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庄镇 | 隶属:孟州市 |
区划代码:410883101 | 代码前6位:41088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H |
长途区号:0391 | 邮政编码:454100 |
辖区面积:约48.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5万人 |
人口密度:约67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南庄一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宋初陈桥兵变,两员大将护卫小王太子逃难至此。因居南,称南将庄,简称南庄。按序数划为南庄一村。…[详细] |
南庄二村 | ~202 | 镇中心区 | 宋初陈桥兵变,两员大将护卫小王太子逃难至此。因居南,称南将庄,简称南庄。按序数划为南庄二村。…[详细] |
南庄三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宋初陈桥兵变,两员大将护卫小王太子逃难至此。因居南,称南将庄,简称南庄。按序数划为南庄三村。…[详细] |
西谢庄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居于此,因谢姓较多,故名谢庄。…[详细] |
桑坡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后晋宰相桑维翰葬此,因地势北高南低,自然成坡,称桑家坡,简称桑坡。…[详细] |
南社村 | ~206 | 村庄 | 传因两夫妻许配女儿时难舍,后谐音演变为南社。…[详细] |
南扣村 | ~207 | 村庄 | 北魏时温县东口村寇达在甘肃任县令,在猪龙河上修建一座桥,称寇公桥。位于桥南,名南寇村,谐音演变作南扣村。…[详细] |
司庄村 | ~208 | 村庄 | 三国前村南有沁河渡口,住有司姓人家,称司家口。后更名司家庄,简称司庄。…[详细] |
北庄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北宋初年,两将领护卫小太子外逃至此。一将居北,一将居南,居北称北将庄,简称北庄。…[详细] |
殷家洼村 | ~210 | 村庄 | 传因有殷姓三户,居住洼处,故名殷家洼。1949年属第二区。1954年属和平乡。1955年为殷家洼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南庄乡。1957年为南庄乡第二高…[详细] |
驸马庄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后唐明宗时,沙陀人石敬瑭被招为驸马,死后葬此,故名驸马庄。…[详细] |
杜村村 | ~212 | 村庄 | 古时此处为沁河渡口,为渡屯,因“渡”、“杜”谐音,故名杜村。…[详细] |
里村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东西长达一里,故名。1949年属第二区。1954年属第二区武里乡。1955年为里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梁村乡。1957年为梁村乡东葛高级农业合作…[详细] |
田寺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传东周时有个官员田文公告老还乡,在今日田寺村处修一寺院,人称“田家寺院”,后形成村庄,取名田寺。1841年,黄河从南开仪决口,田寺村被淹,村民北移至坡…[详细] |
上官村 | ~215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北有一渡口,管理渡口的官家住此,故名官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村民北迁后分为南、北二庄,居北,故名上官。…[详细] |
下官村 | ~216 | 镇乡结合区 | 因村北有一渡口,管理渡口的官家住此,故名官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村民北迁后分为南、北二庄,居南,故名下官。…[详细] |
上口村 | ~217 | 村庄 | 传汉代沁河岸上有两个渡口,北岸渡口靠上游,故名上口。…[详细] |
下口一村 | ~218 | 村庄 | 传汉代沁河流经此地,南北两岸各有一个渡口,南岸渡口稍靠下游,人称下口,明初山西洪洞迁民到此,形成村庄,故名下口村。下口一分为,依序称下口一。…[详细] |
下口二村 | ~219 | 村庄 | 传汉代沁河流经此地,南北两岸各有一个渡口,南岸渡口稍靠下游,人称下口,明初山西洪洞迁民到此,形成村庄,故名下口村。下口一分为,依序称下口二。…[详细] |
沇河村 | ~220 | 村庄 | 金设沇河镇,位于沇河畔,故名。1949年属第二区。1954年属第二区沇河乡。1955年为沇河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上官乡。1957年为上官乡第二高级农…[详细] |
黄庄村 | ~221 | 村庄 | 明嘉靖二年(1523),黄河水淹沇河,黄姓两户迁此,故名。…[详细] |
张庄村 | ~222 | 村庄 | 唐末有张姓状元葬此,故名张庄。1949年属第三区。1955年为张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城伯乡。1957年为城伯高级农业合作社,属城伯中心乡。1958…[详细] |
盐西村 | ~223 | 村庄 | 东汉时由山西运盐至洛阳,建仓以储盐,故名盐仓。1961年,盐仓村分为盐东、盐西,在西,故名盐西。…[详细] |
塔地村 | ~224 | 村庄 | 因位于新安县荆紫山主峰中段北麓,村北的山峰形似石塔,村处山下,故名塔地。…[详细] |
王家沟村 | ~225 | 村庄 | 原属新安县裕里乡,因王姓在此居住,称王家沟。…[详细] |
蒿子沟村 | ~226 | 村庄 | 古时这里出产优质瓷器,称好瓷沟,后谐音称蒿子沟。…[详细] |
小村村 | ~227 | 村庄 | 因村西有山神小庙周围,故名小村。1958年为小村生产大队,属新安县石寺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石寺乡小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从新安县石寺镇迁至孟…[详细] |
青龙村 | ~228 | 村庄 | 原属新安县仓头乡横山村,隔河与青龙山相望。2006年迁至孟州市南庄镇,为纪念青龙山,故名。…[详细] |
地名由来:
传宋初陈桥兵变,柴王大败,两员大将护卫小王太子逃难至此。一将居南,一将居北,日后形成村庄,故有南将庄、北将庄之称。因该村居南,叫南将庄,演为南庄。
基本介绍:
南庄镇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东十公里处,郑孟、新孟两条公路贯穿全境,从镇区联袂而过,由于该镇处于两市(洛阳、焦作)三县(孟州、温县、孟津)交界、五条河流(黄河、新、老蟒河、漭改河、猪龙河)汇聚的冲击平原上,因此,从明末清初开始,便成为中州重要的商贸聚散地。该镇辖27个行政村,近4万口人,总面积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公顷。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等各种粮食与经济作物。驰名中外的“四大怀药”之一生地,风味独特的绿豆凉粉,倍受李闯王青睐的豆沙糕,是该镇的三大传统名特产。近几年,南庄镇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以皮毛加工业为支柱,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商贸业,经济实力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南庄镇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南庄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南庄镇榜上有名。
2008年9月,南庄镇被授予第二批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称号。
2008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南庄镇第七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南庄公社。
1983年为南庄乡。
1992年撤乡设镇。
在当地有千年历史、主要在孟州市南庄镇主街上,约有三十个小档口在经营。特点是清凉爽口,与全国其他城市的凉粉有很大的区别,浑浆凉粉色绿、味香,拌以芥末、生姜、陈醋、芝麻酱等作料,不仅吃起来口感润滑,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