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安阳市 > 龙安区 > 东风乡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

[移动版]
龙安公园
地名:东风乡隶属龙安区
区划代码:410506201代码前6位:410506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E
长途区号:0372 邮政编码:455000
辖区面积:约4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9万人
人口密度:约106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红旗村~201城乡结合区
传明洪武年间,赵氏等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有座娘娘庙,故名娘娘庙村,1982年4月6日经市政府批准,将娘娘庙更名为红旗。红旗寓意先进。1949年属安阳县…[详细]
活水村~202城乡结合区
传明洪武年间(1368),孙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在东南方向有一条自然河沟,常年有水不断形成了一个大滃,滃里面水清澈如镜胜似玻璃,故称玻璃滃,后…[详细]
赵张村~203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1368)赵氏等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西南有座古寺,传说叫兴隆寺,当地百姓称张村寺,又因赵姓居多,故名赵张村。1949年归安阳县九区。195…[详细]
黄张村~204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黄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因北有古寺,人称张村寺,以姓氏命名,故称黄张村。1949年属安阳县九区。1953年属安阳县张村乡。1956年…[详细]
许张村~205城乡结合区
传明洪武年间(1368),许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因村西南有座张村寺,故名许张村。1949年属于安阳县九区。1953年属安阳县八区。1958年属安阳…[详细]
红星村~206城乡结合区
红星寓意红星闪闪,即革命之意。原名老爷庙,1982年市政(1982)64号文批准更名红星。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8年成立安阳县曲沟公社老爷庙大…[详细]
海村村~207城乡结合区
据《续安阳县志》载旧时称“海之”村,传明洪武年间,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因南边有泉水注入村中形成水塘,形似汪洋大海,取名海之村。因“海之”与“孩子…[详细]
刘家庄村~208城乡结合区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刘家庄。原含有三个自然村分别是刘家庄、核桃树、石奶庙。后经市政改造,现在三村一体,统称刘家庄。相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故…[详细]
三家庄村~209主城区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三家庄。明洪武年间(1368年),张、宋、魏三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故名三家庄。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5属安…[详细]
徐家桥村~210城乡结合区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徐家桥。相传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徐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万金渠从村中流过,渠上修桥一座,故称徐家桥。1984年分为两村,…[详细]
北徐桥村~211城乡结合区
据《安阳县志》记载称徐家桥。相明洪武年间,徐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万金渠从村中路流过,徐氏跨河修桥,故名徐家桥。1984年划分为两个村庄,位于河北岸,故…[详细]
郭家庄村~212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1368),郭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以姓氏命名,故名郭家庄。1949年归安阳县八区。1953年属安阳县老六庄乡。1957年属安阳县戚家庄中心…[详细]
老六庄村~213城乡结合区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六家庄,明洪武年间(1368)六户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故名六家庄。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8年属安阳县曲沟公社。1959年…[详细]
东八里村~214主城区
东八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吴家庄村~215主城区
吴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详细]
西八里村~216城乡结合区
西八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置度村~217城乡结合区
据明嘉靖《彰德府志》载:称置度,据《续安阳县志》载:称置度。据传明洪武年间,刘、连、郭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有大水从村西南流往,村民筑堤堵水防灾,水到…[详细]
寺沟村~218城乡结合区
传明洪武年间,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有座重兴寺,寺南有条大沟,故名寺沟村,沿用至今。1949年隶属于安阳县八区。1953年属安阳县先锋乡。1956年…[详细]
大坡村~219城乡结合区
据《续安阳县志》载:旧时称大坡。传明洪武年间(1368),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因其村西南面有一大坡,故名大坡。名称沿用至今。1949年属安阳县八…[详细]
小坡村~220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范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南边有一条路,路上有一个小坡,故名小坡。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3年属安阳县申家岗乡。1957年属安阳县…[详细]
徐家口村~221村庄
明朝中后期,南有一条直通山西的大路,路边有车马店、饭店,生意兴隆。当时村民称南口,因本村徐姓居多,故称徐家口村。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3年属申…[详细]
盖村铺村~222村庄
传东邻徐家口,有姓盖村民在此开饭铺,来往人多,常发生吵闹,人称吵村铺,明嘉靖末年,嫌其不雅,改称盖村铺。《嘉靖彰德府志》载:引宋《相台志》称盖村。续《…[详细]
西盖村~223村庄
传于明洪武年间(1368)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至今。因位于盖村铺的西边,故得名西盖村。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3年属安阳县申家岗乡。1956年属…[详细]
申家岗村~224村庄
据《续安阳县志》载:相因紧邻一岗,明洪武年间(1368)曾叫北岗村,清朝时因有户姓申的人家被皇室招为驸马,遂改名申家岗。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详细]
三分庄村~225城乡结合区
明朝初期,张氏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后分为三家,故名三分庄。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8年成立安阳县曲沟公社三分庄大队。1959年属西郊区东风公社…[详细]
老庄村~226城乡结合区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老庄。据明洪武年间(1368年),崔氏一家兄弟四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老大在此处定居,其他三兄弟迁到别处,为了方便寻祖,取名老…[详细]
吉党村~227城乡结合区
据《续安阳县志》载称吉党,相明洪武年间(1368),村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又因西南面有洪水流经,于是村民驻堤坝挡住洪水,故称急挡(吉党),后人用其谐音…[详细]
郭潘流村~228城乡结合区
据《续安阳县志》记载称郭潘流,据明嘉靖《彰德府志》载称北潘流。潘流河从西部流过,因郭姓居多,故名郭潘流。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3年属先锋乡。1…[详细]
王潘流村~229城乡结合区
传明洪武年间(1368)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位于古潘流河畔,又因王姓居多而得名。明嘉靖《彰德府志》载为:名北潘流。《续安阳县志》记载:名王潘流。1…[详细]
麻鞋店村~230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田氏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以开店营业草鞋为生而得名。1949年属安阳县八区。1953年属安阳县申家岗乡。1958年属安阳县曲沟公社。195…[详细]
郭里东村~231村庄
中间低,四周高,形似一口锅,村原名“锅里”,又因“锅里”谐音“郭里”,故改名为“郭里”,1983年分为两村,因居东,得名“郭里东”。1949年属安阳县…[详细]
郭里西村~232村庄
中间低,四周高,形似一口锅,村原名“锅里”,又因“锅里”谐音“郭里”,故改名为“郭里”,1983年分为两村,因居西,得名“郭里西”。1949年属安阳县…[详细]
娘娘庙村~233城乡结合区
传在明朝初期称“杨记村”。后传说里出了娘娘,又在村中建娘娘庙一座。故更名“娘娘庙”。1949年属安阳县九区。1953年属安阳县许村乡。1956年属安阳…[详细]

地名由来:

当时国际意识形态对抗比较严重,毛泽东主席当时提出要“东风压倒西风”,意为社会主义阵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阵营。以此寓意,取名“东风乡”。

基本介绍:

东风乡隶属龙安区,地处河南省安阳市西南,属城乡结合部。辖红旗村、活水村、赵张村、黄张村、许张村、红星村、海村、刘家庄村、三家庄村、徐家桥村、北徐桥村、郭家庄村、老六庄村、东八里村、吴家庄村、西八里村、置度村、寺沟村、大坡村、小坡村、徐家口村、盖村铺村、西盖村、申家岗村、三分庄村、老庄村、吉党村、郭潘流村、王潘流村、麻鞋店村、郭里东村、郭里西村、娘娘庙村33个行政村,1个公司,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其中6000名外来务工者。现有工业企业300余家,个体工商户1000余个。形成以机械安装、彩印包装、家具制作、公路运输为主的工业体系。是龙安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东风乡区位优势

+查看详细东风乡概况>>

历史沿革:

1959年前区域范围属安阳县。

1959年安阳县划归安阳市,属东风公社。

1962年改称西郊区(亦称公社)。

1969年西郊区分为东风、西郊两个公社。

1981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撤社建乡,成立东风乡。

2003年区划调整更名为龙安区东风乡,名称沿用至今。


还有2个地名与东风乡同名:

以下地名与东风乡面积相当:

东风乡相关名人

到东风乡必去著名景点

东风乡特产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