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淮阳区 > 安岭镇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安岭镇

[移动版]
地名:安岭镇隶属淮阳区
区划代码:411626105代码前6位:41162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P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辖区面积:约10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78万人
人口密度:约764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安岭村~201镇中心区
该地东头有一土岭。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路过此村东头,刘秀在此下马卸鞍休息,将尘土抖在此地,形成马鞍的土堆,故取名鞍子岭。后讹传为安岭。清同治十二年(1…[详细]
陈楼村~202镇乡结合区
清代,陈姓一富户迁此建村居住,并盖了一座楼房,故命名陈楼。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陈楼大队,属安岭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陈楼村…[详细]
张庄村~203镇乡结合区
张姓村民来祖,于清乾隆年间,由临蔡张柏园迁此建村落户,因居民多为张姓,故取村名为张庄。1927年属第八区(临蔡城)。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详细]
闫楼村~204村庄
闫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杨集村~205村庄
明代末年,有一杨姓富户在此地起了集市,加之杨姓较多,故命村名为杨集。1927年属第八区(临蔡)。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杨集大队…[详细]
李庄村~206镇乡结合区
李姓村民来祖于清康熙年间,从搬口乡迁此建村居住,故取村名为李庄。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李庄大队,属安岭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详细]
绪寨村~207村庄
明代末年,叫上得寨。为防匪患,修建寨墙。后李闯王进寨杀死部分人,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又从外地迁来几户,群众称迁来的人是续上的且“绪”与“续”同音,…[详细]
梅墩村~208村庄
明嘉靖年间,有梅、赵两姓,梅姓占的较多,村西头又有一土墩,故命村名为梅墩。清代,为防匪患,在村周围修土寨,取名为梅墩寨。此名没有叫开,现仍称梅墩。19…[详细]
徐楼村~209镇乡结合区
清代,徐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后发家致富,盖有楼房,故取村名为徐楼。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徐楼大队,属安岭人民公社。1984…[详细]
三官庙村~210村庄
清嘉庆年间,李、刘二姓村民来祖迁此建村居住,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在村中建一庙,名为三官庙,庙内奉有三尊神像,传三神像为兄弟三人,且均为朝中官员,故取村名…[详细]
杰针园村~211村庄
元末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入一批村民来此建村居住,因东边有个杰针园子,故命村名为杰针园。1927年属第八区(临蔡)。1949年属淮阳县第三区(临蔡)。19…[详细]
大朱楼村~212村庄
据《朱氏家谱》记载,在明洪武年间始祖讳光虞由山西洪洞县聚集大槐树下奉命迁徙河南太康东四十五里朱口镇南大朱庄。二老祖讳唐公有五子,长子山公迁于此地,定居…[详细]
丁小楼村~213村庄
丁姓村民来祖于清嘉庆年间从太康县老冢乡分居于此建村定居,后发家致富,盖有楼房,因村较小,故取村名为丁小楼。1958年设丁小楼大队,属安岭人民公社。19…[详细]
小闫村~214镇乡结合区
闫氏村民祖先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河南鹿邑县西郊定居,生五子,其次子闫敬又迁至郸城西十二里闫楼定居,生七子,其三子分居于此地定居建村,因村小,…[详细]
刘坊店村~215村庄
刘氏来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落户,以开店为生,故取村名为刘方店。后讹写为刘坊店。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刘坊店大队,…[详细]
界牌口村~216镇乡结合区
原由薛姓建村,取名为柏顶雪。清康熙年间,王氏村民来祖王化民、王大民兄弟二人从东北王老家迁此落户建村,后薛姓绝嗣,王氏一脉兴盛,因村位于淮阳、太康两县城…[详细]
刘庄村~217村庄
明洪武年间,刘姓迁此建村,因安岭镇有两个刘庄,在安岭镇的北部,故称北刘庄。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属安岭人民公社。1983年设北刘…[详细]
刘屯村~218村庄
明洪武年间刘氏来祖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落户,老大住在项城县刘祖师庙,老二刘方迁住刘坊店,老三即在此定居建村,取村名为刘屯村。1949年属淮阳县…[详细]
垮陈村~219村庄
陈氏村民来祖,在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卧丹陈。至明万历年间,来祖陈北斗从卧丹陈分居于此建村,其后裔以祖先名为村名陈北斗。清康熙年间,有一学士,…[详细]
湾张村~220村庄
张姓来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建村落户,当时每逢雨季自然形成的水流向村西北,后又绕村大半周从村西北角再流向西南,故取村名为湾张。后又迁入梁、…[详细]
程楼村~221村庄
程氏村民来祖兄弟八人于清乾隆年间,有三人从太康县北狼牙岗迁此落户建村,取名程庄。后程姓在此比较兴隆,建有九十九座楼,七门八院,五百顷地。故改村名为大程…[详细]
庙西张村~222村庄
原由高姓建村,取名高庄。于清康熙年间,张氏村民来祖从太康芝麻洼迁此建村落户,因村东建有一奶奶庙,加之高姓已绝嗣,张姓人丁兴旺,故易村名为庙西张。192…[详细]
大冯村~223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冯姓村民来祖从太康县老冢东七里冯庄迁此落户建村,取名为大冯。1949年属淮阳县第二区(柳林)。1958年属安岭人民公社。1965年设大冯大…[详细]
柏树坟村~224村庄
明万历年间,张氏来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落户,居民在坟地四周广植柏树,后人以此取村名为柏树坟。1927年属第七区(柳林集)。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详细]
均李村~225村庄
清康熙年间,李姓村民来祖从夸李分居于此建村落户,取从垮李均出之意,故取村名为均李。1927年属第七区(柳林集)。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详细]
程小庙村~226镇乡结合区
清康熙年间,程姓村民来祖从大程楼乡分居于此落户建村,后程姓在村东建有小庙,故得村名程小庙。1927年属第七区(柳林集)。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详细]
周楼村~227镇乡结合区
周姓来祖迁此建村落户,后发家并盖有一所楼房,故取村名为周楼。清同治十二年(1873)属北乡观音堂保。清末属观音堂牌。1927年属第七区(柳林集)。19…[详细]
任庄村~228村庄
任姓迁此建村,取名任庄。1927年属第七区(柳林集)。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刘楼大队,属安岭人民公社。1981年因重名更名为任…[详细]
刘桥村~229镇乡结合区
清乾隆年间,坐落在黑河旁,刘姓来祖为了种田及方便周围四邻过河,募捐出钱在黑河上修一座桥,取村名刘桥。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陈庄…[详细]
薛孟庄村~230村庄
薛、孟两姓迁此建村,故取村名为薛孟庄。1927年属第七区(柳林集)。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薛孟庄大队,属安岭人民公社。1984…[详细]
小王庄村~231村庄
王姓村民迁此,并择地建村居住,因村小人少,故取村名小王庄。1927年属第七区(柳林集)。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安岭)。1958年设小王庄大队,属安…[详细]
大靳楼村~232村庄
靳氏家族迁此建村,后盖有楼房,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力求靳氏家族兴旺发达,取村名大靳楼。1949年属淮阳县第二区(柳林)。1958年设大靳楼大队,…[详细]
观音堂村~233村庄
宋代,南边有一座观音庵堂和关公庙,村民以此庙作为村名,故命名为观音堂。清同治十二年(1873)属北乡观音堂保。清代末年改为牌,属观音堂牌。1927年属…[详细]
双楼村~234村庄
殷商时期,该地有楼一座,称商楼。后梅姓迁此建村,靠商代商楼遗址又建楼一座,改村名为双楼。清同治十二年(1873)属北乡观音堂保。清代末年改为牌,属观音…[详细]

地名由来:

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时,刘秀路过该村东头,刘秀在此下马卸鞍休息,将尘土抖在此地,形成马鞍形状的土堆,故取名鞍子岭。1949年改为安岭。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安岭镇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

2022年3月,安岭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安岭镇位于周口市淮阳县北部,北临太康县,是淮阳的北大门,总面积102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辖34个行政村、161个自然村、319个村民组、7.8万人。镇域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万亩。素有“棉花之乡”和“芦笋王国”的美称。

历史沿革:

1927年设鞍子岭镇,属夏亭县。

1949年属淮阳县。

1951年属淮阳县第一区。

1955年设立安岭乡。

1958年改称安岭人民公社。

1962年改为安岭区。

1964年复称安岭人民公社。

1984年更名为安岭乡。

1988年改置安岭镇。

2019年属淮阳区。

淮阳黄花菜

淮阳黄花菜双层六瓣,七芯健全,鲜菜色泽黄绿,干菜色泽黄褐,菜条肥厚,油分充足,香气浓郁。 淮阳黄花菜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化验,黄花菜蛋白质含量≥14.0%,氨


以下地名与安岭镇面积相当:



安岭镇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