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灵宝市 > 豫灵镇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豫灵镇

[移动版]
地名:豫灵镇隶属灵宝市
区划代码:411282105代码前6位:41128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豫M
长途区号:0398 邮政编码:472000
辖区面积:约11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74万人
人口密度:约39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豫灵村~200镇中心区
取河南省简称“豫”和灵宝市第一个字“灵”,得名豫灵。…[详细]
上屯村~202镇乡结合区
曾为古兵屯,后建村,且分上下两村,居上,故名。…[详细]
文峪村~203镇乡结合区
因在文峪山下,故名。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58年8月成立文峪…[详细]
寺庄村~204镇乡结合区
此处曾有一寺院,后于寺院北建村,故名。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详细]
姚子头村~205镇乡结合区
因姚姓人家早居,称姚子头。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58年8月成…[详细]
麻庄村~206镇乡结合区
原为兵屯,后成聚落,称马庄,后演变为麻庄。…[详细]
董社村~207村庄
董姓早居,建有庙社,后发展成集市,故名。…[详细]
古东村~208村庄
古时有南、北古董之分,因其位于沟里,称古董沟,后演化为古东沟。…[详细]
太张村~209村庄
西南临太要河,经常涨水,故名。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58年8…[详细]
东桥村~210村庄
村东有座桥,故名东桥。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58年8月成立东…[详细]
万回村~211村庄
传早年有一座万迴菩萨庙,后演化为万回,故名。…[详细]
西杨家村~212村庄
以杨姓为主,原名杨家村。因焦村镇有杨家村在东,此村在西,为区别两村,故名。…[详细]
堡里村~213村庄
古时因驻军需要,在村庄周围修有围墙城堡,故名。…[详细]
安头村~214村庄
因村庄位于旱塬头上,十年九旱,为求风调雨顺,故名。…[详细]
桥上村~215村庄
村建于沟畔,沟上有桥,故名。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58年8月…[详细]
吴村村~216村庄
吴姓早居,故名。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58年8月成立吴村生产…[详细]
文底村~217村庄
建于老阌乡县城西部洼地,取名阌底,后简为文底。…[详细]
北寨村~218村庄
因三门峡黄河拦洪,部分村民从老北寨迁移到文底村东,故名。…[详细]
西坡底村~219村庄
建于一大坡下,故名。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58年8月成立坡底…[详细]
杜家村~220村庄
杜姓早居,故名。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58年8月成立杜家生产…[详细]
底董村~221村庄
建于低洼处,位于一大坡东,取名底东,后演变为底董。…[详细]
庙上村~222村庄
北边,早年有一太皇庙,村址较高,故名。1949年6月属阌乡县阌底区。1954年9月属灵宝县八区。1955年9月属阌底区。1956年10月属阌底乡。19…[详细]

地名由来:

取河南省简称“豫”,灵宝市的“灵”字,得名豫灵。

基本介绍:

灵宝市辖镇。1958年建文底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更建豫灵镇。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5.6万。陇海铁路、310国道过境。辖豫灵、上屯、文峪、寺庄、姚子头、麻庄、太张、董社、古东、东桥、万回、西杨家、文底、北寨、西坡底、社家、底董、庙上、堡里、吴村、桥上、安头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矿、黄金冶选、商贸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豫灵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豫灵镇位列第699名。

2016年12月,2016年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豫灵镇榜上有名。

2015年8月,河南省政府选择豫灵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

2014年7月,豫灵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亚武山

亚武山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南25公里的小秦岭山脉之中,东据崤函,西临潼关,背靠秦岭,俯视黄河,主峰海拔2156.9米,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风景名胜区。相传真武大帝在

贠家大院

贠家大院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焦村自然村。大院建于清晚期。建国后,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乡财政出售给贠承业等八户人家。大院坐北朝南,主院居中部,西侧各有偏院一座,三座院均为二进式,主院

上屯药王庙

上屯药王庙,位于灵宝市豫灵镇上屯村,2002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初建时分大殿、献殿、后殿三部分,由于年久失修,建国后大殿、献殿倒塌,

戾太子冢

戾太子冢又名“汉台风雨”,遗址在今豫灵镇底董村,是古灵宝八景之一。太子为西汉武帝刘彻之子刘据及两个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水衡都尉江充与太子有隙,江充诬陷太子埋木人诅咒皇上,太子依少傅石德之计

杨仲嗣墓

杨仲嗣墓位于灵宝市豫灵镇牧马原村。墓已毁现留墓志一方。墓志为正方形边长0.78米,厚0.15米,徐诰撰文书丹,文共33行,满行33字,首行为“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前汝南郡太守杨公墓志铭”文载,杨

+查看更多豫灵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属阌乡郡。

唐代属阌乡县。

明天启五年(1625)为阌底里。

1931年为阌底镇。

1954年为阌底区。

1956年为阌底乡。

1958年为阌底公社。

1983年改设阌底乡。

1984年更名豫灵乡。

1987年改置豫灵镇。


以下地名与豫灵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