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底镇 | 隶属:洛宁县 |
区划代码:410328104 | 代码前6位:4103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C |
长途区号:0379 | 邮政编码:471000 |
辖区面积:约1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4万人 |
人口密度:约28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河底村 | ~200 | 镇中心区 | 相传河底唐时为莎栅镇,宋代改名为双龙镇,清朝嘉庆年间为河底镇。因其南北有两道丘陵,村的位置较低,且为西度水和崤水合抱之底部而得名河底。…[详细] |
席洼村 | ~201 | 村庄 | 因位于凹地,且村民多数姓席,故名席家凹。…[详细] |
杨岔村 | ~202 | 村庄 | 因处于两道沟的分岔处,此岔且分前岔、中岔、后岔,位于后部,故名后岔。…[详细] |
茶房村 | ~203 | 村庄 | 茶房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城村村 | ~204 | 村庄 | 元末为避兵乱有张姓东迁到此居住。至明代张姓发为大户,田过千顷,耕户千余,年租万石。清乾隆末年,张家开始扩建宅院,有宅院四十余座,房屋近千间,为保家宅平…[详细] |
范店村 | ~205 | 村庄 | 据因在汉代有人在此开饭店,故取名饭店,后因战乱此地无人,到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来贾姓居住,取其谐音范店为名。…[详细] |
南河村 | ~206 | 村庄 | 据古有溪水流入宜阳,因位西度水之南,故称南河。后有王姓在此建村居住,取名王南河。…[详细] |
程岭村 | ~207 | 村庄 | 宋朝二程(程颢、程颐)第21代后裔程家赞从嵩县程村迁居此村约四百多年,因人口繁衍增多,村庄扩大,且住在丘岭地带,取名程家岭,后因与兴华镇程家岭重名,故…[详细] |
元村村 | ~208 | 村庄 | 因位于河底东部的丘陵上,故名东原村,后改名为元村。…[详细] |
新生村 | ~209 | 村庄 | 据由洪洞县一家三口人迁到此地落户,因土地面积大,种的庄稼年年有余粮,又在村中洼地里栽了许多桐树,故名桐树凹,后随新生村委会更名为新生,但村民仍习惯叫桐…[详细] |
上营村 | ~210 | 村庄 | 据在汉代以前,沿西渡水北岸驻扎军队营房,故名营里。因居住靠上游得名上营。…[详细] |
下营村 | ~211 | 村庄 | 据在汉代时,沿西度水北岸驻扎过军队营房,得名营里。因居住靠下游而得名下营。…[详细] |
冯岭村 | ~212 | 村庄 | 据说,明代,有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入居住,因村中冯氏人居多,故名冯岭。…[详细] |
段庄村 | ~213 | 村庄 | 因此村原住户多姓段,而得名段庄,1958年入人民公社时曾有一段时间改名叫新庄,后恢复原名段庄。…[详细] |
牛京村 | ~214 | 村庄 | 据说,早年有一姓牛的在此开店,牌号牛记,因其小有名气,附近村民称为牛记,后逐渐演变为牛京。…[详细] |
前屯村 | ~215 | 村庄 | 据明代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此居住的人逐渐增多,形成屯子,人们都希望村子往前走,兴旺发达,故取名前屯。…[详细] |
中村村 | ~216 | 村庄 | 因处于后坡和前屯两个村中间,故取名中村。…[详细] |
后坡村 | ~217 | 村庄 | 因地处河底北面坡上,人们习惯称北为后,故名后坡。又因处于下部,故取名下后坡。…[详细] |
杨坡村 | ~218 | 村庄 | 据传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杨氏家族,在连昌河西岸半坡打窑居住,故起名杨坡。…[详细] |
牛头村 | ~219 | 村庄 | 古时村民以农为主,牛是农民的本钱,至明末,人们便在村头修了一座牛王爷庙,故得名牛屋头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修观音堂碑,据其记载还是牛屋头村。…[详细] |
刀环村 | ~220 | 村庄 | 因村后有一岭,形似弯刀,环抱其村,故取名刀环。…[详细] |
南村村 | ~221 | 村庄 | 据传说,清康熙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兄弟三人,因逃荒而来,起名难存。后因村名不雅,后人改名为南村。…[详细] |
郭头村 | ~222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定居一姓郭的人家,后村落逐渐扩大,取名郭头。…[详细] |
西原村 | ~223 | 村庄 | 据建在张家的坟地边上而得名张家坟边,后简称张坟边,又因其位于杨坡乡西部的原区,是村委会所在地,又称西原。…[详细] |
地坪村 | ~224 | 村庄 | 据因村南有一凸起自然实体相对称,加之村北侧地形较平坦,人们居住在此,故起名地坪村。…[详细] |
城头村 | ~225 | 村庄 | 此地在北汉时期是一座城池,叫同轨城,到后周改名为古同轨,后城池毁灭,因村落建在此城遗址的北头,故起名城头。…[详细] |
河西村 | ~226 | 村庄 | 因坐落于连昌河以西而得名河西。据三官庙遗留铁钟记载,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属牛渠保。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属德化杨坡里,清乾隆五十五年(179…[详细] |
夹沟村 | ~227 | 村庄 | 因两边是山坡,中间有溪水长流,村民沿沟底溪水两岸居住,故得名夹沟。…[详细] |
窑头村 | ~228 | 村庄 | 因位于一岭头下,村民都住在窑洞且住在窑洞的一头,故名。…[详细] |
牛曲村 | ~229 | 村庄 | 牛曲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元岗村 | ~230 | 村庄 | 据传初建村时,村后丘陵坡上生长很多小枣树,适宜羊群食用,当时村内养羊很多,故取名羊岗,后因一私塾先生来此居住后,改名为元岗。…[详细] |
大明村 | ~231 | 村庄 | 从前这里居住的村民,有几户盖起了高大的门楼,起名为大门楼,后人把门字音说转,说成了大明楼。解放后,为书写方便,将楼字去掉,故得名大明。…[详细] |
麻延村 | ~232 | 村庄 | 因早年此地有一片麻田,故取名麻田,后演变为麻延。麻田附近有蒋姓和张姓各自分开居住形成村落,名蒋麻延和张麻延,随着发展两个村落逐渐连成一片,没有界线,故…[详细] |
刘沟村 | ~233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一刘姓人家由杨坡迁居于此地,之后又有异姓迁此,居民皆居住在沟内,因刘姓居民占多数又最早迁于此,故取名刘家沟。…[详细] |
杨坟村 | ~234 | 村庄 | 据明代村中杨姓居多,迁来最早,后有杨姓在村北修建一座大坟,故而得名。…[详细] |
地名由来:
河底原名莎栅城,宋改名双龙镇,后因村落南北有两道岭,村落位置较低,又为西度水和淆水汇流之底部而得名河底。
基本介绍:
河底乡位于洛宁县东北部40公里处,西邻陕县,东接宜阳,北与渑池毗邻,地处陕、渑、宜、洛四县交界,古时是洛阳进出晋、陕的重要通道,地里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底古称莎栅,历史悠久,曾为永宁县治,清嘉庆年间改称河底镇。河底还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20世纪30、40年代为豫西革0据地之一,1931年7月,0洛宁县委在这里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45年为洛宁县抗日人民政府、豫西第二军分区驻地。全乡下辖行政村35个,人口43578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近年来,河底乡的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改造扩建了洛渑路,新建了观韩路、韩茶路等几条交通主干道和10余条纵横交错的县乡
荣誉排行:
2022年3月,河底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0年5月,河底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4年7月,河底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文化旅游:
张氏旧宅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保存较好的有五宅合一的“五连院”、四宅合一的“四连院”等。类别:古建筑时代:清地址:洛宁县河底镇城村公布时间:2006/6/1公布批次:第四批
历史沿革:
1917年属北区杨坡里后。
1927年为八区河底联保。
1945年属城村区。
1955年成立河底中心乡。
1958年成立河底人民公社。
1961年设河底区。
1962年撤区,河底、城村合为河底人民公社。
1964年河底、杨坡重新合并为杨坡人民公社。
1973年又分设为河底公社和杨坡公社。
1984年撤社设乡,为河底乡。
2005年河底、杨坡合为河底乡。
2009年河底撤乡设镇,为河底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