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野岗镇 | 隶属:民权县 |
区划代码:411421111 | 代码前6位:411421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辖区面积:约9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8万人 |
人口密度:49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0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野南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据古时莠仓城被洪水淹没,在洪水泛滥中,漂民数十,抱木呼救,忽闻野鸡啼鸣,见一土岗,遂至泅水至岗得生,水退后定居于此,取村名野鸡岗,简称野岗。因居野岗南…[详细] |
野北村 | ~202 | 镇中心区 | 据古时莠仓城被洪水淹没,在洪水泛滥中,漂民数十,抱木呼救,忽闻野鸡啼鸣,见一土岗,遂至泅水至岗得生,水退后定居于此,取村名野鸡岗,简称野岗。因居野岗北…[详细] |
野东村 | ~203 | 镇中心区 | 古时莠仓城被洪水淹没,在洪水泛滥中,漂民数十,抱木呼救,忽闻野鸡啼鸣,见一土岗,遂至泅水至岗得生,水退后定居于此,取村名野鸡岗,简称野岗。后野岗东部为…[详细] |
温庄村 | ~204 | 村庄 | 明初,温氏自山西洪洞县首迁河南仪封,后迁至山东东明县旁庄,因水患后迁至睢州北70华里关堂集西门外,清咸丰年间,黄河决口关堂被淹,温氏迁此定居,得名温庄…[详细] |
东高砦村 | ~205 | 村庄 | 东高砦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高砦村 | ~206 | 村庄 | 西高砦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郝砦村 | ~207 | 村庄 | 明初,郝氏自山西洪洞县移民于现址西800米处,围村筑寨,故名。…[详细] |
户口村 | ~208 | 村庄 | 明洪武八年(1375),户姓由山东曹县迁此,称户口。…[详细] |
逯庄村 | ~209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逯氏自兰阳县关塔集投亲于阎庄,于同治中叶在村南200米处建一座“关爷庙”,后逯氏族人陆续迁于此,故名逯庄。…[详细] |
常马口村 | ~210 | 村庄 | 北宋时期,野鸡岗为黄河南岸一名镇,商贾云集,车船不断,物资商品多在转运,常氏在此做工,名常码头,后黄河北滚,水运终断,改今称。…[详细] |
户庄村 | ~211 | 村庄 | 此地原为今孙六乡洪庄村王氏之佃户庄,名王庄,清光绪十九年(1893),扈口村扈兴诗买下王氏庄园,更名扈庄。…[详细] |
雷庄村 | ~212 | 村庄 | 清咸丰十五年(1855)黄河北徙,留下大片土地无人耕种,雷氏由郑庄寨迁此,因姓氏得村名。…[详细] |
郑老家村 | ~213 | 村庄 | 明初,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河决官亭(今高集)村毁于水,后王姓重返家园,称王老家。明末,郑氏由考城县迁入,改今称。…[详细] |
郑东村 | ~214 | 村庄 | 郑东村:即郑庄寨东村,位于位于野岗镇以东1公里处。…[详细] |
郑西村 | ~215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69),郑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宁陵县鞋城,明洪武十八年(1385),郑氏一支从宁陵县鞋城村迁此,得名郑庄。以村委会驻地所在方位命名。…[详细] |
郑南村 | ~216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69),郑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宁陵县鞋城,民洪武十八年(1385),郑氏一支从宁陵县鞋城村迁此,得名郑庄。因居村南,1983年命名为南村…[详细] |
郑北村 | ~217 | 村庄 | 明洪武三年(1369),郑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宁陵县鞋城,民洪武十八年(1385),郑氏一支从宁陵县鞋城村迁此,得名郑庄。后筑寨称郑庄寨,1982年分为…[详细] |
朱庄村 | ~218 | 村庄 | 据《朱氏族谱》载:明万历年间,辅国中尉朱朝城(朱元璋七世孙),由沛国相县徙居睢州北五十里李家社(今朱家寨村)东,建小朱庄。清同治年间,与相邻之大余庄、…[详细] |
平岗村 | ~219 | 村庄 | 明中叶,楚氏从三皇店村迁此,为防水患堆土成岗,房建于岗上,故名。…[详细] |
张庄村 | ~220 | 村庄 | 明初,张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村名命名。…[详细] |
段庄村 | ~221 | 村庄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段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取村名段庄。以村名命名。…[详细] |
南郑村 | ~222 | 村庄 | 据《郑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郑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来,名郑庄,因区别于郑庄寨,得名南郑。…[详细] |
丁东村 | ~223 | 村庄 | 明洪武二年(1369),丁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人丁兴旺,取名丁庄。…[详细] |
丁西村 | ~224 | 村庄 | 明洪武二年(1369),丁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人丁兴旺,取名丁庄。以村民委员会驻地方位命名。…[详细] |
顿庄村 | ~225 | 村庄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一名叫满囤的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以“囤”其谐音命村名顿庄。…[详细] |
孟油坊村 | ~226 | 村庄 | 据传、亚圣孟子后裔一支因周鲁之乱,于明中叶由山东邹县徙至东明范氏屯,又迁睢州,后旋迁此地,开油坊赖以生计,故名。…[详细] |
小野岗村 | ~227 | 村庄 | 明洪武二年(1369),贺、孟、朱三姓自山西举家迁此,因村北2.5千米处有野鸡岗村,村落较大,故此村取名小野岗。以村名命名。…[详细] |
胡庄村 | ~228 | 村庄 | 以姓氏命名。据《胡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胡氏由山西洪洞县奉旨迁此,得名胡庄。…[详细] |
徐堂村 | ~229 | 村庄 | 清顺治初期,徐氏自睢州(今睢县)徐大楼乞讨至此,垦荒建村,因村东有一“三孝堂”庙,故名徐堂。以村名命名。…[详细] |
火烧庙村 | ~230 | 村庄 | 据《刘氏家谱》载:清咸丰元年(1851),白鸡、东小庄、刘庄屋三村相间半许,三角鼎立。1853年,太平天国起兵,世事纷乱,刘氏天乙(为咸丰二年壬子科岁…[详细] |
冯庄村 | ~231 | 村庄 | 原名王胡同,明末,闯王李自成部下冯大树(系冯氏之号)将军攻打北京经此,村民在门口挂“冯”字旗欢迎义军,冯部纪律严明,百姓拥戴,里人商议易村名冯庄。…[详细] |
彭庙村 | ~232 | 村庄 | 明初,彭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后建一“祖师”庙,故名。…[详细] |
东芒岗村 | ~233 | 村庄 | 清咸丰年间,江南来一风水先生,认为此岗是风水宝地,在岗子上盖庙破之,因本地人称江南人为蛮子,以地得名蛮岗,后取谐音呼芒岗。岗子西边的村庄称西芒岗,此村…[详细] |
西芒岗村 | ~234 | 村庄 | 清咸丰年间,江南来一风水先生,认为此岗是风水宝地,在岗子上盖庙破之,因本地人称江南人为蛮子,以地得名蛮岗,后取谐音呼芒岗。岗子西边的村庄称西芒岗。以村…[详细] |
双庙村 | ~235 | 村庄 | 明末清初,此处建庙两座,东曰龙王庙,西曰祖师庙。清咸丰年间,尹氏为避战乱自黄河北岸迁此两庙定居,里人习称“尹双庙”,后简称双庙至今。…[详细] |
沙沃村 | ~236 | 村庄 | 据《赵氏家谱》载:赵氏祖籍天水郡。明洪武二年(1369),赵氏一支建于沙丘之上,里人称沙土地带为沙窝,故名。…[详细] |
张堂村 | ~237 | 村庄 | 据《张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郞中张五堂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医术高明,名扬乡里,呼村名张五堂,后简称张堂。以村名命名。…[详细] |
杨堂村 | ~238 | 村庄 | 清道光年间,杨氏为避水患,自河北岸老杨庄(今属程庄乡)迁来,定居于奶奶庙东侧,名杨堂。…[详细] |
蝗蝻庙村 | ~239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时此地茅草丛生,蝗虫遍野,危害甚烈,里人为驱虫免灾筑庙一座,内塑神像一尊,形似蝗虫,得名蝗蝻庙。…[详细] |
孟庄村 | ~240 | 村庄 | 此村原名陈楼。明末,村毁于黄水,孟氏自东明县逃荒至此,名孟庄。以村名命名。…[详细] |
地名由来:
据《水泾注泛水篇》载:该集古名莠仓城,有岗陵土丘。唐时城外建有诸天寺。明弘治二年(1489),突为黄水淹没,有人抱木呼救三日不辨方向,忽闻野鸡高鸣,方泅水至岗而得名,因此得名野鸡岗。后发展为集,呼为野鸡岗集,后更名为野岗。
荣誉排行:
2023年1月,2022年商丘市健康乡镇名单出炉,野岗镇入选。
2022年12月,野岗镇入选2022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基本介绍:
民权县辖乡。1975年建野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4.8万。310国道、陇海铁路过境。辖野鸡岗南、野鸡岗东、野鸡岗北、张堂、杨堂、蝗蝻庙、沙河、双庙、东芒岗、西芒岗、彭庙、冯庄、火烧庙、小野岗、徐堂、胡庄、孟油坊、孟庄、顿庄、丁庄寨东、丁庄寨西、段庄、南郑庄、张庄、平岗、朱庄、郑老家、郑庄寨南、郑庄寨北、郑庄寨东、郑庄寨西、户庄、常马口、逯庄、户口、郝寨、高寨、温庄、雷庄3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运输、建材、建筑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
历史沿革:
元代属外黄县。
明、清分属睢州、杞县。
1912年属睢县,为第七区。
1928年建民权县后,郝寨、孟油坊,王窑、张庄村、蝗蝻庙、丁东、丁西、胡庄、沙沃、火烧庙、双庙、西芒岗、小野岗、徐堂、杨堂、野北、野东、野南、张堂19村公所属睢县。
温庄、西高寨、常马口、户口、户庄5村公所属民权县人和区。
雷庄、逯庄、孟庄、南郑、彭庙、平岗、郑北、郑东、郑老家、郑南、郑西、朱庄12村公所属民权县城关区。
1948年郝寨、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