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阳城镇 | 隶属:平舆县 |
区划代码:411723106 | 代码前6位:411723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Q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辖区面积:约9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72万人 |
人口密度:67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张万寨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清初为西万庄,清咸丰年间,张姓人在此修寨,为万安寨,又因张姓人为寨主,得名张万寨。…[详细] |
张老人社区 | ~002 | 镇乡结合区 | 隋唐时期,该地为洪河上的埠口,有一张姓老人,在此埠口摆渡,成村后得名张老人埠口,因“人”“仁”同音后演变成张老仁。…[详细] |
孙鲍村 | ~201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孙姓和鲍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得名孙鲍。…[详细] |
寺埠口村 | ~202 | 村庄 | 寺埠口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胡岭村 | ~203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胡姓兄弟4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成村后因在土岭上得名胡岭。…[详细] |
丁营村 | ~204 | 村庄 | 古时候,丁氏来此定居,因明末李自成义军军营驻扎于此,成村后得名丁营。…[详细] |
张庄村 | ~205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张姓人定居,成村后得名张庄。…[详细] |
新集村 | ~206 | 村庄 | 相明洪武年间,该地是汝南至项城官道上的过路小店,清道光年间成村后又起集,有唱戏,赶集,经商开饭店的,遂取名为新集。…[详细] |
刘寨村 | ~207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氏三兄弟,成村后又修寨得名刘寨。1982年因重名改为西刘寨。…[详细] |
马李坡村 | ~208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有李姓兄弟二人来此定居,后分居,老大分得一匹白马,居住于此,该地是一片坡地,成村后得名马李坡。…[详细] |
西贾村 | ~209 | 村庄 | 古时候,贾氏来此定居,成村后因在另一贾庄西部,得名西贾。…[详细] |
张营村 | ~210 | 村庄 | 明崇祯年间,张姓人在此耕地定居,又因住过兵营,成村后得名张营。1982年因与东皇街道张营重名,更名为西张营。…[详细] |
岭王村 | ~211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王姓人在此岭上建村得名岭王。清光绪年间,为防匪在此修寨,更名岭王寨,后演变为岭王。…[详细] |
马刘村 | ~212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马姓和刘姓人在此居住,成村后分别以马庄、刘庄命名,因马庄和刘庄离得很近,后合成一村得名马刘。…[详细] |
刘吾村 | ~213 | 村庄 |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五姓,刘、韩、田、祁、李,其中以刘姓最多,得名刘五,后来演变成为刘吾。…[详细] |
洪山庙村 | ~214 | 村庄 | 上古时期,殷纣王的两个儿子路过此地并修一座庙宇,供奉洪山老主,该庙称洪山庙,村以庙名。…[详细] |
魏庄村 | ~215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魏姓农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成村后得名魏庄。…[详细] |
地名由来:
阳城南临荆河,取“山南水北为阳”之意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9月,阳城镇被确定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
2022年3月,阳城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阳城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基本介绍:
阳城镇位于平舆县西北部22公里,地处平舆、汝南、上蔡三县结合部,东西连接项城、驻马店两市,是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全镇总面积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150亩,辖张万寨、张老人2个居委会,胡岭、寺埠口、孙鲍、张庄、新集、刘寨、马李坡、张营、西贾、岭王、马刘、刘吾、洪山庙、位庄、丁营等15个行政村,149个自然村,285个村民组,有15448户,总人口67239人,其中农业人口67245人,非农业人口1317人。
据史料记载:原后刘乡新集村周庄一带古为阳城,春秋战国所置,前 506年,蔡灭沈属楚。因南临一条发育古老的水道——荆河,取“山南水北为阳”之意,故名“阳城”。
汝南境
历史沿革:
古遗址称阳城,始有阳城之名。
清属汝宁府。
1944年为汝南县万安乡张老人联保处。
1949年属汝南县万冢乡。
1950年11月为汝南县三区后刘乡。
1951年4月,从汝南县东部分出8个区新建平舆县,10月为平舆县三区。
1955年8月为后刘区。
1956年3月撤区建中心乡,分属樊寨中心乡和射桥中心乡。
1957年3月撤销中心乡,划为后刘乡。
1958年8月,分属万冢人民公社和射桥人民公社。
1962年3月,从射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