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洛镇 | 隶属:巩义市 |
区划代码:410181105 | 代码前6位:41018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A |
长途区号:0371 | 邮政编码:450000 |
辖区面积:约7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37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七里铺村 | ~201 | 村庄 | 古时本村最大店铺距老县城七里得名七里铺。…[详细] |
双槐树村 | ~202 | 村庄 | 明初山西洪洞县兄弟二人南迁,预约定居后都以“双槐树”为村名,其中一人定居,并种植两棵槐树,故名。…[详细] |
滩小关村 | ~203 | 村庄 | 在三国时期,刘、关、张曾此地三战虎牢关而定名“滩小关”。(摘自《沙鱼沟志》)。古时为一小关隘,因为南山有一山小关,相对此名为“滩小关”。…[详细] |
仁存沟村 | ~204 | 村庄 | 宋代时名任村,清初年有一殷姓阁老居此。名“殷村沟”,后清朝年间演化成今名。…[详细] |
沙鱼沟村 | ~205 | 村庄 | 传古时张、雷、赵三姓在此相遇定居,遂得名“三遇沟”。后因沟内砂石中有玉,又得名“砂玉沟”。隋大业年间改称“砂峪沟”。宋代称“沙口”,清称“砂峪沟”。1…[详细] |
洛口村 | ~206 | 村庄 | 古时为洛水入黄河处,故名。1948年4月前属东鲁乡第十二保洛口,后为第五区(城关区)洛沙行政村。1952年属第五区(城关区)洛沙行政乡。1956年属洛…[详细] |
金口村 | ~207 | 村庄 | 古时,此沟口小河上横一柳树供人通行,得名柳桥沟。后根据村东山形似钩,曰“金钩”,演称“金口”。…[详细] |
源村村 | ~208 | 村庄 | 古时因柳树成荫、泉水四溢,得名“柳河沟”。清康熙年间因小河源于此,改称“源村”。…[详细] |
英峪村 | ~209 | 村庄 | 隋末,瓦岗军攻克洛口仓,开仓放粮,救济贫民。以瓦岗英雄驻地名村。后演化为“英峪”。…[详细] |
官殿村 | ~214 | 村庄 | 原称凤翅城。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避过难逃往长安。次年返京路过巩县,地方官在凤翅城上建行宫一座,时称官殿。慈禧…[详细] |
西石沟村 | ~215 | 村庄 | 因村西沟内产红色岩石而得名。1948年4月前属东鲁乡。1948年4月后属第五区(城关区)。1956年为西口沟高级社。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5年为…[详细] |
柏沟岭村 | ~216 | 村庄 | 因地形复杂岭沟颇多得名“百沟岭”,建国后改称“柏沟岭”。…[详细] |
荣脑村 | ~217 | 村庄 | 因其位于偏僻的山沟里,居民多荣姓而得此名。…[详细] |
神北村 | ~218 | 村庄 | 位于邙岭神尾山处,似黄河的天然堤坝,名曰神提。原与神南统称神堤,1958年单设,位于北部,故称神北村。…[详细] |
神南村 | ~219 | 村庄 | 位于邙岭神尾山处,似黄河的天然堤坝,名曰神提。原与神北统称神堤,1958年单设,位于南部,故称神南村。…[详细] |
南河渡村 | ~220 | 村庄 | 元末清初名洛北,后成为洛河渡口,与黄河渡口相对、为二者区别,遂名“南河渡”,后演为村名。…[详细] |
寺湾村 | ~221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东有北魏所造的石窟寺,且位于洛河的转弯处,故名。…[详细] |
康沟村 | ~222 | 镇乡结合区 | 因康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1948年4月前为智信乡第十三保康沟,后为第一区(焦湾区)康沟行政村。1952年属第一区(康店区)。1956年为康沟高级社。…[详细] |
石关村 | ~223 | 镇中心区 | 《河南府志》“今县东洛水北有地名石关,即寺之所在”。…[详细] |
庙门村 | ~224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中有三圣庙,故名。1948年属智信乡第四保焦湾,后属第一区(焦湾区)。1952年属康店区。1956年为庙门高级社。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详细] |
五龙村 | ~225 | 镇乡结合区 | 传古时沟内有五眼山泉,形成五个水池,人们认为每个水池里有一条龙。约在唐宋时期,在沟口修庙,庙脊上木刻五个龙头,庙名“五龙庙”,沟便称“五龙庙沟”,简称…[详细] |
古桥村 | ~226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中叶,每到汛期山洪暴发,阻东西行人。张岭、杨岭二村集资在北沟口,修了三座石桥,故名。…[详细] |
蔡沟村 | ~227 | 镇乡结合区 | 原名“窟头村”,明初蔡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蔡姓多,演称“蔡沟”。…[详细] |
水峪村 | ~228 | 镇乡结合区 | 古时,水峪西沟有座龙王庙,庙附近有个水泉,泉水很旺,终年不断,冲出一条河道,流入洛河,故名。…[详细] |
石板沟村 | ~229 | 村庄 | 旧时,村内有石牌坊(现仍保留),称石牌沟,后牌转为板,遂为“石板沟”。有一隧道,通向前山公路。…[详细] |
地名由来:
河洛指黄河与洛河,镇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故名。
基本介绍:
河洛镇位于中原腹地巩义市东北部,南依巍巍嵩山,北临滔滔黄河,东眺河南省会郑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阳,这里嵩邙对峙,河洛交汇,水光山色,相映成趣,自古以来就是巩义的东大门。俯瞰全镇,总地势南高北低,山地、丘陵、河滩呈阶梯状排列, 南山北滩构成其主要地貌特征。临滩有一排山头 , 宛若莲花,即谓有名的莲花山。
河洛镇辖17个行政村,139个村民组,6600余户,2.7万口人,总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
河洛镇的前身是沙渔沟乡。1996年8月, 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沙渔沟乡改建河洛镇。这表明,以灿烂的河洛文化为背景的河洛镇,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荣誉排行:
2021年9月,河洛镇入选2021年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文化旅游:
巩义石窟寺位于巩义市区北15公里的黄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公元471—499年)。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个,碑刻题记
偃月古城景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是集参禅礼佛、休闲养生、石窟观光、民俗展示、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区。偃月古城是最具中原特色的风情古镇,建筑设计以原址历史“偃月城”为基
伏羲台遗址位于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坐落在黄河南岸,黄河与洛河交汇处东部的夹角地带,高出河岸80米的台地上。遗址于1984年发现,由于当地百姓称此地为“伏羲台”,据此命名为“伏羲台遗址,据先秦
兴佛寺位于巩义市河洛镇七里铺村委东北1000米的莲花山顶上。南依横岭,北临黄河,邙岭青葱,风景如画。该寺创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关于其建寺原由在《重修兴佛寺创建配殿山门功成碑记》碑文中
刘镇华庄园位于巩义市东北15公里河洛镇神北村。庄园座落在邙岭(当地称这一段为神都山)南麓,俗称邙山头。山北是浊流滚滚、奔腾咆哮的黄河,山南是清流潺潺,岸柳如荫的伊洛河,可谓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历史沿革:
1948年前分属东鲁乡(治所设在鲁村)、智信乡(治所设在站街卢医庙)、洛西乡(治所设在张岭村)。
1948年后分属第五区(城关区)、第一区(焦湾区)。
1956年分属七里铺、窑湾、水峪3中心乡。
1958年分属胡坡乡、石关乡,同年分属红光、红星公社。
1961年属城关区。
1963年分属沙鱼沟、南河渡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6年撤乡设河洛镇、南河渡镇。
2005年南河渡镇、河洛镇合并为河洛镇。
南河渡石榴产于巩义市南河渡乡,品种一般属河阴石榴。河阴石榴以独特风格而驰名,籽大,色红,味甜,落地不沾尘土,籽软无渣,食之甜汁欲滴,且具有健胃、帮助消化功能和治坏血病、防癌及补血功能。1984年,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