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华堡镇 | 隶属:宁陵县 |
区划代码:411423106 | 代码前6位:4114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辖区面积:约72.5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7万人 |
人口密度:9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1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高楼村 | ~201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高、白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高姓先建座楼,故名高楼。…[详细] |
白庄村 | ~20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高、白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高姓先建座楼,取名高楼。后白姓搬离高楼东北处建村,故名白庄。…[详细] |
李楼村 | ~20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李庄。后李姓建楼一所,故改为李楼。1981年根据政府文件更名为仲楼村民委员会。2017年3月根据宁政文【20…[详细] |
朱楼村 | ~204 | 村庄 | 清代,朱姓迁此建村盖楼,故名朱楼。1949年属一区。1955年属华堡乡。1958年属华堡人民公社。1960年5月睢宁合县,属睢县华堡人民公社。1961…[详细] |
夏寨村 | ~205 | 村庄 | 原名迴河集,清咸丰年间,为阻击捻军由夏姓主持筑寨防御,后改为夏寨。…[详细] |
黄庄村 | ~206 | 村庄 | 清代,黄姓迁此建村,故名黄庄。1949年属一区。1955年属华堡乡。1958年属华堡人民公社李楼生产大队。1960年5月睢宁合县,属睢县华堡人民公社李…[详细] |
凌庄村 | ~207 | 村庄 | 明代,凌姓从山西迁此建村,故名凌庄。1949年属一区。1955年属华堡乡。1958年属华堡人民公社十百户生产大队。1960年5月睢宁合县,属睢县华堡人…[详细] |
十百户村 | ~208 | 村庄 | 宋代,黄河通航时,系水旱码头。据说当时吃水井就有72眼,可见人之稠密,虽无千家,也有数百户,故称十百户。…[详细] |
王庄村 | ~209 | 村庄 | 清代,王姓从张弓集北小杨庄迁居此地,建立庄园,取名王庄。…[详细] |
温庙村 | ~210 | 村庄 | 唐代,此地有座温庙,庙地80余亩,租出耕种。清代,佃户迁居,取名温庙。…[详细] |
路大楼村 | ~211 | 村庄 | 明代,路氏富绅迁此建村,筑建大楼,故名路大楼。…[详细] |
刘庄村 | ~212 | 村庄 |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刘氏从刘楼迁此建村,后裔刘飞汉医术高明,取村名刘飞汉。1958年后,演变为刘庄。…[详细] |
曹兑河村 | ~213 | 村庄 | 西是黄河渡口、物资交易市场,取名镇河集。1400年前,黄河泛滥,有一叫曹兑河之人,为抢救村民财产而亡,村民为纪念他,故改今名曹兑河。…[详细] |
后屯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清代,名蔡庄。因处废黄河东岸,为防水患,蔡、李二姓筑个村围,改为蔡李屯。嘉庆十二年(1807),蔡吉主持修复旧围,改今名蔡吉屯。…[详细] |
马桥村 | ~215 | 村庄 | 清同治年间,废黄河东岸无人烟,马氏为占地,在对岸建园,因河水相隔,耕作不便,便修桥一座,故名马桥。…[详细] |
前屯村 | ~216 | 村庄 | 清代,名蔡庄。因处废黄河东岸,为防水患,蔡李二姓筑个村围,改为蔡李屯。清嘉庆十二年(1807),蔡吉主持修复旧围,故改今名蔡吉屯。…[详细] |
华堡村 | ~217 | 镇中心区 | 古时此地种植棉出名。建隆三年北宋(962),宋太祖赵匡胤调入一大批棉花,储存于此地,得名花包庄。清咸丰年间,为防粤、捻二军,筑建华堡寨,故名。…[详细] |
老君屯村 | ~218 | 镇乡结合区 | 明代,北有一座老君庙,清嘉庆年间,为防黄水,围庄筑建土屯,故称老君屯。…[详细] |
前岗村 | ~219 | 镇乡结合区 | 原名箭头村。元代,华氏先辈华侃居朝为官督御史,以仗权势把箭头村改为华岗楼,后演变为华岗,分为前华岗,后华岗。…[详细] |
唐庄村 | ~220 | 村庄 | 清代,唐氏迁此建村,故名唐庄。1949年属一区。1955年华堡乡。1958年属华堡人民公社。1960年5月睢宁合县,属睢县华堡人民公社。1961年7月…[详细] |
辛屯村 | ~221 | 村庄 | 明代,辛氏从山西梧桐县迁此建村,取名辛庄。后因防黄水筑屯,改名辛屯。…[详细] |
赵庄村 | ~222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赵姓从山西迁来在此建村,取名赵庄。…[详细] |
彭庄村 | ~223 | 村庄 | 明代,彭氏迁此建村,故名彭庄。1949年属一区。1955年华堡乡。1958年属华堡人民公社。1960年5月睢宁合县,属睢县华堡人民公社。1961年7月…[详细] |
牛刘村 | ~224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牛氏从山西梧桐县迁此。清代,刘氏从河南永城迁此。黄水过后,村南有一园根生柿树,称柿子园村。后因牛、刘二姓兴旺,故改为牛刘村。…[详细] |
赵石庄村 | ~225 | 村庄 | 明代,原名赵庄。有一石匠去归德府火神台赶庙会,因住店打伤对方,由此人们称赵庄为赵石庄。…[详细] |
郭双堂村 | ~226 | 村庄 | 清代,前后两幢祠堂,均为郭姓出钱出工建造,故名郭双堂。…[详细] |
楚堂村 | ~227 | 村庄 | 清代,楚氏建祠,与西楚堂相对,故名东楚堂。…[详细] |
黄楼村 | ~228 | 村庄 | 明代,黄姓有两个儿子,后分居而立村庄,各建所楼房,老大之村名大黄楼,老二之村名为小黄楼。为大黄楼。…[详细] |
卢集村 | ~229 | 村庄 | 原名许古集。明洪武年间,许姓被害绝户。卢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来逢集,取名卢集。…[详细] |
郑庄村 | ~230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郑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郑庄。…[详细] |
张路口村 | ~231 | 镇中心区 | 清康熙年间,张姓从张老庄迁此建村,因处于宁柘公路上,故名张路口。…[详细] |
付集村 | ~232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三年(1370),傅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逢集,故名傅集。…[详细] |
胡庄村 | ~233 | 村庄 | 清代,胡姓迁此建村,取名胡庄。因北有胡庄,故名南胡庄。…[详细] |
陈兑楼村 | ~234 | 村庄 | 清代,陈姓在此建楼,与南三里处的刘邵楼相对,故取名陈对楼,后演变为陈兑楼。…[详细] |
大赵庄村 | ~235 | 镇乡结合区 | 明洪武年间,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赵庄。后来赵姓人多户大,故名大赵庄。…[详细] |
郭八村 | ~236 | 村庄 | 清代,郭姓迁此,建八座楼房,取村名郭八楼。后因楼房倒塌扒掉,改名为郭八庄。…[详细] |
柿子王村 | ~237 | 村庄 | 清代,柿树较多,方圆闻名,又因居民王姓较多,故取名柿子王。…[详细] |
史集村 | ~238 | 镇中心区 | 清代,史姓从山西迁此建村,后来人多户大,在起集,故名史集。…[详细] |
均郭村 | ~239 | 镇中心区 | 清代,郭氏迁此建村,取名郭庄,后演变为均郭。…[详细] |
曹庄村 | ~240 | 村庄 | 清代,曹氏迁此建村,故名曹庄。1949年属一区。1955年属华堡乡。1958年属华堡人民公社。1960年5月睢宁合县,属睢县华堡人民公社。1961年7…[详细] |
孟路口村 | ~241 | 村庄 | 明代,孟氏从山东邹县迁此建村,因处于宁柘公路上,故名孟路口。…[详细] |
地名由来:
以种植棉花较多,宋太祖赵匡胤将棉花打包,名花包庄。清咸丰八年(1858),为防粤、捻二军筑寨,演为华堡寨。简称华堡。
宋太祖赵匡胤(927.3.21—976.11.14),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中国这块宁静的土地上发生了安史之乱。 唐…… 赵匡胤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华堡镇上榜商丘市2020年度市级文明村镇名单。
基本介绍:
华堡乡地处宁陵县城南15公里处,南与柘城交界,东依宁柘公路,辖25个村委,49个自然村,人口3.2万,耕地3.8万亩。
华堡乡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新上程控电话5000门,产业结构起步早,现已形成棉花、花生、中药材、大棚蔬菜等主导经济产业,开发发展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农业年值年实现1.4亿元。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的领导下,出台了一系列善于大力兴办个体私营经济,私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使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展现出勃勃生机,截止2000年底各级企业管理1334家,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1亿元,主要涉及行业服装、标准件、塑料软管,家俱玻璃钢制品、面粉、预
历史沿革:
明代为迁善乡迁九野。
1912年属西南区。
1949年属一区。
1955年为宁陵县华堡乡。
1958年建华堡公社。
1960年属睢县。
1961年复属宁陵县。
1983年改华堡乡。
2013年3月改为华堡镇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