期,鲁王曾在此地(即南鲁堡)筑有城堡,名鲁王堡,简称鲁堡。明代在百官寺东、西、南形成三个聚落,其中南部王姓居多称王鲁堡,1954年因此村在南,…[详细]
东鲁堡村~210村庄
南北朝时期,鲁王曾在此地(即南鲁堡)筑有城堡,名鲁王堡,简称鲁堡。明代在百官寺东、西、南形成三个聚落,其中东部周姓居多称周鲁堡,1954年因此村在东,…[详细]
西鲁堡村~211村庄
南北朝时期,鲁王曾在此地(即南鲁堡)筑有城堡,名鲁王堡,简称鲁堡。明万历年间,王姓、周姓、常姓族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在百官寺东、西、南形成三个聚落…[详细]

地名由来:

1949年耿庄与小黄屯合村并地,各取一字得名耿黄。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耿黄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基本介绍:

凤泉区耿黄乡位于新乡市北十公里出,属于城郊结合部,是凤泉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素有新乡后花园之称。

全乡总面积29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人口3.6万,所辖耿庄村是国家级文明村。耿黄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京广铁路,新北公路,济源—日照高速公路(正在筹建)穿境而过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是人们居住、生活的良好居所,是广大客商投资创业的最佳场所。

耿黄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农业抓调整、工业上项目、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化工纺织、塑料化工、生态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与是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统筹区域经济强势发展,出台

+查看详细耿黄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84年撤北站公社,设耿黄乡、潞王坟乡,属北站区。

2004年北站区改为凤泉区,属之。

2013年改置耿黄镇。


以下地名与耿黄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