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沁阳市 > 王曲乡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王曲乡

[移动版]
地名:王曲乡隶属沁阳市
区划代码:410882202代码前6位:41088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豫H
长途区号:0391 邮政编码:454100
辖区面积:约54.1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6万人
人口密度:约664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9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中王占村~200乡中心区
元时村名。因王清净等携传家宝玉瓒来此建村,取名王玉瓒村,简称王瓒,沿用中谐音为王占。后人口繁衍日多,派生出两个自然村,在东西两个王占村中间,故名中王占…[详细]
东王占村~201村庄
元紫虚元君碑载:元村名。因王清净携传家宝玉瓒来此建村,取名王玉瓒,俗称王瓒,沿用中谐音为王占,后人口繁衍过多,派生出两个村,在东,故名东王占。1949…[详细]
西王占村~202村庄
紫虚元君碑(元至正十四年)载:元时村名。后因王清净等携传家宝玉瓒来此建村,取名王玉瓒村,简称王瓒,沿用中谐音为王占。后人口繁衍日多,派生出两个自然村,…[详细]
西渠沟村~203村庄
因地处纵横交错的渠沟地带,故名渠沟。后发展成三个村庄,1912年按方位改为西渠沟。1949年成立西渠沟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五区。1952年成立西渠沟村初…[详细]
东渠沟村~204村庄
因居民多徐姓,故名徐渠沟,又因位在三个渠沟村最东,1912年以方位改称东渠沟。1949年属沁阳县第五区。1955年属崇义中心乡。1956年成立东渠沟高…[详细]
中渠沟村~205村庄
旧名买渠沟。1912年因位居三个渠沟村的中间,以方位改名中渠沟。1949年属沁阳县第五区。1955年属崇义中心乡。1956年成立中渠沟村高级农业生产合…[详细]
北董村~206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董姓兄弟二人迁此,分南北两处各自建村,因地处北边,故称北董村,简称北董。1935年属沁阳县第四区,后改属第五区。1949年建…[详细]
南董村~207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董姓兄弟二人来此,分南北两处建村。因地处南边,故名南董。1935年属沁阳县第一区。1947年改属第六区。1949年建国后属沁…[详细]
柿园村~210村庄
因该地原是一片柿树园,故名柿园村。1949年建国后为柿园村公所,属沁阳县一区。1952年为柿园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改为沁阳县城关镇柿园高级…[详细]
杨村村~211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杨姓,来此建村,故名杨村。1949年建国后为杨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划归沁阳县第六区,为杨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
十三里店村~212村庄
明朝初年,因系一个饭店伙计在此落户建村并开饭店,且距怀庆府城十三里,故名十三里店。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六区。1955年属王曲中心乡。19…[详细]
广利作村~213村庄
明初城内马姓回民迁此开设皮革作坊,又位于广利渠南岸而得名。1949年成立广利作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广利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沁阳县…[详细]
大十八里村~214村庄
因系古驿站的店铺形成的村庄,且其距怀庆府城十八里,故得名十八里铺,沿用中简称十八里。后为与小十八里村相区别,改称大十八里。1949年成立大十八里村公所…[详细]
小十八里村~215村庄
原名铁炉村。建国后曾与大十八里并为一个村,1956年从大十八里分出,自成一村,改名小十八里。1949年建国后为十八里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为1952…[详细]
小王村~216村庄
小王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大召村~217村庄
传古时某大王经常在此召见文臣武将,故名。1949年成立大召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大召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仍属第四区。1955年属柏香…[详细]
西赵庄村~218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赵姓移民迁移至此建村,故名赵庄。因与王召乡赵庄重名,改称西赵庄。1949年成立为西赵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西赵…[详细]
东彰村~219村庄
武王伐纣途中,曾在此表彰作战有功将士,改名彰庄。后因位置在派生出的两个彰庄之东,故改名东彰庄。1949年成立东彰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五区。1952年成…[详细]
西彰村~220村庄
武王伐纣途中,曾在此表彰作战有功将士,改名彰庄。后因位置在派生出的两个彰庄之西,故改名西彰庄。1949年成立西彰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五区。1952年成…[详细]
南彰村~221村庄
系东彰庄的派生村,因位于东彰庄之南,故名南彰庄。1949年建国后为南彰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五区。1952年为南彰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废区后…[详细]
北山村~222村庄
据村东明嘉靖年间的福兴寺碑记载,古时地形似山,又处沁河古道之北,故名北山。1949年属沁阳县第五区。1952年成立北山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仍属第五区…[详细]
前赵村~223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赵姓迁此建村,故名赵村。后又在村北派生一村,故称前赵村。1935年属沁阳县第一区。1947年改属第六区。1949年建国后属沁…[详细]
后赵村~224村庄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赵姓迁此建村,故名赵村。后又在村北派生一村,因位在前赵村之北,得名后赵村。1949年建国后为后赵村公所,属沁阳县第五区。19…[详细]
大王村~225村庄
秦末,西楚霸王项羽曾在此封赵王歇为代王,后形成村庄,故名代王村。沿用中演化为大王村,简称大王。1949年属沁阳县第四区。1955年属柏香中心乡。195…[详细]
西王曲村~226村庄
东汉刘秀为摆脱王莽的追杀,曾在此屈尊隐藏,故名王屈,后取谐音为王曲。系王曲在西边的派生村,故名。1949年成立西王曲镇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详细]
东王曲村~227村庄
据天圣八年《经幢记》载:宋时村名。东汉刘秀为摆脱王莽的追杀,曾在此屈尊隐藏,故名王驱,沿用中谐音为王曲。后又派生出一个村,在东,故名东王曲。1935年…[详细]
南鲁村~228村庄
《孟县志·元获云观碑》载:元时村名。因村为古竹园包围,故名古竹园。到元至正十五年(1355),沁河北岸许鲁镇村民因受不了察汗铁木儿部下的欺压,逃到沁河…[详细]
夏庄村~229村庄
传明洪武年间,山西省洪洞县一部分移民从九里口下山,到此建村。因是这部分移民建立的第三个村庄,故名下三庄。后因感觉“下三”不雅,将“下”字改为同音字“夏…[详细]
祁庄村~230城乡结合区
据《河内县志.疆域》记载:宋村名。系山王庄镇廉坡村一祁姓人家迁此建村落户,故名祁庄。1949年建国后为祁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划归沁阳县…[详细]
里村村~231城乡结合区
元朝,因距县城西十里,故名十里村,沿用中简称里村。1949年成立为里村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里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沁阳县第六区。1…[详细]
路村村~232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路姓移民来此建村,故名。1949年成立路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路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沁阳县第六区。1955年属…[详细]
古章村~233城乡结合区
明万历年间有古、章二姓居住,故名古章。1949年成立古章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古彰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第六区。1955年属王曲中心…[详细]
肖作村~234村庄
传因武姓在此开设作坊后形成村庄,故名武家作。清乾隆年间,村内肖、武两姓户数均等。改名为肖武作,后武姓绝嗣,遂改今名。1949年,属沁阳县第四区。195…[详细]
范家庄村~235城乡结合区
范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南孔村~236城乡结合区
1949年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属第六区。1955年属王曲中心乡。1956年成立南孔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王曲乡。1958年成立南孔村农业生产大…[详细]
北孔村~237城乡结合区
因原居民多孔姓,故名孔村,后分成两个村,在北,故名北孔。1949年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北孔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第六区。1955年属王曲中心…[详细]
呼庄村~238村庄
传明朝呼姓从东关迁此建村,故名。1949年成立呼庄村公所,属沁阳县第四区。1952年成立呼庄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沁阳县第六区。1955年属王曲中心…[详细]
蔡湾村~239城乡结合区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汉兵破殷,俘司马卬,为安抚其残部,将俘虏分散各地安置,在司马卬部任要职的蔡姓将领被安置在此地,后形成村落,取名蔡家湾,沿用…[详细]
张武作村~240城乡结合区
传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张姓来此开手工作坊,村名张家作。后又迁来田、王、李、赵等,改名张五作,后取谐音为张武作。1949年建国后为张武作村公所,属…[详细]

地名由来:

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前,曾在黄河北岸招兵买马,被王莽派兵追杀,在此屈尊养伤,后改村名为王屈,演为王曲。

基本介绍:

王曲乡位于沁阳市区西郊,东靠城区,西接葛村乡,北依沁河,南面与王占乡为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太(原)洛(阳)路与新(乡)济(源)路分别从该乡东边与南边穿过。宽22米的地主道路样板路沁伏公路与小官路横贯东西。全乡辖15个行政村,17594口人,耕地面积23649亩。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有着良好的水利条件。通讯方便,全乡已安装2500门程控电话,高高耸立的乡政府大院内外的两座移动通讯发射塔,使移动通讯更为方便,如同两棵梧桐树,吸引着金凤凰。该乡是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烈士的故乡。

".

文化旅游:

宋学义故居

宋学义故居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2.5公里的王曲乡北孔村处,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学义故居建于20世纪60年代,坐南面北,两进院落,2001年,被公布为沁阳市文

温国公墓

温国公墓位于沁阳市区西北4公里王曲乡古彰村北。墓地处沁河南岸,东北为北孔村,东南为范村,墓四周均为耕地。1987年1月7日,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墓主珊竹咬住,为元代一名

历史沿革:

清代属清下乡三图。

1935年改乡图制为区村制后属沁阳县第三区,后改为第五区。

1949年改属第四区。

1952年为第六区。

1955年为王曲中心乡。

1956年改为王曲乡。

1958年为王曲公社。

同年11月并入城关公社。

1961年从城关公社析出,仍称王曲公社。

1983年改称王曲乡。

2005年王占乡并入。

宋学义

宋学义(1918一1971年),王曲乡北孔村人,是闻名中外的“狼牙山五壮士”之~。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


以下地名与王曲乡面积相当: