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扶沟县 > 白潭镇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白潭镇

[移动版]
地名:白潭镇隶属扶沟县
区划代码:411621103代码前6位:411621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P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辖区面积:约9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7万人
人口密度:约47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3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白潭惠民社区~001镇中心区
白潭惠民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白潭村~201镇中心区
白潭明时建庄,原名龙虎阁。相传人们不断发现蛇和猫在此阁上相斗,因而得名。1938年黄水淹没老白潭(属尉氏县)集市南迁此阁上,久负盛名。后黄水退去,老集…[详细]
吴岗村~202村庄
唐代吴姓在此建庄,因村西北角有条黄土岗,故名吴岗。清代属扶沟县王村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年设吴岗…[详细]
毛岗村~203村庄
明初毛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毛岗。清代末年毛姓绝户,明初白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尉氏白楼,到明末又迁到毛岗。虽然毛姓绝嗣,白姓兴旺,但村名仍旧名。清代…[详细]
宋岗村~204村庄
原名章树集,因章姓在此建庄,并有繁荣的农村集市而得名。宋姓于清代中叶从吕潭迁到此地,后章姓绝嗣,宋姓代之,更名宋岗,沿用。清代属扶沟县王母地方。民国年…[详细]
王村村~205村庄
原名刘村集,刘姓在此建村,并有集市得名。传宋代有位皇帝南巡路过刘村集身染疾病,住村上就诊,到孙岳集调治,病愈返京。因帝王驾临此刘村。更名为王村。清代属…[详细]
王横村~206村庄
王姓迁此建庄,因有一条东西大街,故名王横。清代属扶沟县王村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年设王横大队,属…[详细]
前张村~207村庄
明洪武四年(1371),张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扶沟县桐邱(天井岗)。清初从天井岗迁此建庄,因张姓在王右军庙前建庄。故名前张。清代属扶沟县王村地方。民国年…[详细]
于庄村~208村庄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于姓在此居住建村,故名。清代属扶沟县王村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年设于庄…[详细]
河嘴村~209村庄
位于惠民河畔,河沟在此汇入惠民河,形成一勾形状河嘴,得名河嘴。清代属扶沟县王村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详细]
三所楼村~210村庄
清乾隆年间,申、乔、王三姓从延津下延迁此各盖一所楼,故名三所楼。后分为前三所楼、后三所楼两村。清代属扶沟县王村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详细]
田岗村~211村庄
田姓于清代中叶从通许县西田寨迁此建庄,因庄边有岗故名田岗。清代属扶沟县王村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详细]
翟岗村~212村庄
明末翟姓在此岗建庄,得名翟岗。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经过此地,遭到南堂寺院和尚伙同翟姓一些人的拦劫,义军返回给予反击血洗,翟姓人们四处逃避,事后翟姓返归…[详细]
双庙村~213镇乡结合区
原名“花鼓王”,因王姓祖传花鼓很有名,后人深感花鼓王名称不雅,村东头有两座庙,改名双庙。清代属扶沟县白潭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详细]
陈家村~214镇乡结合区
陈家原名留汉陈,因白潭南的一条岗名曰留汉岗,因之此村称“留汉陈”,简称汉陈。陈姓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人丁兴旺,就改称陈家。清代属扶沟县白潭地方。民国…[详细]
小岗村~215镇乡结合区
王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先在扶沟北董桥居住,后又到小岗落户,故称为小岗。清代属扶沟县白潭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详细]
后王村~216镇乡结合区
康姓在此建庄,得名康家横。后来王姓迁到此村,康姓渐绝,王姓发户,村庄又建在岗后,故称后王。清代属扶沟县永昌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详细]
永昌村~217镇乡结合区
清代是个集市,有个“永昌”布荘商号,货真价实、信誉很高,后来人们将“永昌”变成了此集的名称,称永昌集,后演化成永昌。清代属扶沟县永昌地方。民国年间属扶…[详细]
天边村~218村庄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镇压各地起义群众,下令就是把刘秀追赶到天边也得抓回来,当王莽追兵到此仍没有找到刘秀踪影,认为到了天边,才下令收兵,此村皆王姓,后来将…[详细]
四院庄村~219村庄
清初由白潭半截横王元记,永昌卢家卢五桂,曹里乡宁家宁启峰,天边王村王九成四家迁此落户,各建四个大院,因而称四院庄。清代属扶沟县韩寺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详细]
后营村~220村庄
韩姓在此建村,村东有座大寺,故名韩寺营。后分为前后两村,称前韩寺营、后韩寺营。清代属韩寺营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属二区…[详细]
耿庄村~221村庄
耿姓于明代在此建庄,得名耿庄。清代属扶沟县韩寺营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年设耿庄大队,属白潭公社。…[详细]
东孙村~222村庄
明末孙姓从山西迁此建村,以崇兴寺为界,东庄为东孙家,西庄为西孙家。清代属扶沟县韩寺营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详细]
赵庄村~223村庄
赵庄系赵姓、钱姓于清顺治年间从山西迁此落户,取名赵庄。清代属扶沟县韩寺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年设…[详细]
兰郭村~224村庄
清代中叶郭姓先祖以一个讨饭篮子使郭姓子孙在此繁衍,故定名为“篮郭”,后演为兰郭。清代属扶沟县老鸦林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详细]
西孙村~225村庄
孙姓于明末从山西迁来在此建两个村庄,以崇兴寺为界,西庄称西孙家,东庄称东孙家。清代属扶沟县韩寺地方。民国属扶沟县北区(白亭)。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详细]
小岗杨村~226村庄
杨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南,兄弟三人商议在河南建庄都要建在岗上,老大迁到扶沟县韭园乡大岗(南大岗),老二无下落,老三排行最小,在此建庄,故名…[详细]
东白庄村~227村庄
白姓迁此建村,因西边有一白庄,称东白庄。清和民国年间属尉氏县。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年设东白庄大队,属白潭公社。1983年改为东白庄…[详细]
西白庄村~228村庄
白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称白庄。后因重名改称西白庄。后白姓绝嗣,高姓于明初从扶沟水西高迁此,但村名仍然。清代、民国年间属尉氏县。1949…[详细]
尹郭村~229村庄
尹姓清代在此建村落户,因其村东、西、北、面临土岗,地形如锅形,称尹锅。后演变为尹郭。清代、民国年间属尉氏县。1949年属扶沟县,属二区(白潭)。195…[详细]
常家村~230村庄
常姓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移民到鄢陵县南常寨。清代中期分居到此地建村,得名常家。清代和民国年间属鄢陵县。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年设常家大队…[详细]
邢家村~231村庄
邢姓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至鄢陵西关邢庄落户。明末又分居到尉氏县南小八庄。清初又从尉氏分居迁此落户建庄,定村名为邢家。清代、民国年间属鄢陵县。19…[详细]
朱寨村~232村庄
明洪武年间朱姓迁到此地建村驻寨,故名朱寨。清代属尉氏县。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1958年设朱寨大队,属白潭公社。1983年改为称朱寨村民委员…[详细]

地名由来:

原名留汉岗。后为防匪患,在岗上筑寨,因有蛇、猫相斗,改为龙虎阁寨。1938年寨北边的尉氏县白潭集被黄水淹没,集市迁此。因白潭集久负盛名,故称新白潭。1947年黄泛后,老白潭集迁走,此地仍沿用“白潭”之名。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白潭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吕潭镇位于扶沟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东与太康县常营镇接壤,311国道,许郸铁路横贯东西,清水河,幸福渠、跃进渠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99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244个民组,98000亩耕地,47000人,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的故里,历史上中州四大名镇之一。2000-年被省科委命名为省科技示范乡。200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此31000万元;账政收入3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场2020元。2002年吕潭镇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团结、发展、廉政""三面旗帜,以-同志""-""重要思想,统领工作全局限性,实现了乡镇机构改革,干部工作作风、教育工

+查看详细白潭镇概况>>

扶沟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扶沟县白潭镇三所楼村北边,始建于唐贞观七年(633年)。年代为清。民间传说,扶沟白马寺的建造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相传,隋唐时期,这里有条大河,被一道土岗所阻,转折东南,河水因

历史沿革:

清代设扶沟县白潭地方。

1912年属扶沟县北区(白亭)。

1949年属扶沟县二区(白潭)。

1956年设立白潭中心乡。

1958年改为白潭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为白潭乡。

1996年改置白潭镇。


以下地名与白潭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