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繁阳街道 | 隶属:内黄县 |
区划代码:410527001 | 代码前6位:410527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E |
长途区号:0372 | 邮政编码:455000 |
辖区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28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东风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东风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南关社区 | ~002 | 镇中心区 | 南关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赵庄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赵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宛庄社区 | ~004 | 镇中心区 | 宛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西后街社区 | ~005 | 镇中心区 | 西后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北街社区 | ~006 | 镇中心区 | 北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北关社区 | ~007 | 镇中心区 | 北关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小寨村 | ~227 | 村庄 | 因地处黄河故道,周边都是沙丘,人们为了防洪在村周围修筑土寨,且村落较小,故称小寨,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小寨。…[详细] |
西丈保村 | ~228 | 村庄 | 西丈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丈保村 | ~229 | 村庄 | 东丈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井村 | ~230 | 村庄 | 传马姓先祖在此建村,马姓在此打了一眼井,故将村庄命名马家井,简称马井,沿用至今。…[详细] |
陈营村 | ~231 | 村庄 | 据清代有个叫陈植的人,原籍茶陵,袭其祖职,管理军屯。清顺治十六年(1659)所辖屯地归并内黄,后以姓氏得名陈家营,简称陈营沿用至今。…[详细] |
北丈保村 | ~232 | 村庄 | 北丈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碾头村 | ~233 | 村庄 | 据为防止洪水漫溢决口,在堤顶上临时加筑的小堤称为“子埝”,因村落地处子埝尽头,故名“埝头”,后演变为“碾头”,沿用至今。…[详细] |
朱小汪村 | ~234 | 村庄 | 据祖传碑记,明初,朱姓先祖奉旨迁民,从山西洪洞迁落于此,因地处黄河故道,呈有积水汪地,故根据姓氏地貌命名为朱小汪,沿用至今。…[详细] |
王小汪村 | ~235 | 村庄 | 明初王姓先祖奉旨迁民,从山西省洪洞迁落本乡,因地处黄河故道,呈有积水汪地,故根据姓氏地貌命名为王小汪,沿用至今。…[详细] |
李小汪村 | ~236 | 村庄 | 明初,李姓先祖奉旨迁民,从山西省洪洞迁落本乡,因地处黄河故道,呈有积水汪地,故根据姓、地貌命名为李小汪,沿用至今。…[详细] |
常小汪村 | ~237 | 村庄 | 明初,常姓先祖奉旨迁民,从山西省洪洞迁落于此,因地处黄河故道,呈有积水汪地,故根据姓氏地貌命名为常小汪,沿用至今。…[详细] |
东长固村 | ~238 | 镇乡结合区 | 据因村落位于黄河故道金堤上得名“长堌”,以方位得名“东长堌”,后简化为“东长固”,沿用至今。…[详细] |
卞庄村 | ~239 | 镇乡结合区 | 明初,卞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得名卞家庄,后简称卞庄,沿用至今。…[详细] |
南王庄村 | ~240 | 镇乡结合区 | 据形成于唐代以前,因当时北邻已有魏庄村,故起名为南魏庄,后来因“魏”“王”两字字音相近,演变为南王庄,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详细] |
南长固村 | ~241 | 村庄 | 据因村落位于黄河故道金堤上得名“长堌”,以方位得名“南长堌”,后简化为“南长固”,沿用至今。…[详细] |
西长固村 | ~242 | 镇乡结合区 | 据因村落位于黄河故道金堤上得名“长堌”,以方位得名“西长堌”,后简化为“西长固”,沿用至今。…[详细] |
丁庄村 | ~243 | 村庄 | 据明代为“五里庄”。疑因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梅花拳大师杨炳考孝中武探花,位列“鼎甲”。于是改村名“鼎甲庄”,后演变为“丁家庄”,1949年后又简…[详细] |
段庄村 | ~246 | 村庄 | 据明万历年间,段明、段黑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老鹳窝迁此建村,得名段家庄,后简称段庄,沿用至今。…[详细] |
杜村村 | ~247 | 村庄 | 据传因位于黄河故道渡口,原名为渡村,后演变为杜村,沿用至今。…[详细] |
杜庄村 | ~248 | 村庄 | 传杜姓祖先在此建村,得名杜庄,沿用至今。…[详细] |
王七庄村 | ~249 | 村庄 | 据明初王氏弟兄七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出,老七居住于此,故名王七庄,沿用至今。…[详细] |
郭庄村 | ~250 | 村庄 | 传郭姓从大黄滩迁此村,称郭家庄,后简称郭庄,沿用至今。…[详细] |
真武庙村 | ~251 | 村庄 | 据因黄河洪水泛滥,村民得神蟒相救,洪水退后见一碑上写到受天地之托,真武大帝派巨蟒神拯救黎民百姓于洪水之中,人们修建庙宇纪念,并将村名改为真武庙,沿用至…[详细] |
王思庄村 | ~252 | 村庄 | 据明初,王氏先祖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为怀念故土起名王思家庄,后演变为王思庄,沿用至今。…[详细] |
明庄村 | ~253 | 村庄 | 据明万历十七年(1588),明氏先祖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称明家庄,后简称明庄,沿用至今。…[详细] |
五里庄村 | ~254 | 村庄 | 因村庄距县城有五里,称五里庄,沿用至今。…[详细] |
北王庄村 | ~255 | 镇乡结合区 | 传因居城北且王氏建村,得名“北王庄”,沿用至今。…[详细] |
康庄村 | ~256 | 镇乡结合区 | 据明万历年间,康姓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康家庄,简称康庄,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繁阳街道:取自古代县城名“繁阳”。内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三皇五帝时代就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区域之一,据史书载“邑西北三十里,有古繁阳城,名著战国,春色长留……”,繁阳,战国时属魏邑,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孝成王二十一年,廉颇攻魏繁阳,拔之”,所以有“名著战国”之说,和内黄同是汉置县,是古代县城,街道繁华,环境优美,商贸兴旺发达,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繁阳春色即内黄十二景之一。今县城内中心道路繁阳大道因此命名,故撤城关镇设街道以“繁阳”作为专名。
基本介绍:
城关镇位于县境偏北东部,东邻清丰县韩村乡,西邻东庄镇,南与后河镇、亳城乡接壤,北与张龙、马上乡为邻。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8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1%。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6年,辖45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239个村(居)民小组,21437户,830万人,其中非农业30196人,耕地5.3万亩,全部为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亩。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9亿元,财政收入8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
城关镇旧为内黄县治所。新中国建立后曾两次设镇,为第一区所辖。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区级建制的城关乡,1958年改为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繁阳街道被评选为安阳市2021年度市级文明村镇。
2014年7月,繁阳街道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曾两次设镇,为第一区所辖。
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区级建制的城关乡人民政府。
1958年改为城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78年分东半部建立长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79年又合并为城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建立城关镇人民政府。
2022年撤销城关镇设立繁阳街道,实行城市管理体制至今。
街道办公地点设在原城关镇政府驻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